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温泉的温度多少合适

如题所述

泡温泉的温度:

34℃~36℃是微温浴,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能平缓情绪;

37℃~38℃是温浴,能缓解血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皮肤紧张;

39℃~42℃是高温浴,能改善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

泡温泉的时间以每次10~20分钟为宜,若是34℃~36℃的微温浴时间可稍长些,高温浴就绝对不宜超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13

最佳的温泉温度在40℃~45℃。

水温过高易造成器官供血不足,同时人体会流失很多水分,造成缺氧、头晕等,还有烫伤皮肤的风险。

水温如果低于40℃,则可能受凉感冒,还比较易于细菌繁殖,泡久了女性感染阴道炎的几率会大增。温泉池有微温、温浴、高温多个选择,看清温度区间,想泡高温池的,也要从低到高,让皮肤有个适应过程。

泡温泉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记得把身上的金属饰品摘下来,不然你会很难过地发现自己心爱的首饰已经被硫化成黑色的了。

2、避免空腹、饭后、酒后泡温泉,泡温泉与吃饭时间至少应间隔一小时。

3、选择适应自身的高、中、低温度的温泉池,一般从低温到高温,每次15~20分钟即可。

4、温泉不宜长时间浸泡,否则会有胸闷、口渴、头晕等现象。在泉水中感觉口干、胸闷时,就得上池边歇歇,或喝点饮料补充水分。

5、皮肤干燥者浸泡温泉之后最好立刻抹上滋润乳液,以免肌肤水分大量流失引起不适。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温度别太高、时间别太长 冬季泡温泉5不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6-13

最佳的温泉温度在40℃~45℃。

水温过高易造成器官供血不足,同时人体会流失很多水分,造成缺氧、头晕等,还有烫伤皮肤的风险。

水温如果低于40℃,则可能受凉感冒,还比较易于细菌繁殖,泡久了女性感染阴道炎的几率会大增。温泉池有微温、温浴、高温多个选择,看清温度区间,想泡高温池的,也要从低到高,让皮肤有个适应过程。

泡温禁忌

1、婴幼儿不宜。

泡温泉会大量出汗,增加耗氧量和身体负担,因此0~3岁的孩子不适合。小孩子的皮肤娇嫩,无论泡温泉还是洗热水澡都不宜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否则易造成皮肤干燥,甚至脱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儿科教授王铁民建议,5岁以上的健康孩子可在家长陪同下适当泡泡温泉,但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

2、身上有创口不宜。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感染三病房主任王福祥教授表示,淋球菌、梅毒螺旋体等性病病原体离开了体液的环境很难存活,因此泡温泉时被传染性病的可能性较低,但如果身上有伤口就不要泡了。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温度别太高、时间别太长 冬季泡温泉5不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6-14

泡温泉的温度:

34℃~36℃是微温浴,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能平缓情绪;

37℃~38℃是温浴,能缓解血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皮肤紧张;

39℃~42℃是高温浴,能改善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

温泉的形成,一般而言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地壳内部的岩浆作用所形成,或为火山喷发所伴随产生,火山活动过的死火山地形区,因地壳板块运动隆起的地表,其地底下还有未冷却的岩浆,均会不断地释放出大量的热能由于此类热源之热量集中,因此只要附近有孔隙的含水岩层,不仅会受热成为高温的热水,而且大部分会沸腾为蒸气,多为硫酸盐泉。

二则是受地表水渗透循环作用所形成。也就是说当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渗透,深入到地壳深处的含水层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受下方的地热加热成为热水,深部热水多数含有气体,这些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当热水温度升高,上面若有致密、不透水的岩层阻挡去路,会使压力愈来愈高,以致热水、蒸气处于高压状态,一有裂缝即窜涌而上。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温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02-09
温泉是泉水的一种,是一种由地下自然涌出的泉水,其水温该环境年平均温摄氏5℃,或华氏10℉以上。在学术上,温泉的学术定义中把涌出地表的泉水温度高于当地的地下水温者,即可称为温泉。 分类温泉的分类方式有许多种,常见的分类方法可以化学组成、地质、物理性质、温度,来加以分类。 依化学组成分类温泉中主要的成份包含氯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依这三种阴离子所占的比例可分为氯化物泉、碳酸氢盐泉、硫酸盐泉。 除了这三种阴离子之外,也有以其他成分为主的温泉,例如重曹泉(重碳酸钠为主)、重碳酸土类泉、食盐泉(以氯化钠离子为主)、氯化土盐泉、芒硝泉(硫酸钠离子为主)、石膏泉(以硫酸钙为主)、正苦味泉(以硫酸镁为主)、含铁泉(白磺泉)、含铜、铁泉(又称青铜泉) 其中食盐泉也称盐泉,可依含氯化物食盐的多寡`,区分为弱食盐泉和强食盐泉。 依地质分类以产生温泉的地质特性,可将温泉分类为火成岩区温泉、变质岩区温泉、沉积岩区温泉。 依物理性质根据温泉的温度、活动、型态等物理性质, 依温度依温泉流出地表时与当地地表温度差,可分为低温温泉、中温温泉、高温温泉、沸腾温泉四种。 形成条件形成温泉必须具备地底有热源存在、岩层中具裂隙让温泉涌出、地层中有储存热水的空间三个条件。

水温超过20℃的泉。水温超过当地年平均气温的泉也称温泉。温泉的水多是由降水或地表水渗入地下深处,吸收四周岩石的热量后又上升流出地表的。一般是矿泉。泉水温度等于或略超过当地的水沸点的称沸泉;能周期性地、有节奏地喷水的温泉称间歇泉。中国已知的温泉点约2400多处。台湾、广东、福建、江西、云南、西藏等地温泉较多,其中最多的是云南,有温泉400多处。腾冲的温泉最著名,数量多,水温高,富含硫质。世界上著名的间歇泉主要分布在冰岛、美国黄石公园和新西兰北岛的陶波。

温泉的形成

温泉的形成温泉的形成,一般而言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地壳内部的岩浆作用所形成,或为火山喷发所伴随产生,火山活动过的死活山地形区,因地壳板块运动隆起的地表,其地底下还有未冷却的岩浆,均会不断地释放出大量的热能由于此类热源之热量集中,因此只要附近有孔隙的含水岩层,不仅会受热成为高温的热水,而且大部份会沸腾为蒸气。多为硫酸盐泉。 二则是受地表水渗透循环作用所形成。也就是说当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渗透,深入到地壳深处的含水层形成地下水,(砂岩、砾岩、火山岩、这些良好的含水层)。地下水受下方的地热加热成为热水,深部热水多数含有气体,这些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当热水温度升高,上面若有致密、不透水的岩层阻挡去路,会使压力愈来愈高,以致热水、蒸气处于高压状态,一有裂缝即窜涌而上。热水上升后愈接近地表压力则逐渐减少,由于压力渐减而使所含气体逐渐膨胀,减轻热水的密度,这些膨胀的蒸气更有利于热水上升。上升的热水再与下沉较迟受热的冷水因密度不同所产生的压力(静水压力差)反复循环产生对流,在开放性裂隙阻力较小的情况下,循裂隙上升涌出地表,热水即可源源不绝涌升,终至流出地面,形成温泉。在高山深谷地形配合下,谷底地面水可能较高山中地下水位低,因此深谷谷底可能为静水压力差最大之处,而热水上涌也应以自谷底涌出的可能性最大,温泉大多发生在山谷中河床上

一般说来,温泉的形成需具下列三条件:

(一)地下必须有热水存在;
(二)必须有静水压力差导致热水上涌;
(三)岩石中必须有深长裂隙供热水通达地面。

台湾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位于欧亚和太平洋两大板块之间,即是火山活动相当发达的地形之一,因此造就了台湾的三大火山系统->大屯火山系(基隆火山、龟山岛)、东部海岸山脉以及澎湖群岛区但大多数火山皆为死火山,由于地底深处尚有未冷却的火山岩桨继续流窜,地热也致使台湾的温泉分布及活动相当的活跃,因此火山区域内往往可以发现温泉与喷气孔。火山型温泉的硫化物需遇热才会大量溶解于水中,形成「硫酸泉(石膏泉,俗称为硫磺泉)」与「盐酸泉」。另外一种主要系统,则是为贯穿全岛的中央山脉两侧,此区的温泉数量几占全台八成以上,属于变质岩和沉积岩,由于含有丰富的碳酸氢离子,与岩石中的纳、镁、钙、钾矿物质作用而成的「碳酸泉」,因此多为中性或碱性。

泉口温度显著地高于当地平均气温而又低于(等于)45℃的地下水天然露头叫温泉。温泉的最高水温可达70摄氏度以上。

温泉的类型与疗效

温泉是一种自然疗法大部份的化学物质会沉淀在皮肤上,改变皮肤酸碱度,故具有吸收、沉淀及清除的作用,其化学物质可刺激自律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虽然温泉对身体健康有益处,有人说可治疗皮肤病、心脏病…,可消除疲劳,但仍要注意它非治百病,也要小心其危险性,提醒您酒足饭饱,不可立即入水。温泉依不同的泉质有不同的疗效就整体而言提供以下几项参考内容 :

泉质 疗效
酸性碳酸盐泉 火成岩温泉形成灰色泥巴,泉泥敷脸可美白肌肤
酸性硫酸盐氯化物泉 对皮肤病具有疗效
酸性硫磺泉 皮肤病、风湿、妇女病及脚气
酸性硫酸岩泉 慢性皮肤病
碱性碳酸氢泉 神经痛、皮肤病、关节炎
弱酸性单纯泉 风湿症及皮肤病
弱碱性碳酸盐泉 皮肤病、风湿、关节炎
弱咸性碳酸泉 神经痛、皮肤病、关节炎、无色无味可饮
弱碱性硫磺泉 神经痛、贫血症、慢性中毒症具有改善作用
硫酸盐泉 火山地热温泉,硫磺味浓,治疗皮肤病
硫酸盐氯化物泉 关节炎、筋肉酸痛、神经痛、痛风
硫磺碳酸泉 慢性疾病如神经痛、皮肤病、关节炎
碳酸氢盐泉 神经痛、皮肤病、关节炎、香港脚
碳酸硫磺泉 神经痛、贫血症
低温中性碳酸氢盐温泉 慢性皮肤病
中性碳酸温泉 皮肤病、风湿、妇女病及脚气
氯化物泉 水质滑腻,可治皮肤病,风湿痛,神经痛

泡温泉的常识

泡温泉好处多

有资料表明,温泉热浴不仅可使肌肉、关节松弛,消除疲劳;还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人体新陈代谢。

此外,大多数温泉中都含有丰富的化学物质,对人体有一定的帮助。比如,温泉中的碳酸钙对改善体质、恢复体力有相当的作用;而温泉所含丰富的钙、钾、氡等成分对调整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糖尿病、痛风、神经痛、关节炎等均有一定效果;而硫磺泉则可软化角质,含钠元素的碳酸水有漂白软化肌肤的效果。

泡温泉贵在长期坚持

据南温泉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仅靠节假日凭兴趣泡一两次温泉达到养生或美容的目的是不现实的,一定要长期坚持才能有效果。

泡温泉非人人适用

尽管泡温泉对健康有种种好处,但不是人人都适用。

专家提醒说,有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在规则服药的前提下,可以泡温泉,但每一次最好不超过20分钟,起身时应谨慎缓慢,以防因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导致头昏眼花而跌倒。温泉所含的硫磺及其他酸碱物质可以消炎杀菌,对一般感染性或寄生性皮肤病很有疗效,但有时也会刺激皮肤使伤口恶化,甚至导致“温泉性皮肤病”,因此对于部分皮肤病患者,不宜泡温泉。对于患有湿疹、异位性皮肤炎等的人来说,泡在热水中过久,由于加速皮肤水分的蒸发,破坏皮肤保护层,也容易导致症状的加重。

泡温泉看似简单,但也并非人人都懂得怎样科学地泡。慈母山温泉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泡温泉时,应该尽量合上双眼,以冥想的心情,缓缓地深呼吸数次,才能真正达到释放身心压力。而且,泡温泉不要从水温太烫的池开始,要从水温较温和的池水开始浸泡;不要在烫身的池水中每次浸泡时间超过10分钟,要及时让身体上胸露出水面或离水歇息;不要在过胸的水位每次浸泡时间超过10分钟,要与较温和的池水及时交替浸泡或身体及时露出水面歇息后再浸泡。温泉温度高,浸泡后会有出汗、口干、胸闷等不适感,这是血液循环过快的正常反应。此时调换凉水浸泡或上水静养稍许,并多喝水即可舒缓。

此外,专家提醒,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者应约伴一同浸泡,如有不适应立即上水静养;饥饿时不可浸泡,因空腹易致疲劳,须饭后小睡或稍休息再行浸泡;酒后须熟睡养息后才能浸泡,否则沐浴刺激血行,致使体力消耗殆尽,恐生意外;长途跋涉疲劳过度,不可骤然入温泉,须稍做休息,待体力恢复后再行浸泡;泡温泉后,人体水分迅速蒸发,要记得及时喝水补充。

泡温泉注意事项

1、一定要记得把身上的金属饰品摘下来,不然你会很难过地发现自己心爱的首饰已经被硫化成黑色的了。
2、避免空腹、饭后、酒后泡温泉,泡温泉与吃饭时间至少应间隔一小时。
3、选择适应自身的高、中、低温度的温泉池,一般从低温到高温,每次15—20分钟即可。
4、温泉不宜长时间浸泡,否则会有胸闷、口渴、头晕等现象。在泉水中感觉口干、胸闷时,就得上池边歇歇,或喝点饮料补充水分。
5、皮肤干燥者浸泡温泉之后最好立刻抹上滋润乳液,以免肌肤水分大量流失引起不适。
6、过烫过酸的温泉不要泡,温度在30~45℃比较适宜。
7、最好不要独自一人泡,以免发生意外。
8、泡完温泉后不必再用清水冲洗,但是强酸性温泉和硫化氢温泉刺激性较大,最好还是再冲洗一下,以防有副作用,皮肤容易过敏的人更要注意了。
9、根据水质划分,温泉一般分为中性碳酸泉、碱性碳酸氢钠泉、盐泉和硫磺泉四种。温泉的水质不同,则对不同的病症具有不同的疗效。如各种成分都有的单纯泉,对于神经痛、风湿、皮肤病等有疗养作用;含有二氧化碳的碳酸泉,则对治疗高血压、心脏病有好处。所以泡温泉以前,最好先了解温泉的种类,并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选择,才能真正达到泡温泉的预期目的,并可避免给身体带来伤害。

不宜泡温泉的人群

1、皮肤过敏者不宜泡温泉。
2、孕妇及手术过后者不宜泡温泉。
3、糖尿病患者不宜长时间泡洗热水澡、蒸桑拿浴和泡温泉,因为水温过高可让患者注射的胰岛素吸收加快,而且长时间身体过热使机体能量消耗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很容易出现意外。建议糖尿病患者在洗澡时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水温不要超过40摄氏度,以免出现意外。
4、容易失眠的人,不要长时间浸泡。
5、凡有心脏病、高血压或身体不适者,不宜泡温泉,除非经医生允许。

泡温泉的步骤

第一步,探试池温。先用手或脚探测泉水温度是否合适,千万不要一下子跳进温泉泳池中。
第二步,脚先入池坐在池边,伸出双脚慢慢浸泡,然后用手不停地将温泉水泼淋全身,最后时不时让全身浸入到泉水中。
第三步,先暖后热。温泉区内设不同温度的泳池,从低温度泉到高温度泉浸泡要循序渐进,逐步适应泉水温度。
第四步,掌握时间,一般温泉浴可分次反复浸泡,每次为20至30分钟,如果感觉口干,胸闷,就上池边歇一歇,做一做舒展体操运动,再喝一些蒸馏水以补充水分。有些人喜欢让全身泡得通红,但要注意是否会出现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的现象。
第五步,按摩配合。适当的穴位按摩会加强温泉保健的功效,对一些疾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第六步,注意冲身,尽量少用洗发水或沐浴液,用清水冲身则可。

另外,享受温泉保健有“浸、淋、泳”三种方式,“浸”就是在不同温度的池中反复浸泡,能承受高温度的游客在摄氏40度的温泉池中浸泡,感觉特别刺激,皮肤好像有千万支细针进行针灸治疗;“淋”是在温泉花洒前由头至脚全身喷淋,或者用木桶盛起温泉水多次淋,“泳”就是在温泉泳场中畅游,热力按摩加上游泳锻炼,肯定是一项较高强度的体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