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唐朝的一次政治动乱

如题所述

1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唐高祖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晋阳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后几次战斗中,他立的战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战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为他是高祖的大儿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经过长期的斗争,李世民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最终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2神龙政变是神龙元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等逼迫武则天退位的事件。神龙元年正月廿二癸卯(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联络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称武则天的男宠麟台监张易之、司仆卿张昌宗谋反,率羽林兵诛杀张易之、张昌宗。随即包围长生殿,逼迫武则天退位。武则天于第二天,命太子监国,第三天,传位于太子。第四天,中宗李显正式即位。二月初四甲寅(3月3日),复国号为唐,武周朝终结,因为有改朝换代的因素,所以称之为革命。后来,唐中宗打击五大功臣的时候,先封他们为王,削夺他们的宰相权力。敬晖封为平阳郡王;桓彦范扶阳郡王;张柬之汉阳郡王;袁恕己南阳郡王;崔玄暐海陵郡王。所以这场政变,又称五王政变。
3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于唐玄宗李隆基末年发动的历时八年的叛乱。由于唐玄宗尊孔崇儒,中央集权力量得以削弱,藩镇割据势力兴起。755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在范阳(今北京)叛乱,攻下洛阳。次年称帝,攻下长安。后757年被其子安庆绪所杀。759年安部将史思明杀安庆绪,再攻洛阳。两年后被其子史朝义所杀。763年史朝义自杀。前后历时近八年,始告平定。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虽平,但安史部将势力并未消灭,藩镇割据局面由此形成,中原战乱地区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吐藩对唐的侵扰也是益频繁,唐朝国力大为削弱,其全盛时代也就从此结束了。[1]

5朱温篡唐哀帝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四月,朱全忠篡唐称帝,国号梁,建都东京汴梁,称洛阳为西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7-14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中期天宝年间,当时唐玄宗在位,安史之乱共八年才完全平息,虽是杨贵妃之错,但是也不全是杨贵妃之错,其根源在于唐玄宗(李隆基)。马嵬坡一幕动人心弦,三军哗变,要杀死杨贵妃大军方可出战。哎真是误国之人皇帝再心爱也只能掩面伤心而去。

名称: 安史之乱
地点: 中国北方
时间: 755年12月16日—763年2月17日
参战方: 唐朝、大燕
结果: 唐朝获胜,地方割据局面开始形成
参战方兵力: 唐朝60万(安史之乱中期)

伤亡情况: 大燕30万(安史之乱中期)
主要指挥官: 李隆基、郭子仪、高仙芝、哥舒翰
主要指挥官: 安禄山、史思明、安庆绪、史朝义
开始时间: 755年12月16日(天宝十四年)
结束时间: 763年2月17日(广德元年)
意义: 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二个月,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司马光《资治通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

没有堆砌,满意望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7-14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二个月,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7-14
公元626年7月2日,玄武门之变
第4个回答  2014-07-14
安史之乱(安禄山,石明思)联兵返唐玄宗李隆基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