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语文字词

字词以及需要掌握的词语

必修一文言文字、词、句集锦
(四)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语气词) ——《烛之武退秦师》
2.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通“倍”,增加) ——《烛之武退秦师》
3.共其乏困(共,通“供”,音gōng,供给) ——《烛之武退秦师》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减少) ——《烛之武退秦师》
5.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烛之武退秦师》
6.秦伯说(说,通“悦”, 音yuè,高兴) ——《烛之武退秦师》
7.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音zhì,明智) ——《烛之武退秦师》
(二)古今异义: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古义:从属二主;今义:“二”的大写)
——《烛之武退秦师》
2.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无能,古义:不能;今义:没有能力)
——《烛之武退秦师》
3.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义:指先生,古代对人的尊称。今义:指儿子)
——《烛之武退秦师》
4.是寡人之过也(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 ——《烛之武退秦师》
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
人) ——《烛之武退秦师》
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烛之武退秦师》
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人;今义:
请客的主人) ——《烛之武退秦师》
8.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烛之武退秦师》
9.夫晋,何厌之有(厌,古义:满足;今义:讨厌) ——《烛之武退秦师》
10.又欲肆其西封(封:古义:使……成为疆界;今义:密封)
——《烛之武退秦师》
1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多用
于外交场合) ——《烛之武退秦师》
12.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烛之武退秦师》
(三)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 (退,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撤兵)
——《烛之武退秦师》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
——《烛之武退秦师》
3.晋军函陵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烛之武退秦师》
4.夜缒而出(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 ——《烛之武退秦师》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亡:使……灭亡,动词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
6.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国,指郑国) ——《烛之武退秦师》
7.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雄厚;薄:形容词用作动词,变薄弱) ——《烛之武退秦师》
8.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乏困:形容词用作名词,缺少的资粮)
——《烛之武退秦师》
9.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烛之武退秦师》
10.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烛之武退秦师》
1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封,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肆:形容词用作动词,延伸,扩张)
——《烛之武退秦师》
1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
——《烛之武退秦师》
13.阙秦以利晋(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获利)——《烛之武退秦师》
14.与郑人盟 (盟,名词活用作动词,结盟) ——《烛之武退秦师》
15.因人之力以敝之(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衰败) ——《烛之武退秦师》
16.以乱易整,不武 (乱:形容词用作名词,散乱之师;整:形容词用作名
词,严整之师。武:名词活用作动词,符合武德) ——《烛之武退秦师》
(四)一词多义
1、实词:

①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二”的大写) ——《左传•隐公元年》
②其内任卿贰以上(副职)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贰则疑惑(不专一) ——《荀子•解蔽》
④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离心,背叛) ——《左传》
⑤不迁怒,不贰过(再,重复) ——《论语•雍也》
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烛之武退秦师》

①蜀之鄙有二僧(边远的地方) ——《为学》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庸俗,鄙陋) ——《曹刿论战》
③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 ——《左传•昭公十六年》
④越国以鄙远(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烛之武退秦师》
⑤言语粗鄙 (粗俗)

①许之。
许君焦、暇……(答应,听从) ——《烛之武退秦师》
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答应,听从)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杂然相许(赞同) ——《愚公移山》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 ——《小石潭记》
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大铁椎传》
⑤相去复几许(约计的数量) ——《孔雀东南飞》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 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8、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顺流而东。(东进)
5、卧而梦。(做梦)
6、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7、外与天际。(交会)

(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萦青缭白。(青山,白水)
4、自远而至。(远处)
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

(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2、穷回溪。(走到尽头)
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五)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3、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
5、始指异之。(以……为异。)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4、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
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7、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8、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许多人
9、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10、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11、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1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13、于是饮酒乐甚。 古义:在这个(时候)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15、颓然就醉。 古义:倒塌,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 今义:精神萎靡不振
16、游于是乎始。 古义:从此 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四、虚词归纳
(一)而
1、连词,表转折。

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⑶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⑷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⑸惑而不从师。
⑹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⑻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⑼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⑽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⑾而不知其所穷。
⑿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⒀小学而大遗。

2、连词,表修饰。

⑴吾尝终日而思矣。
⑵吾尝跂而望矣。
⑶登高而招。
⑷顺风而呼。
⑸则群聚而笑之。
⑹倚歌而和之。
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⑻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⑼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3、连词,表递进。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⑵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连词,表并列。

⑴蟹六跪而二螯。
⑵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⑶侣鱼虾而友麋鹿。

5、连词,表承接。

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⑵人非生而知之者。
⑶吾从而师之。
⑷择师而教之。
⑸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⑹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⑺卧而梦。
⑻觉而起,起而归。
⑼自远而至。

6、连词,表因果。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7、连词,表条件。 穷山之高而止。
8、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
(二) 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
(三)之
1、代词。

⑴青,取之于蓝。(代靛青)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⑶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
⑷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指代童子)
⑸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
⑹郯子之徒。(代词,这)
⑺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⑻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⑼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⑽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⑾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
⑿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⒀圣人之所以为圣。(指代这件事)
2、助词。
⑴不如须臾之所学。(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⑵彼童子之师。(的)
⑶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⑷古之学者必有师。(的)
⑸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
⑹月出于东山之上。(的)
⑺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的)
⑼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⑽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⑾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的标志)
⑿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⒀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⒁苟非吾之所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⒂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⒄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⒅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⒆不知日之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⒇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
(四)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2、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不译)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
4、而耻学于师。(向)
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
6、其皆出于此乎?(从)
7、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向)
8、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9、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10、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11、于是饮酒乐甚。(在)
1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13、渔樵于江渚之上。(在)
14、寄蜉蝣于天地。(在)
15、托遗响于悲风。(给)

(五)乎
1、介词,相当于“于”。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对)
⑵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在,比)
⑶相与枕藉乎舟中。(在)
2、语气助词。
⑴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⑵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译为“吧”、“呢”)
⑶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⑷呜乎!师道之不复也可知矣!(表感叹,与“呜”连用,译为“唉”)
⑸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⑹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⑺而又何羡乎?(表疑问,译为“吗”、“呢”)
3、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⑵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⑶郁乎苍苍。
⑷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⑸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六)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平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七)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五、一词多义
(一)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求学)
3、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4、吾师道也。(学习)
(二)传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文的著作)

(三)穷

1、穷回溪。(走到尽头)
2、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3、而不知其所穷。(尽头)
(四)绝

1、而绝江河。(横渡)
2、不绝如缕。(断)
(五)梦

1、卧而梦。(做梦)
2、梦亦同趣。(名词)

(六)始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曾经)
2、始指异之。(才)
3、游于是乎始。(开始)

(七)则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却)
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那么)

(八)惑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九)行

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走路)
2、余嘉其能行古道。(履行)

(十)复

1、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再)

(十一)如
1、纵一苇之所如。(往) 2、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
(十二)东
1、东望武昌。(向东) 2、顺流而东也。(东下,东进)
(十三)然
1、凌万顷之茫然。(……的样子) 2、何为其然也?(这样)
(十四)所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2、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十五)异

1、始指异之。(以……为异)
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十六)特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特别)
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超出一般)

(十七)为

1、余自为僇人。(成为)
2、故为之文以志。(介词,表目的)
3、輮以为轮。(做)

(十八)夫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首语气助词)2、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那)
(十九)道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传统)

六、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7、是岁,元和四年也。

(二)省略句

1、鞣以(之)为轮。
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4、吾从(之)而师之。
5、始指(之)异之。

(三)状语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善假于物也。
4、而耻学于师。
5、师不必贤于弟子。
6、学于余。
7、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8、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0、相与枕藉乎舟中。

(四)定语后置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凌万顷之茫然。

(五)宾语前置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为其然也?
3、而今安在哉
4、而又何羡乎?

(六)谓语前置。
1、渺渺兮予怀。
(七)被动句

1、不拘于时。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八)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
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而今安在哉?
5、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6、而又何羡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04
你好,你提问的问题有点太不清晰了,但是正好看到了关于语文的问题,我作为一个孩子的家长,想起了自己家孩子上学时期的问题,希望和你分享一下,对你有所帮助。
我一直认为语文是一般、们很不好学的科目,没有什么快捷提高的途径,孩子的语文成绩不理想也就没太在意。但是每到考试就会吃亏,这不得不让我开始寻求一种可以提高成绩的方法,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给孩子报了平盟教育一对一的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认识到,原来语文的学习也是可以通过好的方法来快速提高的。1、勤读课外书籍2、勤做读书笔记3、勤查词典资料4、勤于朗读背诵5、勤于独立思考6、勤于求教探讨7、勤于写日记,记得平盟老师和我说过,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平时做好笔记很重要,把平时做错的字词、成语都分门别类记下来,利用早读时间多看看,知道的基础知识也就逐渐增多
另外,你应该注意课外的积累。 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你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学好语文对于将来,无论是工作生活,交流发展都是帮助巨大,所以,希望你能好好学习语文。
以上是我的一些经历和经验,希望能对你有多所帮助,孩子,祝你成功,加油!

第2个回答  2010-11-02
描述详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