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独生子女心理容易出现问题?

如题所述

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相对宽裕,有可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但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独一无二,若教育不得法,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偏异。

1.父母和祖先的溺爱,容易让孩子自私,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不知道为别人着想。

2.对“独苗苗”百般袒护,长者不愿约束孩子。儿童在家庭这种最早加入的社会结构中,不能培养尊重长辈、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任性傲慢,家庭关系逆转,走向外部社会也不知道尊重他人。

3.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为伴,幼时缺少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集体活动,既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竞争性,所以社会适应能力差,容易形成孤僻、缺少热情的个性倾向。

4.在家,父母代替独生子女的许多本应自立的工作,容易形成依赖性,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差,劳动自觉性也不足。

5.家长望子成龙,请家庭教师,买钢琴,成天逼孩子认字、作文、弹琴、习画、学外语,没完没了。孩子缺乏适当的游戏时间,会产生厌学感。

事实上,只要父母能充分发挥他们孩子的优势,独生子女的体格和心理就会充分发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14
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方面来讲,主要的好处可能包括:
促进孩子分享。家里有两三个孩子的时候,他们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会自然地学会分享以及享受分享带来的快乐,比如爸爸妈妈给每个孩子买的生日礼物可能不同,彼此分享就多一个玩具玩耍等等。独生子女在家多数时候独享众多资源,没有机会锻炼分享和感受分享的快乐,日后步入社会生活在事业共赢以及人际融合方面需要更多的时间适应。
学会等待。有兄弟姐妹的家庭,生活中要求他们学会等待的方面较多,比如卫生间、滑板车、电脑的轮流使用,甚至包括轮流让妈妈陪睡等等。因为等待,孩子们体会到什么是秩序规则,懂得对拥有的珍惜,也更有耐性。这些是独生子女不容易体验到了,独生子女往往要什么给什么,给了就永远属于自己不用担心失去,这样的孩子一旦进入群体生活往往容易急躁、失落、自由散漫,浪费行为较严重。
感受兄弟姊妹间的亲情。孩子们从小生活在一起,习惯了彼此陪伴玩耍,一旦分开就会相互思念牵挂,分分合合之间孩子们逐渐懂得彼此割舍不掉的亲情,会主动通过言语和行为来维护和经营兄弟姊妹亲情,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将来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相比之下,独生子女就少了很多感悟和锻炼的机会,在日后的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中往往欠主动、灵活和融洽。
学会帮助和感谢。每个孩子的优势都不相同,有孩子动手能力强,有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强;每个孩子都可能遇到难处:解不了某道数学题,裙子拉不上拉链等等,孩子们在长期相处过程中容易形成互补,体会助人的快乐和受助的感恩,逐渐学会尊重他人。独生子女很难有机会帮助别人,他们的父母不仅不需要他们的帮助,而且为他们做事心甘情愿不求感谢,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容易形成自我中心和冷漠。
享受随时随地的快乐玩伴。孩子多了,他们就不会一直缠着家里的大人陪玩,他们的兄弟姐妹就是最好的玩伴,这个好处在出门旅行的时候最有感触。孩子们在一起,一边玩一边交流,动脑动嘴,比学拼超,一样不落。孩子们一起玩儿的时候,大人就可以干自己的事情:收拾家务、看书什么的。当然,孩子们也会玩着玩着就吵架甚至出手的,需要大人调停,但这比大人跟孩子玩掰了要好处理许多。
孩子多有不少好处,但前提是父母之间要恩爱、父母要善于沟通和能够关爱到每个孩子,才能让孩子多的好处逐渐显现出来,享受多子女家庭的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