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药浴治疗神经性皮炎?

如题所述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起病缓慢而顽固。一般分局限型和播散型两种。皮损呈苔藓样变,不倾向湿润化和阵发性剧痒是本病的特点,以夜间和情绪波动时为重,好发于颈、会阴、大腿内侧、前臂等皮肤易摩擦的部位。中医称本病为“顽癣”、“牛皮癣”、“银屑病”,认为是由于风湿热邪,蕴结肌肤,日久生风化燥,耗伤营血,皮失所养而致。
方一【组成】马皮100克。
【用法】将马皮烧灰存性,再调香油,搽洗患处。
【功用】清热燥湿。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马皮为马的外皮,以其烧灰,配以香油,外洗治牛皮癣,在民间流传,疗效较好,其作用机制有待研究。
方二【组成】芋头、生大蒜各数枚。
【用法】将两物共捣烂,取汁,洗涂患处。
【功用】祛风,解毒,散结。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芋头性味甘辛平,功能祛风散结,能破宿血,去死肌。大蒜有解毒祛风的作用,善治癣疮。其浸出液经药理实验证明,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故两者相配,对牛皮癣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方三【组成】大蒜适量。
【用法】捣烂取汁,搽洗患处。
【功用】祛风祛湿。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大蒜治疗牛皮癣,民间多用之,疗效较好。
方四【组成】野芹菜适量。
【用法】取其茎、叶揉成团,在皮损处反复揉擦,使药汁完全湿染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5分钟。视皮损情况可反复使用。
【功用】清热,祛风,利湿。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野芹菜又名旱芹,性味甘苦凉,功能清热利湿祛风。银屑病多为血燥风热之症,故用野芹菜擦洗,颇为适宜。
方五【组成】新鲜猪骨(带髓)适量。
【用法】将新鲜猪骨晒干,砸开骨髓腔,装入干馏器内,加热,收集馏液冷却后即得。搽洗患处,每日1次。
【功用】解毒疗癣。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猪骨治疮癣,流传民间。本方采用骨馏油系现代新工艺,能保持原有的功效,又方便卫生。
方六【组成】木槿皮、桑白皮、板蓝根、黄柏、金银花、苦参、大枫子、忍冬藤、蛇床子各25克,丁香、防风各15克,狼毒、蝉蜕各10克,生地黄20克,百部30克。
【用法】先将诸药加水煎3次,最后把3次煎好的药液倒在一起,用小火慢慢浓缩至500~700毫升,待温后用此药液擦洗患部(皮损区),每日擦洗2次。
【功用】凉血疏风,杀虫止痒。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方中木槿皮、桑白皮祛风利湿,是为主药;板蓝根、黄柏、金银花清热解毒;苦参、大枫子、忍冬藤、蛇床子燥湿;防风、蝉蜕、丁香祛风;狼毒、百部解毒杀虫;生地黄滋阴养血润燥。诸药合用,共奏凉血疏风、杀虫止痒之功。
方七【组成】木贼、麻黄、紫荆皮、白鲜皮、蛇床子各15克,苍术20克。
【用法】每日2剂,1剂水煎内服;另1剂加水倍量,煎沸再熬15~20分钟,过滤取汁备用。治疗时,1剂日分3次服;另1剂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患处。每次熏洗15分钟以上。
【功用】疏风散寒,祛湿止痒。
【适应证】牛皮癣(银屑病)。
【说明】木贼功能去风湿、散火邪。诸药合用,燥湿止痒作用更佳。
方八【组成】地肤子、生大黄、大枫子、白鲜皮、鹤虱各15克,苦参30克,黄柏、生杏仁、明矾、朴硝、蝉衣、蜂房各9克,丹皮12克。
【用法】上药煎汤去渣,趁热熏洗患处,每日1或2次。
【功用】疏风散寒,杀虫止痒。
【适应证】各期银屑病皮损者。
【说明】鹤虱,外敷疗疮痈,有杀虫解毒之功。至于地肤子、白鲜皮等均有祛风胜湿的作用,苦参、黄柏燥湿解毒,杏仁,蜂房亦能杀虫,蝉衣、丹参祛风止痒。
方九【组成】明矾、花椒各150克,朴硝500克,野菊花250克。
【用法】上药加水,煮沸过滤,趁热洗浴,每日1次。
【功用】疏风散寒,祛湿止痒。
【适应证】各期银屑病皮损者。
【说明】明矾有燥湿收敛作用,配伍花椒燥湿,朴硝、野菊花清热解毒,故对各期银屑病有一定疗效。
方十【组成】石菖蒲、黄连、黄柏、大黄、枯矾、艾叶、射干、薄荷、知母、百部各30克,狼毒20克。
【用法】上药加水2 000毫升,煎沸5分钟,去渣取液。待药液冷却至40℃左右时,熏洗,湿敷,并稍用力揉患处。每次洗浴30分钟,每日2次,每剂药可用2日,同时配合液氮冷冻,以棉团直接冻融患处。持续3秒,连续2次即为治疗1次,每周治疗2次。
【功用】祛散痰湿,疏化瘀热。
【适应证】寻常型银屑病。
【说明】石菖蒲功能去湿逐风,药理学实验表明,本品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是为方中主药。再配伍黄连、黄柏、大黄清热解毒,枯矾、艾叶燥湿,射干、薄荷散邪,狼毒杀虫,故对该病有效。
方十一【组成】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黄芩、白矾各30克,川椒、艾叶各15克,冰片10克(分次冲化)。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加清水适量浸泡30分钟后,煎沸入冰片冲化,然后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再坐浴,每次15~30分钟,每日坐浴1或2次。
【功用】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方中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均有祛风燥湿之功,黄芩、白矾清热燥湿,川椒、艾叶亦能祛风止痒。
方十二【组成】侧柏叶、紫苏叶各120克,蒺藜秧240克。
【用法】上药共碾粗末,装纱布袋内,用水2 500~3 000毫升煮沸30分钟。用软化毛巾蘸汤溻洗,或溻洗后加热水浸浴。
【功用】清热,润肤,止痒。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侧柏叶功能祛风湿、散肿毒、凉血,外敷疗火丹,散痄腮肿痛热毒。紫苏叶能散血脉之邪。蒺藜秧亦有祛风清热的功效。
方十三【组成】百部、苦参各120克,蛇床子60克,雄黄15克,狼毒75克。
【用法】上药研粗末,一并装入纱布袋内,用水2 500~3 000毫升煮沸30分钟,将药液倒入盆内,用软毛巾溻洗患处,或溻洗后再加热水浸浴。
【功用】祛风止痒,祛湿杀虫。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百部,善于杀虫。药理学实验表明,百部对多种致病菌、虫虱等均有杀灭作用。雄黄、狼毒亦有解毒杀虫的功效,苦参、蛇床子则能祛风胜湿止痒。
方十四【组成】透骨草、苦参各30克,红花、雄黄、明矾各15克。
【用法】上药加水3 000毫升,煎取2 500毫升,待温后,用毛巾反复洗患处。每日3或4次,每次15分钟。
【功用】软坚,止痒。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透骨草功能祛风除湿,苦参清热燥湿,红花活血化瘀,雄黄解毒杀虫,明矾有收敛软化皮肤角质的作用。
方十五【组成】槟榔9克,全虫、斑蝥、蝉蜕、五味子、冰片各3克,白酒150毫升。
【用法】将上药放入广口玻璃瓶内,加入白酒浸泡1周,过滤去渣,取汁密封备用。使用时先将患处用温开水洗净,拭干,然后用脱脂棉签蘸药酒,涂洗患处。每日早晚各涂洗1次。
【功用】解毒杀虫,祛风止痒。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槟榔能敷疮,生肌止痛。药理学研究表明,槟榔所含生物碱有抗真菌、病毒作用。方中全虫、斑蝥、蝉蜕等虫类药物均有解毒的功效。
方十六【组成】公丁香、川椒、生半夏、生南星、生马钱子、生白附子各3克,雄黄、黄柏各2克,五倍子、斑蝥各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加白酒250毫升,装入瓶内浸泡1周,密封备用。使用时以棉签蘸药酒反复涂洗患处,直至患部皮肤有发热和痛痒感时为止。每日1次。
【功用】解毒杀虫,祛风止痒。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方中公丁香、川椒芳香祛湿,生半夏、生南星、生白附子、生马钱子均有燥湿逐风之功,雄黄、斑蝥、黄柏则能解毒,五味子收敛。诸药合用,解毒杀虫,祛风止痒,故能有效地治疗神经性皮炎。
方十七【组成】细辛、马钱子(生用不去毛)、生草乌、硫黄各3克,雄黄、生白矾各6克,冰片2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浸入100毫升乙醇中浸泡1周,时时摇动,去渣取汁备用,使用时用棉签蘸药液涂洗患处,每日擦洗1或2次,以愈为度。
【功用】解毒杀虫,祛湿止痒。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马钱子功能散血热、消肿毒。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所含的番木鳖碱(士的宁)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对某些细菌及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故可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
方十八【组成】细辛、半夏、川椒各35克。
【用法】上药用95%乙醇500毫升浸泡1周备用。每日涂洗患处2或3次。用药时避免饮酒与吃刺激性食物,涂药后,夜间瘙痒减轻,甚至无瘙痒现象,涂洗1周,局部肥厚部分变薄,有轻度脱皮现象;经3~4周或较长一段时间即可痊愈。
【功用】止痒,收敛,镇静。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细辛,有除皮肤风湿、止痒作用,药理学研究也表明,细辛有良好的局部麻醉作用,能止痛解热,抑制病菌生长。
方十九【组成】刺猥皮、枳实、车前草各10克,紫草、蒲公英各15克。
【用法】上药用水500~1 000克煮沸过滤得液,熏洗患处。
【功用】理气,祛风,止痒。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刺猥皮,收涩止血,化瘀止痛,一直以来用于治疗痔疮、牛皮癣等,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方二十【组成】苍耳子、蛇床子、威灵仙、苦参、吴茱萸各15克。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浓煎取汁,外洗患处。
【功用】祛风除湿,解毒止痒。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方中苍耳子功能散风祛湿、止痛杀虫,其所含的生物碱有毒性,能使组织器官坏死,并能抑制多种致病菌的生长,故对神经性皮炎有效。
方二十一【组成】秦皮120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取汁洗患处。每天洗1次,每次煎水可洗3次。
【功用】清热燥湿,平喘止咳。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秦皮主风寒湿痹,除热。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有消炎、镇痛作用。
方二十二【组成】土茯苓50克。
【用法】水煎洗患处。
【功用】解毒除湿。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治疗湿热之蕴毒。临床常用本品治疗杨梅疮等恶性皮肤病。
方二十三【组成】楮桃叶、侧柏叶各25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熏洗患处。
【功用】凉血,祛风,利水。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楮桃叶性味甘凉,可治疮痈,瘙痒等症,侧柏叶亦有凉血祛风的功效。
方二十四【组成】徐长卿、地肤子、千里光各30克,黄芩、蛇床子、苍耳子、狼毒、白鲜皮各10克,槐花、木槿皮各15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洗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除湿。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方中千里光功能杀虫止痒,洗疥癞癣疮,去皮肤风热。徐长卿、地肤子、蛇床子等均有清热燥湿、解毒的作用。
方二十五【组成】秦艽60克。
【用法】水煎取汁熏洗患处。
【功用】祛风除湿。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秦艽,能祛风除湿。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止痛作用,并能明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抗感染、抑菌的作用。
方二十六【组成】苦楝皮45克。
【用法】水煎取汁洗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苦楝皮功能清热、燥湿、杀虫,临床常用于治疗顽固性湿癣等皮肤病。
方二十七【组成】土大黄、雄黄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食醋拌匀,使用时取药适量,涂洗患部,每日搽1~3次。
【功用】祛风燥湿,杀虫止痒。
【适应证】银屑病进行期或静止期。
【说明】土大黄功能清热解毒,治癣,杀一切虫肿毒。配伍祛风杀虫的雄黄,对各期银屑病均可治疗。
方二十八【组成】苦参、菊花各60克,蛇床子、金银花各30克,白芷、黄柏、地肤子各15克,菖蒲10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滤得药液,趁热用纱布蘸药汁搽洗患部,每次洗5~10分钟,每日2次。
【功用】润燥,杀虫,止痒。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方中苦参、蛇床子祛风燥湿,配伍白芷、地肤子散风邪,金银花、菊花清热,黄柏、菖蒲利湿。诸药合用,既清热润燥解毒,又能祛风杀虫止痒,故对牛皮癣有一定疗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