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妆成一树高的"一树"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碧玉妆成一树高的妆的意思是:打扮,对容貌进行修饰。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柳树人格化为一位梳妆打扮的女子,写出了柳树满树翠绿,亭亭玉立的美丽模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03

碧玉妆成一树高的"一树"是满满一树,整棵树都是的意思。

一树:满树。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拓展资料

一、出处

《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三、赏析: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

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四、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

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5-24

【意思】

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出自】

《咏柳》

【作者】

贺知章 (公元659年-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朝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市)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唐武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 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

【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5-25

碧玉妆成一树高中的“一树”是满满一棵柳树的意思,“一”字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其中“碧玉”是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妆”是打扮的意思。

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来装扮的一样。

[拓展资料]

这句诗出自盛唐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作者运用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巧妙地刻画了春柳的形象。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市)人。

695年(唐武后证圣元年)中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

722年(开元十年),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725年(开元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

738年(开元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他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盛唐前期的伟大诗人及书法家。他的作品大多散失,现仅存诗二十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4-26
碧玉妆成一树高的"一树"是满满一树,整棵树都是的意思。

一树:满树。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拓展资料
一、出处

《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三、赏析: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

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四、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

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