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镇镇的经济状况

如题所述

凭着壶镇人“敢闯,敢冒,敢干,敢为人先”的壶镇精神,壶镇经济社会得到迅猛发展,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相配套的各类市场也随之兴旺,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6.8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6亿元,实现财政收入8647.34万元。
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县三分之一强.缝纫机、带锯床、工刃具、棉纺织、建材金属五大主导产业特色明显,是“全国重要的家用和工业特种缝纫机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带锯床生产基地”、“江南工刃具集散地”和“浙江省机床工具品牌商标基地”。镇内一个基础设施投入达6000多万元功能齐全的工业功能区占地面积8.66平方公里,区内企业87家,并已相继建成投产。 作为丽水市的三大盆地之一,壶镇的农业发展以产业链为突破口,以基地建设为重点,市场需求为导向,农户增收为目的,努力实现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
2002年——2004年全镇新建农业龙头企业8家,新建农产品市场5个,蚕桑、高山蔬菜、席草、水果、养殖等基地面积达2万余亩。晨龙集团投资建成“航天育种果蔬基地”,集农业高科技与农业科研于一身。
在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同时,壶镇营造了第三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每年农历“5月28”和“10月28”为传统大型集市,参与这一集市的经营者有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四十多个地区,数千米的集市热闹非凡,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总占地8.66平方公里,一期开发1000亩,二期开发1500亩。
产业范围:缝纫机、带锯床、刀具、刃具及五金机电等产品。
生产规模:缝纫机年产180万台,带锯床年产3万台,刀具、刃具年产5000吨。
功能区功能:集行政办公、工业生产、科技咨询、智能管理、商业金融、货物仓储为一体。 功能区以壶镇工业为依托,以五金缝纫机、机电产品为特色、结合基地原有的生态景观。规划形成“一心(公共中心)、一带(游憩绿带)、二轴(纵横工业区发展轴)、二片(居住区、工业小区)”的总体结构,营造天人合一、花园式的现代化工业区。
功能区总占地面积8.66平方公里,首期开发的工业用地1000亩,已全部出让,二期开发工业用地1500亩,主路网正在建设中。 2011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34.25亿元,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全市中心镇前列。财政总收入从2007年的1.45亿元增加到4.71亿元,年均增长34.24%,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35.41%,可用财力不断增加。2011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大关,达到116.98亿元,是2007年的2.54倍。
四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9.59亿元,企业规模持续壮大,缙云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投入运行,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推进,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从81家发展到140家,浙江宇星实业公司产值突破10个亿。新增浙江晨龙锯床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锯力煌锯床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天喜控股集团、浙江得力机床制造有限公司等4家中国驰名商标企业,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达17个,2家企业获县长质量奖。
自营出口总额达48.34亿美元,年均增长14.77%;全镇建有专业市场9个,个体工商户近2000户,以浙江万客隆商贸有限公司为主导的农村连锁超市成为丽水第一品牌。以“锐弈车饰”和“北山狼”户外用品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异军突起,电商销售总额已超亿元,列入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建设试点。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03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5260元增加到8805元。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工作稳步推进,2011年度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参保率已经达到95.64%。
2011年,通过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深化扩权强镇改革,承担县直22个部门下放的215项行政审批权的壶镇行政服务中心投入试运行,建立了一级财政体制,争取土地指标 1414亩,是过去6年的总和。制订出台了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管理办法、农村宅基地换住房、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促进土地流转等一批新政策,初步建立起适应小城市培育的行政管理体制。
在小城市培育的政策拉动和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的强有力支撑下,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项目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3.76亿元,同比增长83%。新水厂、污水处理厂、聚贤路、工业功能区主干道及市政配套工程等一大批关乎城市形象和民生幸福的基础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区范围从2007年4.7平方公里扩大到7.2平方公里,城市道路增加到25.24公里,副中心城市发展框架有效拉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