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监狱产生于哪个朝代

如题所述

公元前21世纪,尧舜时就有。
我国最早提出创建监狱的人是皋陶(gáo yáo)。中国神话中公正的法官。清脸鸟嘴,铁面无私。他有一只独角羊(獬豸 xie zhi,也就是独角兽),能知道谁是有罪的人,皋陶审理案件,遇到疑难,就牵来神羊 ,神羊只触有罪的人。
皋陶, 皋城(今安徽六安)人,皋陶是黄帝之子少昊之后,生于公元前21世纪,古六安国始祖,相传为东夷族首领,偃姓。传说舜时被任为掌管刑法的官。禹继位后按禅让制举荐皋陶为他的继承人,“且授政”(即叫他处理政务),但皋陶先于禹而亡故,未继位。后来禹又举荐益为继承人。今六安城东有皋陶墓,春秋时期的英、六等国是皋陶的后人。
皋陶,与尧、舜、禹同为“上古四圣”,是舜帝执政时期的士师,相当于国家司法长官。皋陶又是上古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司法鼻祖”,他的“法治”、“德治”思想,与今天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着历史渊源关系,皋陶文化中的司法活动与法律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有着重要影响。皋陶还被后人神话为狱神,他辅佐夏禹理政、治水和发展生产,并为融合夷夏和后来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巨大贡献。禹根据皋陶的品德和功劳而举他为继承人,并授政于他。但皋陶未继位即去世,禹便把英、六一带封给其后裔。唐玄宗以李氏始祖皋陶为荣,于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追封其为“德明皇帝”。

监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阶级的出现,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前的原始社会时期,没有阶级,也就没有监狱。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人类社会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人民依靠狩猎为生,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氏族的首领掌管财产的分配。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的生存很难得以保障。由于不存在国家组织形式,人民之间的冲突以习惯、血腥复仇的方式得以解决。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民开始结成群体,使用磨制或者打制好的石器进行狩猎,产品有了剩余。氏族首领无偿的占有了剩余产品,于是社会出现了私有制,人类社会出现了两大对立的阶级,即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人类社会也就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开始进入到第一个阶级社会。伴随着阶级的产生,出现了国家组织形式。掌握国家权利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以国家的意志体现出来,这就是法律。违法者视为犯罪,对犯罪者要进行惩罚,由此出现了刑罚和监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29
在当代中国,“周易”算是一个比较热门的东西。然而,知道周易是在河南汤阴创建的人并不多。
位于汤阴县城北约4公里处的羑里城,是世界遗存最早的国家监狱,也是风靡全球的《周易》发祥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明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是司马迁《报任安书》里的名句。文王演易处就在安阳的汤阴县羑里城。

羑里城历史悠久,数千年历史延续记载都十分明确、具体,现在所存羑里城基本上是明、清各代重修、重建的遗址。建国初期,汤阴县在羑里城遗址上建了一个化工厂,生产易燃易爆的产品,后来在社会各界强烈呼吁下,化工厂于1960年迁出。1961年,这里建立了韩庄乡小学,1969年改建为韩庄高中。1963年 6月20日,羑里城成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改革开放后,羑里城遗址的重视与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1987年,汤阴十中从羑里城搬出。经过汤阴县政府多次修补、扩建,羑里城达到了现在的规模。1996年,国务院公布羑里城遗址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汤阴有句俗话:岳飞庙上的碑多,文王庙里的树多。羑里城的树多是古树名木,其中一棵树龄已超过800年,站在刻着沧桑岁月年轮的古树旁边,远古的气息,仿佛很近,眼前的景象,似乎又很遥远。当年的周文王就是在此被关押了7年,在这里他悟出了天地乾坤、自然万象的真谛,将伏羲氏的先天八卦改造成后天八卦,进而推演成六十四卦,完成了旷世奇书《周易》。

现存羑里城遗址,为一片高出地面约丈余的土台,南北长105米,东西宽103米,面积达万余平方米。台上有文王庙,座北向南,古柏苍翠。现存建筑有演易坊、山门、周文王演易台、古殿基址,还有《周文王羑里城》、《禹碑》、《文王易》等碑刻十余通,对于研究《周易》和历史、书法,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步入羑里,首先看到广场中心有周文王花岗岩站像,文王手拿卦册,富有政治家思想家的气质和学者风范。塑像后面有明朝嘉靖年间修建的演易坊,向人们标榜着文王拘演周易的功德。拾阶而上,穿过仪门来到山门,山门内东西两侧分别有汉白玉龙马、神龟石雕,神形兼备,基座上镶刻有河图、洛书,它们是研究《周易》的重要资料,大殿西侧有仿殷商时期修建的演易台,再现了文王手拿蓍草,席地而坐,精心推演周易的情景。

羑里城最醒目处,树立着的一座红色花岗岩雕像,这就是我们此次专程来探访的主人公——周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公元前1213年-公元前1117年),史称西伯,是商末周族的领袖。他的先祖可追溯到黄帝,黄帝的曾孙帝喾生后稷,后稷被尧举为司农,对推动我国农业发展起到了伟大作用。后稷14世孙季历(公季)是文王的父亲。据说文王出生时,有一只红色的鸟衔着用朱砂写的书信,落在他家的房屋上,人们说这是一种吉祥的先兆——圣瑞。他生下来以后,长着四个乳头,到了成年,“龙颜虎肩,身长十尺”。姬昌47岁那年(公元前1166年),继承父位,封为西伯。周是西部黄土高原的一个古老部落,也就是在陕西一带活动。纣王十分忌惮周的日益强盛。殷纣王就是历史上的帝辛,“纣”是“残义损善”之意,“纣王”是后人对他的贬损评价。他是在公元前1156年接了他父亲帝乙的班,即位之初也是个有为之君,据《史记》记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他的才智足以对复杂的事情迅速作出准确的判断,他的气力足以徒手杀虎。他一手抓九条牛的尾巴,往后一拉,九条牛只有向后倒退。他曾经攻克东夷,把疆土开拓到我国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从此以后,中原和东南一带的交通得到开发,中部和东南部的关系密切了,中原地区的文化逐渐传播到了东南地区,使当地人民利用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了生产。这时的纣王应该说对中国的发展有着极大的贡献。

但在位20多年之后,纣王变了,他建酒池肉林,设炮烙之刑,沉溺酒色,奢糜腐化,残忍暴虐,荼毒四海,国势也日渐衰微。而生活在陕西渭水流域的周族首领姬昌,广施仁德,礼贤下士,发展生产,深得人民的拥戴,周族也日渐昌盛。这逐渐引起了商纣王的疑虑,于是就找了个借口将姬昌抓了起来,囚禁在当时的国家监狱 ——羑里。这时的姬昌已是82岁的老人了,一关就是7年。

纣王绝对不会想到,这一关却关出了一位千古圣人,姬昌在羑里城被囚的漫长岁月里,潜心研究,发奋治学,将伏羲八卦推演为64卦384爻,并系以卦爻辞,完成了《周易》这部千古不朽的著作。

姬昌被囚后,殷纣王以种种野蛮手段对其进行侮辱和折磨,最为恶毒的是将其长子杀害后做成肉羹逼其吞食。相传文王长子伯邑考非常孝顺,在父亲被囚禁后他非常担心父亲的安危,于是不顾一切来到殷都,想到上层活动活动,恳求纣王释放年迈的父亲,纣王却将他扣为人质。这时姬昌演易的事,已被纣王得知。为了检验姬昌算卦是不是准确,纣王想出了残忍的一招,将伯邑考残忍地杀害,还用他的肉做成肉汤,然后派人把肉汤送给姬昌吃。姬昌看到肉汤,就知道这是用自己亲人的肉烹制的。也很清楚这是纣王来试探他,如果不吃,必定会引起猜疑。于是强忍悲痛,勉强喝了肉汤。纣王听了汇报,自鸣得意地说:“谁说姬昌是圣人呢?喝自己儿子的肉煮成的汤都不知道。”从此就放松了对姬昌的警惕。

其实文王并没有消化儿子的肉,相传他每天都到演易台后边把吃到肚子里的食物吐出来,日久天长就形成了一个大土冢,后人称为吐儿冢。传说当时周文王吐出的肉都变成了兔子,所以现在羑里城附近的老百姓中还流传着一句俗话:羑里城的兔子,打不得。

经过数年征伐,西伯姬昌所辖地区越来越广,势力越来越大,终于三分天下有其二。殷商大臣祖伊感到形势严峻,忧心忡忡地向纣王报告,请他高度重视日渐强大的周的威胁。纣王却满不在乎地说:“一切都是上天安排的,谁能把我怎么样?”对祖伊的意见置之不理。

殷纣王四十一年(公元前1117年),姬昌去世,在位50年,终年97岁。姬昌一生,待人宽厚,孟子说他视民如伤,对待百姓如同对待自己的伤口那样爱惜和关怀。
他的次子姬发继位12年后(公元前1105年),以吕尚为军师,率兵到达孟津伐纣,会合八百诸侯,在牧野(今河南淇县南)与纣王会战,大败殷军,纣王自焚身死。从此,周取代商拥有了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周朝经历了37代天子,800多年,直到公元前206年,才被秦国灭掉。姬发自称武王,尊谥父亲为文王,周文王的称谓从此而来。

自从羑里城发生了周文王“拘而演周易”的历史故事之后,历代文人墨客来此,“必披荆棘拜谒,咨磋而去。”他们感文王之善,叹纣王之残。羑里城文王祠悬挂着无数颂扬文王功德的匾额楹联,如“万古臣纲”、“与天地准”、“为臣止敬”等等。

三国时期曹植作诘纣诗云:“崇侯何功?乃用为辅。西伯何辜?囚之囹圄。囹圄既成,负土既盈。兴立炮烙,自害忠贞。”唐朝的文学家韩愈曾感慨周文王之羑里被囚,作“拘幽操”云:“目窈窈兮,其凝其讯。耳肃肃兮,听不闻声。朝不见日出兮,夜不见月与星。有知无知兮,为死为生。呜呼,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嘉靖皇帝亲自到羑里城祭祀文王,在祭文中他称赞周文王“功德惟厚”。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十一月,乾隆皇帝南游中岳庙,返京途中拜谒了文王庙。对于文王被囚羑里,乾隆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挥笔题诗,刻石记之。他写道:“洹荡之间曰羑里,演易圣人昔拘此。天高地下皆易理,彖辞阐发权舆是。天王圣明罪当诛,千载而下真知己。巍巍之台近咫尺,夙凛师承惟四字。无忧其常忧暂耳,王季为父武为子,牧誓谅非心所喜。叩马村在河之涘,夷齐肯首吾斯语。”大大赞扬了文王一番。如今,乾隆的诗碑被安置于羑里城内大殿前方东侧的八角亭楼内,这亭楼被称为“御碑亭”。

参考资料:http://tui.qihoo.com/16968746/article_1453689.html

第2个回答  2010-10-29
早在夏朝是就有了,那时称寰土
第3个回答  2010-11-12
好像是商朝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10-29
商当时还是西伯侯的姬昌不是有过画地为牢吗?立一个扁担当做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