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疫苗的抗病原理

如题所述

肿瘤细胞疫苗是从机体肿瘤组织中提取肿瘤细胞,经灭活处理后使瘤细胞丧失致瘤性,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然后对机体进行主动免疫。理论上这类疫苗可提供肿瘤抗原,包括TSA和TAA,诱导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但肿瘤细胞TSA表达低下,并缺乏一些免疫辅助因子的表达,免疫原性较低,常无法有效地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因此,通常采用在疫苗中加入诱导免疫应答的细胞因子,如IL-2 、IL4和GM-CSF等,或导入细胞因子的编码基因,或导入协同共刺激分子的编码基因,借此来达到增强疫苗免疫原性的目的,其中以GM-CSF被认为最为有效。在疫苗接种的部位,局部表达的GM.CSF能够增加抗原提呈细胞APC数量,从而有效地捕获、加工和提呈抗原给T细胞。而在肿瘤细胞疫苗中导人协同共刺激分子,能够提供T细胞活化所需的非特异性第二信号,促进免疫应答,其中以B7.1的研究较为典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2
 肿瘤疫苗的作用是应用特异性的、具有免疫原性的肿瘤抗原,来激活、恢复或加强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反应,清除残存和转移的肿瘤细胞。目前,肿瘤疫苗已发展到第二代。如今,医学界将肿瘤疫苗分为3类,让华夏肿瘤康复网康复指导师为您介绍,具0体如下:
 第一类为增强肿瘤免疫原性的肿瘤疫苗。肿瘤之所以不能被免疫系统识别,主要是由于肿瘤的免疫原性很弱。因此,应用免疫佐剂来增强肿瘤的免疫原性是早期肿瘤疫苗的特点。此类疫苗是在自体或同种异体肿瘤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裂解物中加入佐剂(如弗氏完全佐剂、卡介苗、明矾和棒状杆菌属等)构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注射部位的炎症反应激活抗原呈递细胞(APC),产生细胞素以及B、T细胞在抗原周围的集聚有关。

  第二类为基因修饰的肿瘤疫苗。由于肿瘤细胞缺乏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第II分子和B7复合刺激分子,以及不能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细胞因子,所以不能被免疫系统识别。但APC具有这些功能,如果对肿瘤细胞进行基因修饰,使其产生类似APC的功能,将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上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基因转移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免疫系统的深入了解,人们能够按照APC处理和呈递抗原的特点,对肿瘤细胞进行基因修饰,制成基因修饰的肿瘤疫苗。第二类肿瘤疫苗还包括以重组质粒、病毒或细菌为基础的肿瘤疫苗。

  第三类肿瘤疫苗是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肿瘤疫苗。有证据表明,很多肿瘤细胞不能引起机体抗肿瘤免疫作用的机制,并不是由于缺乏肿瘤抗原,而是机体的APC不能将肿瘤抗原呈递给免疫系统。树突状细胞是已知机体内抗原呈递能力最强的细胞,它能捕获抗原,并将信息传递给T、B淋巴细胞,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因此,如果将肿瘤抗原注入树突状细胞,将可引起机体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这种方法已经在动物模型中获得成功,使动物产生了抗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并且可抑制鼠肿瘤的生长。
第2个回答  2019-09-12
肿瘤疫苗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原理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利用肿瘤细胞或肿瘤抗原物质诱导机体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阻止肿瘤的生长、扩散和复发,以达到清除或控制肿瘤的目的
第3个回答  2018-09-05

当WT1 Plus瘤苗注射到淋巴节附近, IL-2 吸引 T 细胞到注射点并激活 T 细胞;GM-CSF 将 DC 趋化到注射点,吞噬处理抗原,并将抗原提呈给 T 细胞,产生针对癌抗原的杀伤性 T 细胞和记忆性 T 细胞,一旦再次遇到携带有癌抗原的癌细胞,就会发挥细胞毒作用,杀死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