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炎偏方能不能治疗?

如题所述

面神经炎是颞骨的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炎症引起周围性面瘫,又称贝尔麻痹,可能为病毒感染,面神经肿胀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轴突髓鞘变性而致麻痹。急性起病,迅速发展成完全性面瘫。发病年龄20~50岁,男性较多。本病以口眼歪邪为主要表现。古代医籍有“口僻”,“吊线风”,“歪嘴风”之称,近代中医著作中多将此病列于“中风中经络症”的范畴。
【诊断要点】1.发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发病前几天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
2.急性或非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偶为双侧)周围性面瘫:两颊动作不灵,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部皱纹消失,眉低下,眼裂扩大,口角下垂,患者不能皱额、蹙眉、闭目、鼓颊、噘嘴,闭目时麻痹侧眼球上转,由于眼裂不能闭合,露出巩膜,即贝尔现象。鼓颊吹哨时一侧口角漏气。下眼睑外翻有泪外溢。进食时,食物滞留在颊齿之间,唾液自口角外流。外耳道或鼓膜出现泡疹时为享特综合征。可伴舌前2/3味觉障碍。
3.头颅CT及其他理化检查已排除其它原因所致之周围性面瘫(如小脑桥脑病变,脑干病变,手术损伤,腮腺病变,格林-巴利综合征等)。
【方一】鳝鱼【来源】民间【组成】黄鳝1条(以粗大者为好)
【功用】祛风湿,通经络。
【主治】用治面神经麻痹。 【用法】刺破其头部,让鲜血流出,滴入碗中30滴,加入麝香0.5克,搅拌均匀。涂抹在患处,每隔15分钟涂1次。一般在面部神经麻痹初发时,立即涂抹,2小时即可好转,8小时左右可痊愈。如患病时间较长,需连续用药几天。
【方二】附子散【来源】民间【组成】白附子、僵蚕、全蝎各等份【功用】搜风通络止痉。
【主治】治口眼歪斜。
【用法】共研为细末。每服1.5~3克,开水冲服,避免风寒。
【按】僵蚕所含草酸铵有抗惊厥作用。僵蚕提取液有镇静、抗凝血和降血糖作用。
【方三】鲤鱼【来源】民间【组成】鲤鱼血、白糖各适量【功用】搜风通络。
【主治】治口眼歪斜。
【用法】鲤鱼血与白糖调匀涂患处。即左歪涂右,右歪涂左,效果很好。
【方四】三鲜汤【来源】民间【组成】鲜马鞭草60克,鲜扶芳藤、鲜仙鹤草各30克【功用】舒筋活络。
【主治】治口眼歪斜。
【用法】上药水煎2次,取液合猪嘴巴一付合煮,放少量红糖,1次服用。
【方五】蓖麻仁膏【来源】民间【组成】蓖麻仁10克,松香30克【功用】祛风通络。
【主治】治疗口眼歪斜。
【用法】上药分别研成细末,取净水1000毫升煮沸后放入蓖麻仁末,煮5分钟后再入后药末,小火煮3~5分钟,倒入冷水中,捻收成膏,切成小块,约3克置备用。治疗时先将药块用火烫软,平摊于小圆布上,然后贴于患处的下关穴。左歪贴右,右歪贴左,用胶布固定。7~10天换药一次,可连续3~4次。
【按】方中蓖麻仁和松香合用共祛外风以通络。
【方六】黑松叶酒【来源】民间【组成】黑松叶500克,白酒1000克【功用】活血通络。
【主治】可治疗口眼歪斜。
【用法】将黑松叶捣成汁,和白酒1000克浸2天。每服1~2盅,温服,1日2次,渐增加至30毫升,至头面出汗为止。
【方七】蝉蜕散【来源】民间【组成】蝉蜕200克【功用】散风止惊定抽。
【主治】治口眼歪斜。
【用法】将上药压碎,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每次服7克,日服3次。
【按】蝉蜕含大量甲壳质和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等。有抗惊厥、镇静及解热作用。
【方八】二麻散【来源】方观杰.浙江中医杂志,1987,(11):498.【组成】天麻、升麻各15克,当归28克,北细辛5克【功用】祛风止痉。
【主治】治口眼歪斜。此方治疗面神经炎89例,1个疗程后均获痊愈。
【方解】方中天麻、升麻、当归祛风通络。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天服3次,每次3克,分7天服完,为1个疗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9
得了面瘫就应该积极治疗,在面瘫治疗的方法上,中医也是有好的方法的,中医认为颅面神经疾病是面神经微循环障碍、气虚血瘀、邪实阻滞、气血失运等所致,故临床治疗要以改善面部微循环环境、活血化瘀为治疗目的,加强血液循环、祛风散寒、温阳通脉、调畅气血、平衡阴阳,从而恢复面部神经系统支配功能。

中医能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症状差异,遵循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从修复神经损伤、疏通经络、调畅气血、调节五脏六腑等角度,达到治疗面部神经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