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练习设计的趣味性与实效性

如题所述

浅谈如何提高低年级课堂计算教学的实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非常强调:计算教学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要鼓励算法多样化,尊重独立思考;要避免复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计算教学始终贯穿于数学教学之中。以往计算教学的目标基本定位在熟练正确地计算上。因此,计算教学设计主题侧重强化训练,以熟能生巧,增大学生练习负担、进而诱发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出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计算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因此,新课标下的计算教学更注重让学生体验计算的意义,并能运用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用处。计算教学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直至中学、高中甚至大学。就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基础的基础。而在小学阶段,低年级计算教学又是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掌握方法、发展思维、形成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如何上好低年级计算课,是每位低年级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我在使用新课改教材中,不断摸索、尝试、总结,再尝试,力争使低年级计算教学的课堂生动、有趣、有实效。

一、内容呈现情境化,充分发挥其作用。

数学情境创设是指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来,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行探索,将实际问题逐步抽象成数学问题。

1、计算教学中有必要创设一定的情境

我认为在计算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还是必要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创设的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我们要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激起对数学的兴趣。主题图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仔细斟酌教材中的主题图。当教材中的主题图不吻合学生生活实际时,教师要灵活进行处理,如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整堂课的教学中,我都以学生的实际材料作为数学学习的情境,通过秋游前的准备,乘车到旅游区游玩等一系列环节,把整堂课自然的串成一个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而近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课堂思维是否活跃,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所以,课堂上,教师应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时,创设问题情境犹如一块石头投入学生的脑海,必会激起思维的浪花。可见,创设情境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2、准确把握情境的作用

我认为教师应正确区分情境在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中的不同作用。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把计算与解决问题分割开来,纯粹为了计算而教,使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明显脱节。在课改初期,教师们往往设计了内容丰富的情境吸引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又没有较好地把握情境与教学之间的合理关系,导致计算课与解决问题的课分不清楚。那么,计算课要不要情境,怎样用情境,我们也需要理性思考。我认为,计算教学需要情境,更要合理使用情境。如:二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二位数的口算,有这样一个情境。(1)二(1)班和二(2)班能合乘一条船吗?(2)二(3)班和二(4)班能吗?这块计算内容,从乘船这个现实生活中提取学习材料,借助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设计情境时,意在让学生通过一条船能坐68人和四个班各个班的人数这些相关的数学信息引出学习的计算内容。提出问题后重点解决31+23和32+39是怎么计算的,如前者先算1+3=4,再算30+20=50,最后算50+4=54,后者先算32+30=62,再算62+9=71。即重点研究算理和算法。如果把这个情境放在解决问题的课上,那么主要解决为什么要这样列式31+23,是因为二(1)班和二(2)班的人数合起来就可以知道能不能合乘一条船,所以要用加法做,即分析所谓的数量关系,两者的重点是完全不同的,计算教学的情境创设目的是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素材,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而解决问题要从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分析提供的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来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一旦偏离了这个中心,计算教学就会失去方向。

二、重视估算教学,体现估算价值。

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确,估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同时,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体现估算的价值,值得我们思考。

我认为将估算运用于检查计算答案是否正确,是一种很好的体现估算实用价值的方法。笔算、估算都是计算方法,如果在解决问题中能有机结合,无疑会提高解题的速度及正确率。明确地把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步骤,突出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但其中必然要经历被动估算到自主估算的过程,在设计计算练习时,就要考虑让学生在精算前运用估算对结果进行预测,计算后要求学生运用估算对结果进行验证。将估算和精算有机结合只是体现估算价值的一种途径,还需要我们去探究更多的途径,以充分发挥估算的价值。估算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教师长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和训练。

三、注重思维过程,促进能力提升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 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

1、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微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对说的指导。因此课堂上必须给学生提供思路,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如:在小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中,我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要说出算的过程,比如:26+9
先算6+9=15 15+20=35。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2、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第一册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如:小学一年级上册9加十几的口算,出示11+9
12+9 13+9
14+9……算出来之后让学生观察“和”个位上的数字与前面一个加数个位的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和”个位上的数字比前面加数个位上的数字少1。这样,以后学生再做这样的题按照规律就能很快的算出结果。

四、设计多样练习,训练形成技能

教育心理学认为,计算是一种智力操作技能,而知识转化为技能是需要过程的。只有通过适当的多样化的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计算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

(一)、趣味中练习,提高效率

1、在童趣中练习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和负担过重的感觉。在计算课中,一般情况下在学习中学生要理解其中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疲劳,教师要在练习材料上讲究趣味性,把兴趣作为内在的“激素”,让学生主动、愉快、积极的思考,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一、二年级的孩子,对有童趣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几乎所有的孩子对少儿频道特别着迷,里面很多动画和知识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因此,在计算教学中为了不使课堂枯燥乏味,我经常请动画明星来帮忙。课前,我会自己动手做一些动画明星的头饰,就是为了上课时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如果忙,没时间做,就用彩粉笔在黑板上画。有时只是几句简单的话语,就把学生吸引过来了。如:“大头儿子真马虎,小头爸爸快来帮忙吧!”“咕咚考官出题了”等等。以学生的思维来设计练习,具有童趣,学生特别喜欢,对数学知识也特别有兴趣。

2、在比赛中练习

孩子喜欢比赛,尤其是七八岁的小孩子,即使赢了没有任何奖品,只是老师的一句夸奖,也会使他们高兴一整天。所以在设计练习题时我会经常设计一个个小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巩固练习。

练习时,大家推荐一名学生为擂主,手持十张20以内数的口算卡片。让全班学生轮流“打擂”,“打擂者”如能流利地答对擂主出示的十张卡片上的题,就算打擂成功。而成为新的“擂主”,擂主再出示十张卡片上的题,其他同学“攻擂”,依次类推,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口算能力。

竞赛不仅可以在学生之间开展,更可以在师生之间开展,它不仅能丰富教学,联络师生感情,而且能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我爱用这个方法向学生介绍一些巧算方法。比如学习百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后,我就安排了一次师生小竞赛:比一比类似81-18,63-36这类题谁算得快。学生兴致可高了,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最后说:“老师您用什么办法呀?快告诉我们吧!”我就顺势问:“我要说窍门了,你要不要听?”

(二)、梯次练习,拓展提高

我们在练习层次上的设计上一般是由易到难,这样设计,简单的题可以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让他们乐意学;中等生和优等生在练习中得到巩固,让他们想再学;随着练习题难度的加深,会更具有挑战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感。

每次练习完基础题后,在课末我总是精心设计一道思考题,既让优等生挑战自我,也给中等生和学困生一个机会。例如:在上完“100以内数的组成”时,最后出示这样一道思维拓展题:()里面有()个十和()个一。三个括号使全班的学生都有思考的空间,可以保证学困生也至少可以填出一种答案。这样的设计可以让不同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有不同的发展,符合新理念所提倡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想我们的课堂再也不会留下遗憾了。

五、适时适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向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能起到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同时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效手段。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得不认真思考一下,怎样对学生进行评价,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导向、调控、激励、诊断等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1)自我评价。

学生在评价中首先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心里有了满足感,就有了学习的自信心。通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评价,每位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为提高能力奠定了基础。其次,学生在自我评价中,需要认真评价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整洁等,这个过程学生学会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缺点,优点得到肯定后会继续发扬,而缺点就会在认识之中加以改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生生评价。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后增强了自信心,但也许会使部分学生产生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正确的,没有人能比自己强的感觉。这种情绪的产生必定对学生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因此,在小组内进行及时、公正的评价,能使每个人都能清楚地认识自己,也能从别人身上受到教育。

(3)师生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错或对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和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成功和失败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纵观目前的计算教学,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和发扬课改初期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与课改初期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新课改的主旨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利用新课程理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在课堂上提供学生合作交流空间,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爱上数学计算课,提高计算教学的实效性。总之,我们在秉承传统计算教学中的长处的同时,要更赋予计算以生活的气息,让计算教学融入到生活应用中去,使新课标下的计算教学不再枯燥,魅力四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02
用奖品诱惑他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