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孩子,你真棒》读后感~~~600字左右

如题所述

作为学生的读后感:“自信愿与成功的暗示,恐惧源于失败的暗示。”在此我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因为我觉得它既适合我们教育自己的孩子,也适合我们教育学生,同时也适合我们自己。 我认真读完这本书后,自己受到了很大的震撼。“那些整天逼着孩子学习的父母,缺少的正式对孩子的自信心,那些对孩子推着,压着,吵着,骂着的父母,恰恰是缺少对孩子的自信。” 仔细想一想自己的教学又何尝不是这样,当学生的表现不是自己所预期的那样好的时候,我自己先失去信心,并在一些言语和行动中表现出来,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受到打击,甚至产生了自己不是当老师的料的想法。在教学中看到对孩子说:“有进步,你真棒,不要泄气,……”等积极有进步的言语暗示时,孩子们会兴高采烈,喜悦洋溢在脸上,会更加努力;但有时自己不由自主的说出 “算啦,就这样吧”,“已经讲很多遍了,你们还是不明白”,对孩子的过失,做不到宽容和理解,总是表示不满,给孩子们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当看到孩子沮丧写在脸上的时候,我们没有深思过这些指责对孩子们所造成的心理负担,会不会让孩子失去信心。 对孩子们来说,重要的是要有兴趣,要有自信心,如果孩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我们是不是为教书而教书,是不是应该多学习一些教学艺术,要向本书中的作者那样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让孩子生活在“你能行”的环境中,让孩子慢慢的由消极变为积极,将“你能行”变成“我能行”。让孩子真正感觉到成功,体验成功的感觉。让孩子建立自信,重塑理想之殿堂。 总之,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给孩子一个自信的世界,让孩子感觉今天比昨天学得更好,让孩子带着自信心步如人生的每一段旅程。作为家长老师,成人的读后感:寒假前,学校召开了一次以家庭教育为中心的家长会,很多家长告诉我他们受到很大启发,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常说百年树人,教育事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更需要正确理念的引导。会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发现以前自己经常只凭借既有经验管理学生,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对教育孩子,特别是家庭教育这门学问了解的很肤浅,这些都有待于我们不断加强学习,工作中要做到有新举措,不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做一名成功的教育者。假期中我到书店中精心挑选了一些有关教育孩子方面的书籍,坚持通读与精读相结合,给自己充充电。当我认真读完由卢勤老师所著的《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后,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本书包括了 “家庭教育的五大冲突”“缓解冲突的七个忠告” “心灵成长的七个需求” “培养幸福孩子的九种环境” “爱孩子的八种方法” “快乐人生的三句箴言”“培养责任感的四句妙语” “亲子同做的七件大事”等章节。借助一个个生动真实的小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孩子的很多误区,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也了解到科学教育孩子的一些做法,为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对孩子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我读到第六章——快乐人生的三句箴言,我感觉这三句话太正确了,太重要了,我们有必要让这三句话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常用的话,那把孩子培养成我们宝贵的财富就不是什么难事。这虽是写给父母的书籍,但是也给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以深深的启示。箴言一: 面对生活,微笑着说:“太好了!”20世纪伟大的人生导师戴尔、卡耐基讲过:“人人都渴望幸福,但是,幸福之路只有一条,简单的说,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情。幸福与不幸福,并不是由个人财产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职业的贵贱决定的。”是呀!现在孩子比起我们小时候在物质方面要幸福的多,想要什么我们都能尽量满足,但在精神压力方面也比我们要大许多,我们对他们有过高的期望,所以很多孩子的内心并不快乐。我们就应该鼓励孩子去用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面对成功的事情能说:“太好了!”,面对失败的事情也要能说出:“太好了!”因为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不仅要教给孩子说,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常说“太好了!”例如,房子的贷款没还上,还缺辆新车,自己的孩子怎么就不如人家,教学中不顺心事等等总在困惑着我们。我们都会遇到烦恼,但快乐的人,会将烦恼的时间缩为最短,而伤感的人会把烦恼牢记在心,并不断讲给他所遇到的人,不断把烦恼温习。面对生活琐事,我们要想:“太好了,生活这样才丰富多彩。”面对家人,我们要想“太好了,我拥有健康的你们!”面对工作,我们要想:“太好了!正是有了困难,才磨砺了我!”好的心态决定人的一生。如果我们调整好心态,就不会因为转化差生不够明显就着急上火,我们能发现孩子可能比起昨天已经有进步了,让我们学会对他们说“你进步了,太好了!”那他们会有信心不断追求进步的,教学岂不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大声说:“高兴,高兴,真高兴,怎么那么高兴!”箴言二:面对困难,勇敢地说:“我能行!”成功的大厦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石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一旦你学会突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自卑感就会消失。“我能行”三个字将使人转败为胜,把自己的弱点转换化成为力量。我马上想到最近我在教育孩子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孩子以前挺喜欢随意的弹琴,可自从我开始一遍遍教她弹音阶开始,她就再也不愿意主动打开琴了;她原来很喜欢在绘画书上涂色,当我发现有好多地方都涂出线了,我就要求她仔细一些,她反而更不会下笔了。我的不满意压制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冷静想一想,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可能他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我用成人眼光来要求孩子,孩子会对很多感兴趣的事物产生排斥心理,她开始害怕自己做的不好,久之失去信心了。家长、教师的评价对孩子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天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自信。反之,如果我们能对孩子说声“你能行!”这句话会鼓励孩子战胜多少困难,会激励他不断向更高的目标攀登。让我们记住:改变态度,就改变了命运!箴言三:与人相处,主动说:“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可不希望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将来都特别的自私,那世界将会多么冷酷。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助人的品质。助人是快乐的源泉的!在家中,我经常让女儿帮我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如递毛巾、送凳子等,只要我们肯真诚对孩子说:“你帮助了我,太谢谢你了!”她的脸上会流露出无法掩饰的喜悦。久而久之,孩子会主动问:“妈妈,有什么需要我干的?”同理,在学校里,孩子也会主动帮助别人的。“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当这一句话流传开,我们生活的世界将会增加更多的温暖!正如大家说的那样,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天底下的孩子虽然长相不同,性格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喜欢得到别人的肯定,喜欢听到喝彩声,让我们不要吝啬简单的一句话,“孩子,你真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孩子你真棒!》读后感 这本书是老公从单位里带回来的。拿到这本书,当然要看看写了些什么内容,一拿到手,我就被书中一些寻常而简单的故事情节吸引了。书中主要讲了一些孩子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事,有成功的案例,也有一些失败的案例;有关于孩子的成长,也有家长的教育点滴。作为一个教育者,一名班主任,同时也是一个母亲,对于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有感到自己难已做到的,也有感到自己可以尝试去做一做的,当然有一些孩子的表现也让我觉得真的是可笑,也太可怕了,不管是哪些,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我至少都读了2遍。我还把书带到了学校里,课下也拿出来看。干脆我就把它放到了教室的书架上,让学生选择自己去读一读,每到中午时,那本书总不会在书架上……我想让学生、家长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不管是现在从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还是在他们内心深处得到的一些感悟,只要对他们有那么一点感触,我想这就是这本书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益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1-06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十多年的从教经验和见闻让我深深体会到教育对于一个人发展的巨大作用:它可以成就一个人,同时也可以埋没一个人。我们经常希望自己身边的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活泼、积极向上,但遗憾的是尽管孩子们从整体上令众人称赞、让自己欣慰,却不免有个别在习惯上落伍者。显然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仔细观察每一个群体,不难发现,孩子之间的差别总是很难消除。事实上如果企图消灭这种差别的想法也是愚蠢的。我们教师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在课堂上实施的是公平的教育,在幼儿园接受同样的教育,为什么孩子之间的差别会有这么大?既然学校教育很难将孩子之间拉开差距,那么我们不得不去寻找另外的原因:学校教育之外,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的差距?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每个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不同,接受了不同的家庭教育,家长的观念、行动决定了孩子的发展潜能。我们不能把家庭教育的作用无限扩大,但至少它是万万不可忽视的!自己曾经接过无数个新小班,对新小班的孩子多了一些了解,我的观察发现,当孩子走踏入幼儿园的那一刻起,便不在一条起跑线上了。在班里曾有两个孩子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名孩子的座位在前面,整个身子朝左,两手不停的摆动着,俨然像是软骨的样子。当我要求他面向老师坐好的时候,他并没有遵从,而是嬉笑着看着我,慢腾腾的说,“我在家里就这个样子,就这样坐。”另一名孩子在最后面,双腿盘坐在椅子上,嘴里吮着自己手指头。我感到自己的教育面临着又一次新的挑战。事实求是的讲,在这一年的教育中,对这两名孩子付出了较多的精力,但他们的表现却很难达到令自己期望的程度。或者说,他们的发展结果与我在他们身上的努力实在相差甚远。我始终坚信教育的巨大作用。但这样的结果让我不得不重新对教育进行思考。教育的起点在哪里?趁着“五一”长假,我开始阅读一些早期家庭教育的书籍。其中在读了金惠梅的《孩子你真棒》这本书后,对“鼓励”的作用和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1、父母决定孩子的未来。常听到不少父母如是说:“唉!现在的孩子,真是太难伺候了。哪像我们以前,爸爸妈妈要我们往东,我们就不敢往西!”没错,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和那个时代的我们比起来,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家长如果希望孩子做一个普通的人,按照目前的学校教育模式让孩子按部就班就可以了。学校教育有自己健全的教育目标和模式,足以承担起培养一个合格公民的任务。家长如果对孩子有更高的想法,就必须为此付出家庭自己的努力,必须以坚定的信念教育孩子,家庭教育的目标必须以家庭教育的实施来实现,决不是单纯的去配合学校教育完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孩子上有共同点,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但也有很大的差别,学校不以某个孩子的成败为评价目标,家庭教育则别无选择。一个孩子对学校来说是百分之一甚至千份之一,而对于家庭来说则是百分之百。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自己的主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好学校教育助手,让学校成为检验孩子发展效果平台是第一位的。一句话:现在的孩子可以说是聪明太多了,同时现在的社会也到处都在强调着“民主”和“自由”。如果我们仍旧沿袭上一代所传承下来的教育方法,那你的管教方法将是失效、不合用的。而《孩子你真棒》这本书中与我们进一步探讨了许多“鼓励”孩子的好方法,让我们可以和孩子轻轻松松地相处,帮助孩子激励内在,让他们充分自我成长,产生自信,去面对未来更多不可预知的挑战! 2、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鼓励是新时代父母的教养主略)书中说:“家是孩子情感的发源地、人格发展的孕育地、学习启蒙的摇篮。”自己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小时候背过的《节气歌》、《朝代歌》以及学生时代死记硬背的诗词歌赋,而今想重新往自己脑子里输入一些知识的时候,却感到有些费力了,不得不承认已经错过了记忆的黄金时期。有时和孩子们一起背《唐诗》、念《儿歌》、讲《故事》等,为了不至于落后,不得不发挥自己理解记忆的本能,还免不了时常要加个班。背过的东西经常要与遗忘规律进行斗争,稍有不慎,就忘记了。儿时的记忆存储却惊人的牢固,仿佛被写保护了一样,想忘也忘不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给孩子适时、适度地鼓励和关怀他们主动学习的原因。人的能力都有自己最佳的发展时期,错过了最佳发展期之后,则潜能开始递减。一旦错过了潜能的发展期,有些是无法弥补的,有些东西,一旦错过很难找回,孩子诸多能力的发展是不可逆的。所以每一个家长,在对孩子实施教育之前,有必要学习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提前全面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对于抓住最佳时机进行孩子的潜力开发是大有裨益的。然而许多父母觉得管得太松,怕孩子不学好;管得太紧,又怕孩子有逆反情绪;不管孩子,又担心孩子跟不上别人。唉!真是父母难为啊!但此书中向我们阐明了:鼓励孩子的目的和原则。也让我明白了,为人父母者,鲜少有不为子女担心烦恼的,这可以说是为人父母的天性,也可以说是为人父母者的天职之所在。教育子女难免是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的,如何称赞和批评孩子,都是一门学问,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适时、适度地给予孩子鼓励和关怀,如此这样做的成效,都将会远远大过于不停地唠叨或提醒。这也就是我们新时代父母的教养策略。在最后,使我更进一步明确了此书不仅是针对广大的父母,更是我们幼教工作者的指南:教师的称赞、鼓励或批评,则是影响孩子对自己看法和评价的重要来源。特别是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别忘了多说说“孩子你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