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创作背景是什么?

最好是英文的,论文要用。谢谢

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1、《哈姆雷特》

十六、十七世纪之交,英国正处在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是英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转折。

伊丽莎白统治的繁荣时期,资产阶级支持王权,而王权正好利用资产阶级,两方面不仅不对立,还结成了暂时的同盟。由于政局比较稳定,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这种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虽然加速了封建社会的崩溃,却仍然是依靠残酷地剥削农民来进行的。

詹姆斯一世继位以后,专制集权被进一步推行,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反抗遭到了大肆镇压。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秩序,同时为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莎士比亚的创作正是对这个时代的艺术的深刻的反映。

《哈姆雷特》是借丹麦八世纪的历史反映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当时的英国,如前所述,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而《哈姆雷特》正是“这个时代的缩影”。

剧中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的斗争,象征着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与反动的封建王权代表的斗争。

通过这一斗争,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同英国黑暗的封建现实之间的矛盾,揭露了英国封建贵族地主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为了争夺权力而进行的殊死较量,批判了王权与封建邪恶势力的罪恶行径。

2、《奥赛罗》

《奥赛罗》主要取材于意大利小说家辛斯奥的故事集《寓言百篇》中的《威尼斯的摩尔人》。故事讲述了一个嫉妒心很强的摩尔人,因为轻信部下的谗言,而将自己清白无辜的妻子杀害。原故事非常简单,除了苔丝狄蒙娜之外,其他人物都没有姓名。

3、《李尔王》

《李尔王》的故事来源于英国的古代传说,以此为题材的诗歌和散文甚多,莎士比亚在故事蓝本的基础上加入了悲剧结局、李尔王的发疯等原创内容。

莎士比亚在创作《李尔王》时,正值他艺术生涯的最高峰。他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更清晰、更透彻,更关注人性、道德和哲理的思辨。

4、《麦克白》

《麦克白》创作1606年,是莎士比亚创作后期的一部悲剧,取材于贺林谢德的《编年史》。原书中的麦克白是11世纪苏格兰的一位王亲贵族和名将,由于受到野心的驱使和女巫预言的煽动,将国王邓肯谋杀。

篡位之后,麦克白受到内心极度恐惧和疑虑的折磨,但为保住王位他实行暴政,滥杀无辜,成为疯狂残忍的暴君,最后被邓肯之子马尔康率领的讨伐之军消灭。

莎士比亚在创作《麦克白》的过程中,对《编年史》中的记载作了较大的改动:把年轻的邓肯改为年老仁慈的君主,让国王在毫无提防的睡梦中被杀害,把班柯描写为天性善良、诚实的大将,以突出麦克白的阴险狡诈和残忍,而原书中的班柯是同谋犯。

扩展资料:

内容介绍:

1、《哈姆雷特》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就读时突然接到父亲的死讯,回国奔丧时接连遇到了叔父克劳狄斯即位和叔父与母亲乔特鲁德在父亲葬礼后一个月匆忙结婚的一连串事变,这使哈姆雷特充满了疑惑和不满。

紧接着,在霍拉旭和勃那多站岗时出现了父亲老哈姆雷特的鬼魂,说明自己是被克劳狄斯毒死并要求哈姆雷特为自己复仇。

随后,哈姆雷特利用装疯掩护自己并通过"戏中戏"证实了自己的叔父的确是杀父仇人。由于错误地杀死了心爱的奥菲莉亚的父亲波罗涅斯,克劳狄斯试图借英王手除掉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趁机逃回丹麦,却得知奥菲莉亚自杀并不得不接受了与其兄雷欧提斯的决斗。

决斗中哈姆雷特的母亲乔特鲁德因误喝克劳狄斯为哈姆雷特准备的毒酒而中毒死去,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也双双中了毒剑,得知中毒原委的哈姆雷特在临死前杀死了克劳狄斯并嘱托朋友霍拉旭将自己的故事告诉后来人。

2、《奥赛罗》

黑脸的摩尔人奥赛罗是威尼斯城邦雇佣的一个将军,受种族限制而显得地位卑微的他爱上了贵族元老院元老勃罗班修聪明、美丽、大方的女儿苔丝狄蒙娜,明知婚事将不被允许,他们瞒着父母秘密结婚。

作为统帅的奥赛罗有一个看起来很忠勇的旗官伊阿古,他嫉妒奥赛罗提拔了卡西奥任副将而未关注自己,同时他也觊觎苔丝狄蒙娜的美貌,从而嫉妒奥赛罗娶妻成功。

这个外表忠厚、内心奸猾的小人伊阿古,想方设法制造令奥赛罗误以为卡西奥与其妻子苔丝狄蒙娜私通的假象和证据,让已经被伊阿古谗陷之言所引起的妒恨迷惑了心智的奥赛罗看到。

破坏奥赛罗和苔丝狄蒙娜幸福婚姻,成为伊阿古最大的满足。于是他想尽办法利用暗恋苔丝狄蒙娜的小贵族罗德里戈的急迫以及自己的妻子艾米利亚不明就里。

苔丝狄蒙娜不贞的“证据”被奥赛罗信以为真,他任“怀疑”这种毒药在心间像硫黄一样燃烧,把伊阿古所提供的“间接证据”链条之间的断裂带用自己的联想填补并发酵、放大,最后妒恨令他几近发疯。

在新婚的床上,亲手掐死了忠贞而单纯的妻子苔丝狄蒙娜。但当伊阿古的妻子揭穿这一谎言与骗局的时候,奥赛罗如梦初醒,拔剑自刎。

3、《李尔王》

全剧有两条平行的故事线索。主线索讲述的是古代不列颠国王李尔年老昏聩,要根据爱他的程度把国土分给自己三个女儿。

长女高纳李尔和次女里根都用甜言蜜语哄骗老人,唯独小女儿考狄利娅讲了老实话,说“我爱你只是按照我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李尔一怒斥逐了小女儿,将她远嫁法国,把国土平分给了两个虚伪的女儿,结果自己却受到两个女儿无情的怠慢,一怒而跑到了暴风雨中的荒野,与乔装疯丐的爱德加为伍。

后来小女儿从法国兴师来讨伐,终于父女相见,但是英法两军交战,法军战败,考狄利亚被俘,不久被爱德蒙密令缘死,李尔抱着她的尸体在悲愤中疯狂而死。

另一条次线索是葛罗斯特伯爵听信庶子爱德蒙的谗言,放逐了长子爱德加。后来由于他同情李尔,被挖去双目,在野外流浪时遇到沦为乞丐的儿子爱德加,由他搀扶前行,却不知搀扶他的就是被自己赶出门的儿子。

庶子爱德蒙继承爵位后,同时与李尔的长女、次女勾搭,害得她们争风吃醋,相互残杀,最后次女被毒死,长女谋杀亲夫的阴谋败露后自杀。爱德蒙受到爱德加的挑战,在决斗中被杀。

4、《麦克白》

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将军,为国王平叛和抵御入侵立功归来,路上遇到三个女巫。女巫对他说了一些预言和隐语,说他将进爵为王,但他并无子嗣能继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要做王。

麦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怂恿下谋杀邓肯,做了国王。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夺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邓肯的侍卫,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

恐惧和猜疑使麦克白心里越来越有鬼,也越来越冷酷。麦克白夫人精神失常而死,麦克白无一丝难过。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麦克白面对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落得削首的下场。

麦克白一出场即心怀异志,弑王篡位,为了巩固王位,又残暴屠杀人民,使全国血流成河,置社会于混乱,陷人民于水火,可谓与理查三世是同样的暴君。这样的暴君,其痛苦与覆亡乃罪有应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威廉·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4
  内容梗概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包括《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是其悲剧作品中最著名的四部。故事均取自欧洲的历史传说。《哈》剧写的是丹麦王

  子哈姆雷特回国奔丧,父王鬼魂诉冤,嘱其报仇。王子装疯,安排“戏中戏”,证实

  了新王杀兄的罪行。错杀大臣后,王子被打发出国,他洞察新王阴谋,中途折回。新

  王备下毒酒毒剑,挑唆大臣之子与王子决斗,欲置之于死地,最后三人同归于尽,母

  后也误饮毒酒而死。《奥》剧写的是威尼斯大将、摩尔人奥赛罗与元老之女苔丝狄蒙

  娜倾心相爱,冲破家庭阻力结为夫妻并一同出征。旗官伊阿古,因个人私怨而设计诬

  陷台丝狄蒙娜有私情。奥赛罗轻信中计,新手将妻子掐死,最后真相大白,奥赛罗悔

  恨交加,拔剑自刎。《李》剧叙述不列颠王李尔将国土全分给了花言巧语的两个大女

  儿,而将秉性耿直的小女儿远嫁法国。最终遭到长女次女百般虐待,流落荒野,疯癫

  而死。《麦》剧写苏格兰大将麦克白受女巫诱惑,在野心和夫人的驱使下,杀君自

  立,后终日被噩梦纠缠,神思恍惚。其妻也发狂自杀而死。最后王子率兵讨伐,麦克

  白兵败而死。

  鉴赏与品评

  莎士比亚的悲剧主要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理想的破灭。人文主义理想和现实社

  会恶势之间的矛盾构成戏剧冲突。剧中塑造了一批具有人文主义理想的下面人物,描

  写他们与恶势力进行的悲剧斗争、毁灭及其道义力量。如哈姆雷特就是人文主义者的

  典型形象。惨痛的变故使他所珍视的理想全部破灭,为父报仇、重整乾坤又使他感到

  任务艰难,因而忧郁、犹豫,陷入深刻的思索。在艺术上,悲剧是莎剧中成就最高

  的。首先,多线索手法的运用体现了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如《哈》剧中安排三条

  复仇线索,以王子复仇为主线,另两条线索穿插糅合其间。《李》剧中也有两条平行

  交错的线索。其次,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善于深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其性格更

  丰满深刻。如哈姆雷特的著名独白,富有哲理性。麦克白杀人后精神崩溃的过程更是

  刻画得细腻真切。此外,作者还善于渲染气氛,营造悲剧性的氛围,烘托人物的心理

  活动。如《麦》剧中夜与血的形象贯穿始终,阴森恐怖。《李》剧中暴雨荒原一场,

  激烈哀愤……凡此种种,都使莎士比亚悲剧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名篇。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2-03
莎士比亚创造戏剧当然是为了多赚些钱咯
第3个回答  2007-02-02
在百度上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