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带耳机对耳朵有什么伤害?会影响耳朵的听力吗?

如题所述

带耳机对耳朵有伤害,会影响听力。

人耳一般能感觉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20000赫兹。听力对500-1000赫兹这个声波频率较为敏感,对处于2000-4000赫兹的噪声却不敏感,长期使用耳机,听力会在高频声波部分(2000-4000赫兹)受到损伤。所以即使听力已经受损,我们却很难察觉,当有所察觉时,听力的损伤已经较为严重,可能会造成噪声性耳聋。”

听力受损后能否治愈:

受损的程度不同,治愈的几率也不一样。白医生告诉记者,刚开始听力的损伤只是一个疲劳现象,如果受损程度较轻并且及时发现,只要脱离这个环境,尽量减少使用耳机的次数,避免噪声,或是利用药物(如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激素、神经营养药等)进行治疗,听力是可以恢复的;但是如果听力损伤时间较长、较为严重,并伴有较为明显的症状,那就很难恢复,甚至会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伤。

扩展资料

现代人对耳机的使用频率较高,保护听力也变得尤为重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耳机的时间不要过长,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使用完耳机后,让耳朵在安静的环境中适当放松。

2、可以选择隔音效果好的头戴式耳机。如果外界噪音很大,人们为了能听清耳机里的声音,就会不自觉地调高音量,音量越大对内耳的损伤也就越厉害,因此尽量不在嘈杂的环境带耳机听音乐,建议一般将音量控制在60%或以下。

参考资料:人民网--当心:长期使用耳机的危害可不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2-18
戴上耳机听听音乐,对于每天挤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上下课的人来说,是一种打发无聊时间的好方式,既不影响他人,又能自娱自乐。然而,专家提醒,长期戴耳机,特别是习惯大音量听歌会导致听力渐进性受损。

出现头昏、耳鸣、耳堵,或者每天佩戴耳机超过3-4小时的,都是听力易受损的高危人群。专家建议,戴耳机的声音最好不要超过播放器最高音量的2/3,每次听30-40分钟后,就要让耳朵得到充分休息。

戴耳机损伤听力属渐进性,易被忽视
“长期戴耳机不仅会损伤听力,而且这种损伤是难以再生恢复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徐慧贤副教授表示,与其他感官一样,耳朵里有专门的听力“感受器”——耳蜗里的纤毛细胞。我们之所以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感受器受到刺激了,纤毛随声音震动而摆动。

一旦纤毛摆动太厉害,就容易损伤坏听力。听到大的爆破声、长时间呆在卡拉OK房后出现短暂的“爆聋”就是这个原因。戴耳机虽然没有明显察觉到听力变化, 但这种损伤是渐进性的,并且常常被忽视。耳蜗纤毛刺激过度会导致敏感性降低,长此以往也会损伤听力,“而这种耳蜗受损导致的感音性耳聋目前仍然是一个世界难题,大部分是不可逆的。”
超过85分贝,耳蜗纤毛细胞受损
当然,不是所有声音都会导致听力损伤。徐慧贤表示,一般正常人说话的声音在40-60分贝左右,上课的声音大约为70分贝,但听耳机时候的音量往往会去 到85分贝以上(85分贝以上会损伤耳蜗的纤毛细胞)。特别是在嘈杂的户外、公共交通环境中,外部环境噪音过大,想要听清楚耳机里的声音,就必须提高音 量,势必对耳蜗带来过大的刺激。
专家建议,很多听力受损的病人从事客服行业。由于单耳刺激、音量无法调整、每天长达8小时的刺激,很 多客服人员都出现重震、耳鸣等感受,这是听力受损的一个表现。她建议,戴耳机听音乐的音量要控制在最高音量的2/3以内,尽量调试得跟平常说话的声音差不 多为宜。成人每天戴耳机的时间不要超过3-4小时,未成年人每天不超过1-2小时,并且每次佩戴耳机30-40分钟后,就要让耳朵得到充分休息。

头戴式耳机相对安全
需要长期戴耳机的人群,建议选择头戴式耳机。入耳式耳机的声音接触面积小,对耳蜗内部的压强较大;头戴式耳机的接触面积大,压强较小,对耳蜗纤毛细胞的刺激相对较小,更加安全。
另外,接收声音除了通过空气传导途径之外,还可以通过颅骨传导。特别是学生在做听力练习时,听得累了可以将头戴式耳机戴在头骨上,同样可以听到声音,而且减少了对耳蜗的刺激。我现在用的就是LKER ONE的hifi耳机。
第2个回答  2019-05-29
你好,戴耳机对耳朵有伤害,会影响听力。人耳一般能感觉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20000赫兹。听力对500-1000赫兹这个声波频率较为敏感,对处于2000-4000赫兹的噪声却不敏感,长期使用耳机,听力会在高频声波部分(2000-4000赫兹)受到损伤。所以即使听力已经受损,我们却很难察觉,当有所察觉时,听力的损伤已经较为严重,可能会造成噪声性耳聋。”
经常戴耳机对听力的危害主要取决于耳机音量的大小,而不是听音乐时间的长短。如果音量调在最高音量的70%以下,持续听4个半小时的音乐并不会对听力造成显著影响。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而且音量过大的话会损伤耳膜,导致听力下降,还容易诱使耳道发言,耳道疼痛,大脑疲乏。

建议:尽量避免在嘈杂环境中(如地铁、火车、飞机等)使用MP3听音乐,因为此时很容易将音量调得过大。如果一定要,最好先用封闭式的隔音耳机,可以将听力的损害减至最低。
第3个回答  2015-12-03
声音传进耳朵首先引起耳膜震动。中耳内连接着耳膜的三块骨头(三根听小骨)把震动传给内耳的耳蜗。 耳蜗充满液体,与感受声音频率的发(毛)细胞相连,发细胞把震动转化为电子信号,传给大脑。感受高频信号的细胞在外耳蜗,感受低频的紧随其后。 大多数人每天都接触达到危险水平的噪音,但一般时间都不长,不会造成听力损害。听力损害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如果长期接触噪音,尽管每次时间很短,也会造成听力下降。 乐器和电钻一样,同样可能伤害听力,演奏者和听众都得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研究表明,令人愉悦的音乐造成的听力损害较轻,但长期接触高分贝的声音,不管是音乐还是噪音,都会造成听力损伤。噪音能引发的感觉神经听力损伤发生在内耳,当高能量声波震荡耳蜗内的液体时,会过度刺激并引起发细胞死亡。 对此,专家形象地打了个比方,当我们听音量高达110分贝的摇滚乐时,如果我们能给发细胞拍照,那场景就像用大□子在麦田里滚压,发细胞就是那些可怜的麦子。当负责接听某一频段声音的发细胞受损后,该频段的声音就听不见了。 保护好自己的耳朵 人们在接触音量较高的音乐后,会出现「临界值提高」(听力阈值提高)的现象,即以前听见的低音现在听不见了。专家建议听完热烈的音乐会后用如下方式来测试一下听力:听音乐会之前,把收音机的音量调至刚刚能听清楚的位置。听完音乐会后,再次打开收音机,看看是否仍然能听清楚该位置的声音。如果不能,那么说明你受到了短期的听力损伤,要赶快去看医生。 人们在交通繁忙的街道上听随身听时,为把周围的噪音盖住,往往把音量调得很高,所以专家建议不要在大街上使用随身听,如果非听不可,建议使用封闭式或耳塞式耳机。 专家还建议,在噪音环境下,比如听摇滚音乐会时,要戴上抗噪音耳塞,以防止损伤发细胞。经常听音量较高的音乐或接触噪音的人应当定期检查听力,如果是暂时性的听力损伤,定期检查能够保证受伤的耳朵得到及时治疗。
第4个回答  2014-06-19
声音传进耳朵首先引起耳膜震动。中耳内连接着耳膜的三块骨头(三根听小骨)把震动传给内耳的耳蜗。 耳蜗充满液体,与感受声音频率的发(毛)细胞相连,发细胞把震动转化为电子信号,传给大脑。感受高频信号的细胞在外耳蜗,感受低频的紧随其后。 大多数人每天都接触达到危险水平的噪音,但一般时间都不长,不会造成听力损害。听力损害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如果长期接触噪音,尽管每次时间很短,也会造成听力下降。 乐器和电钻一样,同样可能伤害听力,演奏者和听众都得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研究表明,令人愉悦的音乐造成的听力损害较轻,但长期接触高分贝的声音,不管是音乐还是噪音,都会造成听力损伤。噪音能引发的感觉神经听力损伤发生在内耳,当高能量声波震荡耳蜗内的液体时,会过度刺激并引起发细胞死亡。 对此,专家形象地打了个比方,当我们听音量高达110分贝的摇滚乐时,如果我们能给发细胞拍照,那场景就像用大□子在麦田里滚压,发细胞就是那些可怜的麦子。当负责接听某一频段声音的发细胞受损后,该频段的声音就听不见了。 保护好自己的耳朵 人们在接触音量较高的音乐后,会出现「临界值提高」(听力阈值提高)的现象,即以前听见的低音现在听不见了。专家建议听完热烈的音乐会后用如下方式来测试一下听力:听音乐会之前,把收音机的音量调至刚刚能听清楚的位置。听完音乐会后,再次打开收音机,看看是否仍然能听清楚该位置的声音。如果不能,那么说明你受到了短期的听力损伤,要赶快去看医生。 人们在交通繁忙的街道上听随身听时,为把周围的噪音盖住,往往把音量调得很高,所以专家建议不要在大街上使用随身听,如果非听不可,建议使用封闭式或耳塞式耳机。 专家还建议,在噪音环境下,比如听摇滚音乐会时,要戴上抗噪音耳塞,以防止损伤发细胞。经常听音量较高的音乐或接触噪音的人应当定期检查听力,如果是暂时性的听力损伤,定期检查能够保证受伤的耳朵得到及时治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