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到底是看文白对照的好,还是胡三省注的好?

如题所述

对于《资治通鉴》的选择,文白对照版与胡三省注本各有优劣,究竟哪个更适合初学者?

我倾向于中华书局的18册文白对照版。虽然胡三省的注本以其详尽著称,但我仅翻阅几页便不得不搁置,因为繁密的注释如同密集的树丛,遮蔽了原文的脉络。新手阅读时,往往容易被枝节淹没,难以把握全貌,注释过多反而成了阅读的绊脚石。对于一般读者来说,胡三省注本更像是深入研究者的良伴,而非入门指南。



翻译质量的争议在所难免,但中华书局的版本并非完美无瑕。翻译的初衷是辅助理解,尤其是对于古文,它提供了理解的桥梁。《资治通鉴》的文风相对统一,经过一定的古文基础磨练,你会发现大部分内容都能顺畅解读。翻译的另一大作用是减少阅读难度,遇到难懂之处,翻译可以作为跳板,帮助我们迅速跨过,不会被个别难点阻滞。过分纠结于翻译的瑕疵,反而会错过全局的精彩。



柏杨版的白话文版则以简洁明了为特点,对新手友好,但我的目标是品味古文的韵味。有人建议文白对照,尝试过之后,却发现这种对照方式实则复杂,难以持久集中。阅读《资治通鉴》需要沉浸其中,感受历史的全貌,而不是碎片化地对照。



阅读《资治通鉴》并非单纯为了替代正史,而是为了探索历史的深度。它并非正史的简单摘录,而是司马光精心挑选和加工的杰作。例如,对于唐史,司马光在编辑过程中,由范祖禹这样的专家协助,对浩繁的资料进行删减、考订,反复打磨,其过程之艰辛,足以体现他对历史的严谨态度。



比如,司马光在编撰《通鉴》时,面对六七百卷的唐史,他亲自删减,每四丈截为一卷,每天删订一卷,这个过程耗时长达八年。他的目标是让历史更加精炼,避免读者在繁冗的正史中迷失。因此,选择《资治通鉴》,我们应欣赏的是其编纂者的匠心,而非单纯的文字形式。



总的来说,文白对照版凭借其易于理解的优势,更适合初学者,而胡三省注本则适合深度研究者。选择哪一版本,关键在于你的阅读目标和需求。不论如何,重要的是沉浸在历史的叙述中,感受其精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