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排印学的可读性和易读性

如题所述

可读性和易读性经常被混淆。 易读性描述的是排印文本阅读时的轻松和舒适程度。它和语言内容无关,却与印刷或文本显示的尺寸和外观联系密切。
对易读性的研究涵盖诸多的因素,例如字号,字体设计(比如,衬线字体和无衬线字体,斜体和正体的区别),行长,行间距,色彩对比,右边界的设计(例如,右边界完全齐行vs简单的左对齐,以及是否采用连字符)。虽然对易读性的研究在19世纪晚期就已经发布,但普遍的共识是:人的阅读过程惊人的强悍,以至于几乎没什么明显的区别。因此比较研究衬线字体和无衬线字体,或者齐行与不齐行,到底哪个更好,始终无法得出定论。不幸的是,当印刷和显示技术发生巨大变革(如激光照排和PC屏幕显示)的时代来临时,易读性研究的风潮已经过去,导致(易读性研究)实际上成为了一种只具有“潜在价值”的研究。
易读性一般通过阅读速度来衡量,用阅读理解的得分来检验阅读效率。比如,在19世纪30-60年代发布了著名研究成果的Miles Tinker采用的是一种阅读速度测试,其检验阅读的效率的方法是让受试者在文中寻找前后不一致的字眼。
现今的易读性研究基本上仅限于某些关键性事务,或是某些特定设计方案的测试(如开发某种新字型时)。这些关键事务包括为视觉障碍者设计的字型(或者说字体fonts),还有高速路标识,以及其他易读性起决定性作用的场合。
大部分的易读性研究著述都多少缺乏理论基础——各种(影响易读性的)因素都单独地或者组合起来进行测试(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有些因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但许多测试在执行的时候都缺乏一个阅读模型或是视觉识别模型。一些排印人员认为,词的整体形状对于易读性而言至关重要,而逐个字母的识别(有时称为相似字母间的识别)是错误的、无足轻重的,或不完全的。对两种模型的区分研究更倾向于相似字母间的识别,而后者已经被认知心理学家所广泛认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