我国关于婚姻的法律

如题所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全文共分为6章,包括总则、结婚、家庭关系、离婚、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附则,共51条。

我国婚姻法是婚姻家庭法律规范的总和,为实质意义上的婚姻法。除《婚姻法》之外,在许多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中,都有涉及婚姻家庭关系的规定。
我国婚姻法的渊源主要有:
(1)宪法和法律。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部婚姻家庭立法的根据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其他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
(2)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所属部门制订的有关规章。主要包括:民政部经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中国公民办理收养登记的若干规定。
(3)地方性法规和民族自治地方的有关规定。
(4)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5)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
我国婚姻法是一个以《宪法》和《民法通则》中的有关规定为依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为主干,由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规范性文件组成的规范体系。

一、关于事实婚姻法律怎么规定的
2003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根据该解释第一条的规定,除有配偶者与他人形成的同居关系以外,对于其他单纯的同居关系的确认解除等纠纷,人民法院一律不予受理。因男女双方未经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在一起后,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法律后果,即事实婚姻关系和同居关系,而两者的处理结果又截然不同,所以正确地对事实婚姻关系予以界定在司法实践中是一个关键问题。
1989年12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并施行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中规定;若男女双方是在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施行之前同居的,同居时虽然结婚的某些实质要件不具备,但只要起诉到人民法院时,双方均已符合结婚法定条件的则承认其事实婚姻关系。如果双方是在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施行以后同居的,则要求双方必须在同居时均具备结婚的法定条件,才能被承认具有事实婚姻关系。除了以上两种情况以外,其余的男女双方未经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均为同居关系。
2001年12月27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中对事实婚姻的界定又作出了变动。该解释参考1994年实施的《婚姻登记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的相关司法解释,在坚持过去司法解释中有条件地承认事实婚姻原则的情况下,将事实婚姻与同居关系的界线划分了一个时间分界点。该解释第五条规定:“未按婚姻法第八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1)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2)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
根据该司法解释的规定,事实婚姻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进行界定:一是结婚条件,即男女双方必须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欠缺的仅是未按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这一形式要件;二是时间条件,即男女双方必须是在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条例》公布实施以前,就已具备了结婚的实质要件。对于《婚姻登记条例》公布实施以后,即1994年2月1日之后,男女双方虽具备结婚实质要件但欠缺形式要件未进行结婚登记的,则应按同居关系处理。由于《婚姻法》解释(一)中明确规定:“解释施行后,此前最高人法院作出的相关司法解释与本解释相抵触的,以本解释为准”,所以在今后的司法实践中,应严格的将以上两个条件来作为判定是否属于事实婚姻的标准。
二、事实婚姻的认定时间
结合现行婚姻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可以看出我国在一定的范围内是事实婚姻的认定的。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事实婚姻的认定的截止时间是1994年2月1日。
1994年2月1日是事实婚姻的认定时间分割线。在此之前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法律给予应有的保护。不管男女双方共同生活时间的长短,也不论双方共同生活初期或者某个阶段中可能还不完全符合婚姻关系的实质要求等情况的存在,只要在1994年2月1日这一天之前具备了结婚实质要件的,都可以确定为事实婚姻的认定。
在1994年2月1日之后,如果没有办理婚姻登记,则不再被确定为事实婚姻的认定。除非是男女双方补办登记手续,否则当事人基于婚姻而产生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法律的保障。
三、2019年最新事实婚姻财产分割
1、事实婚姻关系中,对于双方之间财产的分割,如果双方之间订立有协议,按照协议约定办理;如果不存在,按照夫妻共同财产来分配,适用2001年修正的《婚姻法》第16条至19条的有关规定。
2、事实婚姻双方当事人在离婚诉讼中,根据财产的不同性质,原则上,一方个人财产仍归个人所有;事实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共同财产,在具体处理时。应当按照共同财产进行分割,适当照顾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利益。认定为非婚同居关系,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
3、夫妻共有财产关系是基于配偶身份而产生,法律强调的是身份关系,并不要求夫妻双方付出同等的劳动、智力才能共同所有。
4、同居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如果查明属于按份共有关系,则按份额享有权利;如果属于共同共有,则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因为同居双方不具有配偶身份关系。因此,同居期间的财产并不当然享有共同所有的权利,一方的收入另一方无权要求分割。一方继承的财产另一方也无权享有。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4条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