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几种问题行为的有效处理方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归咎起来,都是一种“自我刺激”。

自我刺激行为是自闭症儿童在没有特定环境诱因的情况下,一种重复性的、刻板性的行为,这些行为似乎并无目的,但其主要还是为自己提供感官刺激,例如长时间反复不断的旋转物体、摆手、拍打身体、玩弄生殖器、凝视、上下跳跃、转头、挥舞手臂、前后旋转等。通常这些行为和外界刺激原因没有关系,都是患儿内在刺激的反应。而这些有别于普通儿童的奇怪行为,虽然不一定对患儿产生伤害和危及他人安全,但是它却足以妨害患儿在日常生活中的适应,会干扰生活技能的获得,因而,它同样是极令人困扰的问题行为。

我们从自我刺激行为产生的原因、种类及矫正干预三方面来认识自我刺激行为与相应的干预。

1. 自我刺激行为产生的原因:

产生自我刺激的行为可能与病源有关,使患儿生理或心理功能缺陷所致。即患儿试图以各种机械性行为,引导身体不断地、反复不停的节律动作,以补充或替代心理或生理活动不足的一中功能性需求。

以自我刺激的方式来满足个人达到逃避任务的目的。

由于社交技能缺乏,于是大多用自我刺激行为来引起他人的注意。如正常儿童,在缺乏父母或老师关怀的情况下,同样会做出一些令人难以理解或自我伤害的行为来引起父母或老师的注意。

纯属利用自我刺激来满足个人的感官刺激需要。

2. 自我刺激行为的种类 :

头部自我刺激:不断的摇头、点头、转头、抓头发等。

脸部自我刺激:盯视、痴笑、伸舌、玩口水、舔物、扭转嘴唇、牙齿发出声音、用手贴口部及耳部、玩弄舌头等。 

手部自我刺激:扭转手指、部分手指不停晃动、将手指做成其它形状、摆动双手、双手手指对敲、用手敲身体某部位等。

身体自我刺激:身体向前或向后不断摇晃、左右摇动身躯、旋转身躯、激烈跳动、紧抱身体、扭转双手置于耳后、怪异的跳动(或跑动)等。

其它自我刺激:尖叫、闻自己或他人身体气味、呆望天空、强迫性写笔记、大量时间的计算等。

3. 自我刺激行为的矫正干预:

自我刺激行为虽然与外界环境刺激无关,但是它与患儿训练时间、活动内容等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活动程序。

当患儿没有事情可做而有太多的空闲时间或结构化的活动日程太少时,便会有太多的自我刺激。如:给孩子制订一个忙碌的结构化的活动日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有时间和活动安排要顾及患儿身体状况和活动能力。如果活动太多或活动本身太困难,同样会导致自我刺激,患儿以自我刺激来做为逃避手段。如:适当给孩子安排休息时间和低起点小步子的活动。

不强调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但是要求儿童用另一行为覆盖自我刺激行为。如:对玩弄舌头的患儿,让他张开嘴巴进一步指导儿童做舌体操练习,配合发音训练;对摇晃手指的患儿,让他把手指张开放在桌上或膝盖上等。

在奖励患儿时,必须要告诉他为什么会得到奖励。最好是在良好行为出现的同时提供特定的奖励。奖励办法应更多的使用有形奖励,同时也可使用表扬、赞美等方式。(如果使用强化物,则需充分考虑强化的时间、形式和应强化的行为,切忌乱用。)

出现一种新的自我刺激行为时,在不知新行为产生的原因时,我们需要先观察,以免增加矫正的难度,这时就需要陪伴者适当妥协。

不予理睬。患儿是想以此引起他人的注意,对于这类行为,最好办法就是不予理睬,而让其自然消退。

呼应训练。呼应就是回应外界刺激、多叫其名字的单纯反应。当患儿出现自我刺激行为时,直呼其名,以停止其行为。经过反复训练可以使患儿顾及外界刺激而逐步改变其内在刺激反应。

在进行训练活动之前,对患儿给予特定的口头指示。即让患儿明白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好了该做的事或少做甚至不做不该做的事会得哪些奖励等等,而且指导者(家长或老师)在活动中要抓住机遇充分赞扬其良好行为,这样就可以预防自我刺激行为。

适当选择训练课题,训练内容需要多种多样。如:生活自理训练、认知功能训练、运动训练、语言训练等等。但是,训练中一定要针对患儿实际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训练课题,让患儿通过训练课题学习刺激—反应—强化三者的关系,从而起到由课题集中心理的作用。自我刺激行为也就随之减少。

学习适当的社会行为,这里的“社会”不仅是通常意义上的“社会”的含义。它泛指孤独症儿童自身之外的一切外界环境。即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让患儿学习与家庭成员相处原则和习惯、待人接物礼仪、饮食起居等;让患儿学习学校课堂常规、教育教学活动规范、集体行动规范等;让患儿学习社会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等。这些行为的学习,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好,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因此,在抗拒自我刺激行为的基础上学习适当的社会行为,是矫正患儿自我刺激的的根本的指导方法。

自闭症儿童行为较为固执。自我刺激行为也是一样,需要花大力气,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得到矫正。在矫正过程中,特别是在教育场合中,一定要细化观察孩子的行为,不要急于解决行为问题而解决,要以心理学为背景来分析儿童的具体行为。

自闭症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29
1、处理破坏行为
用大喊大叫或愤怒指责阻止孩子破坏性的行为是徒劳的,打骂的行为也是不可取的。
可以用拥抱、牵手的游戏或做一个孩子喜欢的动作,让他转移注意力,贴切引导,就会让孩子明白,这样的行为是被禁止的。

2、处理发脾气行为
不要孩子一哭闹就立即满足他。这会让孩子意识到:想要得到东西,就要用尖叫、大发脾气的方式,这样会越来越严重。
若是在公共场合,应将孩子带离现场,可能是周围的事物让他引起不适,也避免给行人带来危险。
如果是在家里,只要没有自伤行为,就不要及时回应安抚孩子,应让他自己平静。事后给予孩子关心和表扬。
3、处理刻板行为
孤独症孩子的刻板行为是孩子舒缓情绪的渠道,可以帮他改善自己的状态,可以适当干预。
转移注意力训练,不要让孩子专注着一个物品或者一个人发呆,制造活动气氛,让孩子参与其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29

以下是自闭症孩子常见的几类情绪行为问题处理的几种方法。

具体到个人的时候,可能由于个案情况不同,孩子的反应也不一样,所以,家长在应用此方法

的时候,要懂得灵活运用,切忌生搬硬套。

    处理尖叫和发脾气的问题:消退法,让孩子脱离让他产生问题的地点,让他自己冷静下来,不要去干预他:积极地对儿童进行语言训练,让他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能及时,适当地对事对物做出反应,反馈给大人们,减少问题的发生。

    处理破坏性行为问题:打造一个无法破坏的环境或者转移、阻止他的行为,一定要温和的处理;解决问题的真正办法,是设计一些使他感兴趣的活动,找一些他喜欢做的事情去做。如给他一块画板,让他去涂画,做简单的家务事,玩有趣的游戏等,让活动贯入他每日生活的内容里,才有可能逐渐地淡忘并放弃他那“破坏性的行为”

    处理社会交往方面令人难堪的行为问题:进行“社交行为调整能力”的训练

    处理拒绝变化、固执原样的问题:拒绝配合他的刻板僵硬的行为;用塑性改变的方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9-18
1、社会交往暲碍:社会交往暲碍会出现回避目光,难以理解他人情绪想法,缺乏与他人交往的兴趣和欲望,喜欢独处,无法理解人际交往的社会规则。主要的治疗方式是进行行为教育、干预治疗如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结构化教育等;
2、沟通障碍:儿童自闭症容易产生沟通障碍,表现为交流互动少、单一,语调不正常以及语言倒退等情况。平时父母需要多和儿童进行沟通,可以唱儿歌、跳舞等互动,并适当给予当众表扬,也可以进行音乐治疗或机器人辅助疗法等。
3、行为异常:儿童自闭症会出现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的行为,兴趣范围缩小,出现了刻板行为,自言自语,重复一些话语,喜欢一成不变的东西,对某件事比较执着,如反复拍手等。平时要多带儿童进行户外运动,进行心理疏导,生活中多关心和照顾儿童,不要过分的批评儿童,帮助学习正确的行为,鼓励积极的谈心。
第4个回答  2023-05-23
[一]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规则。环境和日常生活的常规必须结构化、有组织、能够预期。有孤独症障碍的人缺乏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意味着他们生活在一个令人困惑、令人害怕、无法预料的世界里。为了给他们一种有秩序和稳定的感觉,一个有组织的环境和常规是至关重要的。

[二]对常规的变更需要有计划的进行,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逐步引入变化。应当找到办法让孩子或成人尽可能准确地预先知道将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三]沟通的方法要加以调整,以保证孩子或成人能够理解对他们的要求

[四]需要找到途径去处理引起孩子痛苦的环境方面因素,如噪声强度、照明亮度,或者存在着让孩子感到害怕的某种东西等

[五]必须避免让孩子在压力下去执行超越其能力的任务

[六]看到孩子有受伤或者生病的迹象时,给予一般的医疗和看护,也是很重要的

[七]有证据表明,经常的体育锻炼除了有益于健康外,往往还能够减少有孤独症障碍的人的攻击性行为和刻板行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