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优质小麦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

如题所述

无公害生产技术是实现小麦优质、高产、低本、高效的生产性关键技术。采用这一技术进行小麦生产,不但节省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氮素流失,降低污染,提高农产品安全性,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提高小麦单产,改善品质,提高优质小麦品质的稳定性,增强国产优质小麦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化开发,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增产增效情况:应用该技术,与传统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相比,平均每亩增产小麦23.5千克,化肥投入量降低31.2%,农药有效成分用量降低76.5%,防治费用降低63.2%,少浇1~2次水,获得降氮节水降污、保证产量和品质的效果。根据不同地区生态和生产条件,分为强筋、中筋和弱筋三类小麦实施。

(1)优质强筋小麦。

技术要点:①品种选择技术。选用综合抗性强的品种,按照小麦品种类型,建立高产优质、抗病虫的群体结构。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亩基本苗15万~18万;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每亩基本苗12万~15万;分蘖成穗率高得多穗型品种,每亩基本苗8万~12万。②产地环境条件及小麦秸秆免耕、玉米秸秆旋耕还田的地力培肥技术。按照《小麦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851—2004)》标准的规定,选择产地环境。采用小麦秸秆免耕还田,玉米秸秆旋耕还田方式实施多年连续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③精量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技术。根据土壤肥力基础精确施用氮、磷、钾、硫肥。超高产水平条件下,每亩生产小麦600千克,每亩总施肥量为纯氮16千克,五氧化二磷7.5千克,氧化钾7.5千克,硫4.5千克;高产水平条件下,每亩生产小麦400~500千克,每亩总施肥量为纯氮12~14千克,五氧化二磷5.0~6.2千克,氧化钾5.0~6.2千克,硫4.5千克;中产水平条件下,每亩生产小麦300~400千克,每亩总施肥量为纯氮10~14千克,五氧化二磷5~7千克,氧化钾5~7千克,硫3千克。提倡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④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与生态控制相结合的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菌剂和高效低毒选择性杀虫剂,施药时间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控制适宜的益害比。小麦播种前选用含戊唑醇杀菌剂和对地下害虫高效、易降解的杀虫剂的种衣剂,如14%纹枯灵小麦种衣剂包衣;按照病虫害测报调查规范标准,适时防治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病害和麦蚜、黏虫、红蜘蛛等虫害。于冬前小麦分蘖期或返青期,选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防治双子叶杂草,用3%世玛乳油防治单子叶杂草。⑤节氮降污水肥耦合技术。改传统栽培中氮肥全部底施或底施比例过大(底追比例为1∶0或7∶3)为减少底施氮肥用量,加大追施氮肥比例(底追比例为5∶5或3∶7),将目前生产中返青至起身期追肥,后移至拔节期追肥;改目前生产中进行5次灌溉(底水、冬水、起身水、孕穗水、灌浆水)为3次灌溉(底水、拔节水、开花水);改传统的每次灌溉60米3水为每次灌溉40米3水,可改善子粒蛋白质品质,增加产量,提高氮肥和水分利用率,减少氮素淋溶量。

适宜区域: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

(2)优质中筋小麦。

技术要点:①产量指标。亩产500~600千克,穗数42万~45万/亩,每穗粒数32~36粒,千粒重40~42克。②播前要求药剂拌种。选用20%三唑酮50毫升对水2.5千克,喷雾拌匀50千克麦种;或3%立克秀湿拌剂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防治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整地要求土壤深耕或深松,耕深20~25厘米,畦面平整,无明暗坷垃,耕后耙碎保墒。播前降雨不足30毫米的需造墒,保证土壤含水量达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5%。底肥每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3000千克、化肥氮13~15千克、五氧化二磷5~6千克、氧化钾6~8千克、硫酸锌1.0~1.5千克。农家肥与磷、钾、锌肥全部底施,氮素化肥的60%底施,40%在拔节期追施。③播种时间。烟农19等冬性品种播期可在10月上中旬,皖麦50等半冬性品种可在10月中旬,新麦18等品种可在10月中下旬播种。基本苗15万~18万/亩,行距20~23厘米,播种深度3~5厘米。④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疏苗,确保苗全、苗匀,因播种机故障原因造成的个别缺苗断垄或漏播,及时浸种带水补种。⑤麦苗长到4~5叶期,杂草密度达到50株/米2以上的田块进行一次化学除草。防除阔叶杂草每亩用20%使它隆乳油40~50毫升,于小麦3~5叶期,对水40千克茎叶喷雾,或每亩用10%巨星可湿性粉剂10克,在小麦3~4叶期,杂草5~10厘米,对水40千克喷雾;防除禾本科杂草每亩用10%骠灵乳油50毫升,于小麦3~5叶期,对水40千克茎叶喷雾,或每亩用6.9%骠马浓乳剂40~60毫升,于小麦田在看麦娘2叶至拔节期,对水40千克茎叶喷雾;防除禾本科、阔叶杂草混生的小麦田杂草每亩用55%普草克浓乳剂125~150毫升,于小麦真叶期至拔节前,对水40千克茎叶喷雾,或每亩用22.5%伴地农乳油80毫升加6.9%骠马浓乳剂50毫升,于小麦田在看麦娘2叶至拔节期,对水40千克茎叶喷雾。小麦播种后30~50天,依据土壤墒情、苗势强弱,浇足越冬水。对基施氮肥不足的地块和苗稀、苗弱地段,结合浇越冬水适量追肥。冬灌一般在“日消夜冻”时进行,灌水后适时中耕松土,既避免土壤板结,又有利于保墒。冬前壮苗指标:主茎叶数6叶1心至7叶1心,单株分蘖3~4个,次生根6~8条,茎蘖数60万~70万/亩。⑥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小麦起身期进行化学除草。在返青后拔节前,对群体较大,每亩茎蘖数超过110万的麦田和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种,用壮丰安进行化控。壮丰安用量为30~40毫升/亩,加水25~30千克/亩,进行叶面喷施。追肥时间一般掌握在群体叶色褪淡,小分蘖开始死亡,分蘖高峰已过,基部第一节间定长时施用。用量为亩施尿素8~10千克。可趁雨撒施,旱时要追肥与浇水相结合。小麦返青拔节初期(3月中下旬),以小麦纹枯病为防治重点,病株率20%以上的田块每亩用纹霉清150毫升防治;如有些三类苗田块麦蜘蛛偏重(达到每33厘米行长100头),可同时每亩加入25%克胜宝30毫升防治。⑦小麦赤霉病在扬花初期预防,宜选用40%多菌灵胶悬剂、80%多菌灵可湿性粉,亩有效成分40~60毫升(克)为宜。在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防治,机动喷雾器每亩药液量15千克,手动喷雾器每亩药液量30~40千克。小麦穗蚜在10只/穗以上时选用24%添丰可湿性粉剂20~30克/亩或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0克/亩,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亩喷雾防治。机动喷雾每亩药液量15千克,手动喷雾器每亩药液量30千克。小麦吸浆虫在重发区中蛹期防治,可用80%敌敌畏100毫升或50%辛硫磷150毫升拌细土20千克均匀撒到麦田。用绳拉动或用竹竿拍动麦穗,使药入土,杀死虫蛹。药后浇水或抢在雨前施药效果更好。成虫期可亩用4.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和48%毒死蜱40毫升结合小麦赤霉病、穗蚜防治进行。小麦白粉病重发年份每亩可选用20%三唑酮乳油60毫升并尽可能结合上述防治同时进行。叶面喷肥的最佳施用期为小麦抽穗期至子粒灌浆期。在灌浆后期可用1%~2%的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洒,对缺磷麦田,可加喷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适宜区域:黄淮冬麦区。

(3)优质弱筋小麦。

技术要点:①适宜范围的选择。根据农业部小麦品质区划,在长江中下游的江苏省沿江高沙土、沿海沙土地区、安徽省淮南地区以及河南省信阳地区可种植弱筋小麦。②选用优质弱筋品种,如扬麦13等。③稻茬麦田要采用少免耕或浅旋耕整地的,在水稻收获前10~15天断水,保证水稻收割后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多雨地区断水宜早,土壤墒情不足应先造墒,并根据土壤墒情调整旋耕深度以及是否应用镇压装置,以提高整地质量。开好麦田一套沟,做到竖沟、腰沟、田头沟三沟配套,沟沟相通,主沟通河。竖沟深25~30厘米、腰沟深35~40厘米、田头沟深45~50厘米,沟宽20厘米左右,及时清沟,保持沟沟相通,能排能灌。小麦拔节、孕穗、开花灌浆阶段,遇涝要及时排涝,做到雨驻田干,如遇干旱,结合追肥及时浇水抗旱。④适期范围内早播。选用20%三唑酮50毫升对水2.5千克,喷雾拌匀50千克麦种;或3%立克秀湿拌剂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防治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采用适苗扩行,一般以基本苗14万~16万/亩,行距25~30厘米为宜。⑤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锌肥,氮磷钾施用比例强筋小麦为1∶0.6~0.8∶0.6~0.8,基肥∶壮蘖肥∶拔节肥为7∶1∶2。⑥根据杂草发生特点,因地制宜选择药剂,在防治上要主攻播种前后的防御,重点解决冬前草害。在3个时期集中防治:在播后芽前进行土壤处理,或于幼苗2~3叶期根据田间不同的杂草苗情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春后根据草相补治。注意测报与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锈病、蚜虫等病虫害。结合病虫防治,采用强力增产素、丰产灵等农作物生化制剂进行药肥(剂)混喷,可以在根系活力下降的情况下,促进叶面吸收与转化,保持与延长功能叶的功能期,营养调理,活熟到老,同时还可以防止干热风和高温逼熟的作用,增粒增重。⑦防冻害及冻害补救。除了选择抗寒抗冻性强的品种外,特别要强调适期播种,开沟覆土,精培精管。还可采用多效唑化控和适度镇压不仅可以提高抗冻害能力,而且还能促进遭冻害麦苗的恢复生长。小麦受冻后应根据冻害严重度增施恢复肥,促使其恢复生长,减轻冻害损失。恢复肥追施数量应根据小麦主茎幼穗冻死率而定:主茎幼穗冻死率10%~30%以下的田块宜施尿素5千克/亩,每超过10个百分点,增施尿素2千克/亩。⑧防倒伏。少免耕麦播种期、播量若控制不严,易群体过大、植株郁蔽、茎秆细弱而导致后期倒伏,严重影响产量与品质。针对性的防倒措施:一是对冬春长势旺的田块,及时进行镇压;二是在前期未用多效唑情况下,于麦苗的倒5叶末至倒4叶初,每亩用15%多效唑粉剂50~70克喷施,有利于控上促下,控旺促壮。

适宜区域: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26

无公害生产技术是实现小麦优质、高产、低成本、高效的生产性关键技术。根据不同地区生态和生产条件,分为强筋、中筋和弱筋三类小麦实施。采用这一技术进行小麦生产,不但节省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氮素流失,降低污染,提高农产品安全性,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提高小麦单产,改善品质,提高优质小麦品质的稳定性,增强国产优质小麦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化开发,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应用该技术,与传统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相比,平均每亩增产小麦23.5千克,化肥投入量降低31.2%,农药有效成分用量降低76.5%,防治费用降低63.2%,少浇1~2次水,获得降氮节水降污、保证产量和品质的效果。

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