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评书内容也和原著不一样?

为什么评书内容也和原著不一样?他们为什么不照着书原模原样讲下来?有的甚至改很多,这是为什么?
我指的是情节就改了不少。

评书和原著不一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什么是评书?
评书又称说书、讲书,广东粤语等地区俗称讲古,古代称为说话,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在宋代开始流行。各地的说书人以自己的母语对人说著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份。
2)它有什么特点?
流传下来的传统评书,都具有汉族口头文学的特征。它汇集了人民群众的智慧,既是历代评书艺人的心血结晶,也是群众性的艺术创作成果。它通过“册子”(一部书的详细提纲,也称“梁子”)和口传心授方法流传下来。不同流派、不同演员对一部书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尤其在“评议”方面,因人而异,具有很大的可变性。评书艺人既是演员又是作者,他们的表演过程,往往就是精心构思和不断创作的过程。这正是口头文学的特点。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评书http://baike.baidu.com/view/71304.htm#10
原因一:从这上述两点,就可以很容易知道,评书它是一种口头文学,既然是口头文学,就是一口相传,难免里面会有一些错误。
原因二:这也可能是说书人的二度创作,就想把小说改成电视剧一样,小说内容很多时候会因为编剧的主观原因或者是一些外界的客观原因导致,与原作品有一些出入。
原因三:你说的不同也可能由于说书的形式引起的。

希望我的答案能够帮助你,满意请采纳,不解请追问,谢谢O(∩_∩)O~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20
“原著”这个概念在说唱艺术里面本来就是不存在的。如果你说的原著是指《三国演义》、《水浒》之类的白话小说的话,那么,根据史料和研究的结果,这些作者是收集了街头说话(也就是现在的评书、评弹等)的内容,总结归纳,再文人化的,也就是说,是“说”在先,“著”在后,因此不存在评书内容也“原著”不同的事实,即所谓的“原著”也并非“原创”。

如果你比较一下流传广泛的故事,就会发现话本、小说、评书的内容在各个时期,各个地区都有异同点,民间文学的特点和魅力就是在于迎合广大民众的要求,不断增删、改变其情节,即使是有些故事已经形成了模型,说书人也可根据需要,发展并改变情节。他们不必墨守成规,否则的话,评书(包括此类说唱)也就失去了其特点和魅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0-18
因为在说评书的人面前,原著不敢称原,原著作者跟作品描绘的时代本来就隔了几个朝代,其实是在评书的启发下写出来的,说书人为写书人起了收集素材的作用。只有三国志这样的书才敢称原,素材是作者亲自收集的。
第3个回答  2010-10-20
评书的魅力就在于创新和细化
而且大多数的数目都是道口活,也就是口口相授的
比如三国我就听过4个版本的,姜、汪、袁、连,这些评书都是几代人不断努力革新的成果。照本宣科简单,可是要的下钱来吗?
你如果听过隋唐那会就更有体会了,因为说书人的不同情节也随之改变,比如秦琼这个角色,死就有三种解释,病死、累死、吐血而死,其实是通过不同的手法表现一个英雄的落幕,或悲情或令人钦佩。
换句话说,就是不同的说书人对人物的诠释不同,但是大体 不能出格,比如说关公娶八个媳妇,那就不是演义而是烧糊度了
第4个回答  2010-10-19
如果和原著一样,就没有存在价值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