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在现实中的意义

如题所述

道家学说可以参照的现实意义主要有:
1、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天之道,利而不害;从之道,为而不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提出人类应按照道的规律来行动,反对妄为。人的行为应该合乎天道,这些思想对现今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需要顺应自然之道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体表现在人与资源和环境的问题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人类无节制与不合理的对待资源,产生由资源导致的人与人关系紧张,甚至产生资源大战。老子“道”的思想就要求人们应该按照自然规律行事,不凌驾于自然之上。
2、反对社会文明异化,守护人本然价值。老子十分强调“道”的自然性与无为性,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为天地人当效法“道”的自然性。可见,在道家哲学中,“道”既是世界的本原和万物存在的根据,也是天地万物之本性和君王治国安邦之根本方略,也是人安身立命之根据和社会发展的终极境界。“自然”则是对“道”存在状态与本性的客观描述,意指万事万物非人为的、不受外力干涉的存在方式,即“自然而然”、“自主而然”。因此,“道法自然”最一般的涵义,用今天的哲学语言来解读,就是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要遵循万事万物本身的客观规律和主体自身本然的发展趋势。显然,“道法自然”是道家哲人为万事万物,包括人类社会在内,所预设的根本价值原则,它深刻地反映了道家哲学反对社会文明异化,守护人本然价值的思想主旨。
3、正确处理“身”与“心”的关系。老子认为,人的祸患多源于自身永不知足的贪婪本性,因此,圣人不仅要有优秀的道德修养、完美的人格魅力,还要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知足”是对于“已经得到满足后”的精神反刍:“知止”却是“获取过程中”的主动放弃。知足是不贪,知止是不随。知足常乐,能忍恒安;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知足知止”是道家用来调节、处理“身”与“心”(欲)关系的思想主张,也是非常可贵而独特的价值取向。《老子·四十四章》指出:“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兵?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名声和身体哪个更值得珍惜?身体和财富哪个更贵重?得到名利和丧失身体哪个更有害?过分地爱惜名声必定造成很大的精力耗费,过分地贮藏财货必定导致惨重的损失。因此,知道满意知足就不会遭到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导致危险。这样,就可以长长久久。可见,“知足知止”思想的可贵和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用辩证的智慧教导人们如何对待成功,如何把握名利财富,如何正确处理“身”与“心”的关系。
4、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在道家哲人庄子看来,社会上出现的人为物役,包括“以物易性”、“以身殉利”“去性从心”等等社会乱象,关键是没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财货、名利”等有形或无形之“物”的关系。人生有三大需要,即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这正是成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赖以繁衍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为此人类产生许多欲望,比如食欲、物欲、占有欲,并由此派生出诸如金钱、名利、地位、权力、美色,等等。而且当某种欲望实现了,又会产生新欲望,所谓“欲壑难填”,欲望是无止境的。庄子“物而不物”的思想强调的是“人”对“物”的主导性和主体性,身虽处于“物”中,却不为“物”役,以此启示人们在处理“人”与“物”的关系时,不能本末倒置,不应把功名、利禄等外在之“物”,当做生命价值和生存意义的载体。唯此,才能真正做到“人”与“物”的和谐,也才能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
5、反对世俗之“伪”,守护人“真”性。“法天贵真”是道家哲人用来揭示生命与生存内涵的思想主张。在一个人性被世俗的情欲、名利、财货所牵引,以致于物欲横流、虚伪丛生的社会里,如何安顿生命和生存,是道家哲人思考与关注的重心。现代人往往不敢以真面目示人,他们严严实实地把自己包裹起来,行事完全背离了自已的真性情,所谓“法自然”在如今的时代成了奢望。可见,道家关于生命和生存要“法天贵真”,内在地具有反对世俗之“伪”,守护人“真”性的价值诉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3-16
简单说一下,道教的存在‘可以看作是’(注意我的用词)儒家的一个反面补充。

儒教是要建立一个完美的终极社会秩序。孔所设想的秩序就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因为他没有别的参照物。若是他生在现代,说不定就成了明珠自由粉。若是他生在100年前,说不定就成了共产粉等等。

但最大的问题是——完美的社会秩序在现实中是不存在!其次迈向完美秩序的路程中,人类所要付出的代价是极大极大的,比如心理的创伤、失败的阴影、斗争带来的纠结等!第三,所谓的完美秩序或者接近完美的社会秩序也不能解决一些问题:比如生老病死。

因为以上几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总是会处于矛盾和冲突中。
道教就是:力图解决、缓解这些矛盾和冲突的方法的集合体!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道家的成分:它要缓解人的完美存在欲与现实不能完美存在之间的冲突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巫术的成分:它要缓解人的干涉欲与无力干涉自然、社会所生的恐惧感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医学的成分:它要缓解人的生理与自然环境的强烈冲突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儒家的成分:它要缓解人的行为与社会公序良俗之间的强烈冲突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天国的成分:它要缓解人与社会痼疾的强烈冲突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XXXX的成分:它要缓解人与XXXXX的强烈冲突

所以,道教是:缓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矛盾和冲突的方法的集合体!
在古代它是非常强大的,也是异常兴盛的(元代以前)。
然后~~~~它悲剧了——
1、佛教的进入抢了他第一个成分
2、科技的发展抢了他第二个成分
3、医学的发展抢了他第三个成分
4、儒教的巩固抢了他第四个成分
5、耶教的进入抢了他第五个成分
6、XXXX的XXX抢了他第XX个成分
要振兴,就要先练好“内功”,就像一个胎儿要尽量发育完全再生出来,否则发育不全就急匆匆的换个头面跳出来,只怕是速死。我个人的意见是,有心振兴道教之人可以想想以下思路,作为构建道教DNA的一个基础:

1、道教准备用什么东西当卖点?这些卖点必须是长期存在的,同时与其他宗教没有直接的市场冲突。
2、道教未来可能面临什么样的外部条件?以前有国家政权支持,将来不但没有支持,还有其他宗教的争夺。我们会面对怎样的环境
3、面对这种环境,我们需要的组织结构大致是什么样的?是以往松散的庙观体系,还是社团化的佛教体系,还是政党化的耶教体系?
4、宗教的根基在个人,宗教的发展壮大在社会。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有时候是矛盾乃至冲突的。道教如何协调这矛盾?
5、明白了我们的卖点,那么从道教遗产中提取、重组那些有用部分去满足当今和以后的个人?
6、明白了组织结构,那么要如何调整戒律和理论体系,使这个结构能正常、稳定运转,同时又具备自我更新能力?
7、明白了如何立足个人扩张至社会的基本方法,那么如何在理论中完善修行与社会的关系、在戒律与鼓励中完善社团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其实,已经有很多人从一些零星角度力图改变道教的现状,但真正成体系的、可行的思路,我还没看见。就像一个胎儿,现在连完整的DNA都没有,还谈什么出生、发育、壮大?道教历史上速成速败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