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笑我太疯癫全诗赏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5
诗句“别人笑我太疯癫”出自明代诗人唐寅道德《桃花庵歌》,别人笑我太疯癫全诗及赏析如下:

一、《桃花庵歌》全诗及注解

《桃花庵歌》

作者: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希望老死花酒间,不肯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仄地一在天;
若将贫贵比车马,他得奔走我得闲。
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好汉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注解:

五陵,五陵原,是以西汉王朝在这里设立的五个陵邑而得名的。汉高祖九年(前198年),刘邦接受了郎中刘敬的建议,将关东地区的二千石大官、高訾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大量迁徙关中,伺奉长陵,并在陵园附近修建长陵县邑,供迁徙者居住。以后,汉惠帝刘盈在修建安陵,汉景帝在修建阳陵,汉武帝在修建茂陵,汉昭帝在修建平陵之时,也都竞相效尤,相继在陵园附近修造安陵邑、阳陵邑、茂陵邑和平陵邑。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意思是:历史上的所为豪杰之士虽然也曾一时的辉煌,如今确墓冢不存,只能被当作耕种的田地,哪有我唐寅倚花饮酒这样的洒脱,倜傥。
五陵豪杰是泛指。

二、《桃花庵歌》全诗赏析

赏析一:

桃花坞位于苏州城北,宋时曾是枢密章粢的别墅,后废为蔬圃,被唐寅看中,于正德二年(1507)建成于桃花庵别业,自号“桃花庵主”,那一年,他38岁。唐寅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就隐居在这里,呼朋引类,诗酒度日。《桃花庵歌》是其诗词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况、自谴兼以警世之作。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起首四行,有如一个长长的“推”的镜头,由远及近,将一个画里神仙陡然呈现在读者面前。短短四行,重复用了六个“桃花”,循环复沓,前后钩连,浓墨重彩,迅速堆积出一个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设定的情境之中。不紧不慢的语调和语速,又加重了读者的亲切感和好奇心:这桃花仙人究竟过得是怎样的神仙生活?接下来的四行便展开一幅“醉卧花间”的美图:“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看这桃花仙人何等逍遥,何等快活,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醉酒赏花。这里,花与酒,已不完全是诗人藉以谴怀的外物,简直是诗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说也成了独立的生命个体,花、酒与人,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以上几句,可谓作者自况,意象生动、鲜明而有深义。那个曾经幻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高明《琵琶记》)的学子唐寅不见了,那个烟花柳巷醉生梦死的风流才子不见了,痛也痛过,乐也乐过,在经历了几年放浪生活之后,唐寅终于还是选择逃离闹市,为自己选定这一处世外桃源,和继娶沈氏,开始了相对平静的隐居生活。虽仕进无门,毕竟身有所托,又值壮年,美景逸思,一咏成诗。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此一句承上启下,道出了诗人的志趣所在:与其为了荣华富贵奔波劳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间快活逍遥:“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车尘马足”只是富贵者的趣味,而花和酒注定与贫者结缘。如果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这两种人两种生活自然有着天壤之别,但换个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贵者须得时刻绷紧神经,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过活,而所谓贫者,却能多几分闲情,多几分逸趣,反而
活得更加自然、真实,更加轻松和快乐。以上六行全用对比描写,感情在激烈的碰撞中展开,每一句中,因用韵的关系,前紧后舒,充分表现出诗人傲世不俗的个性,和居处生活的的超脱与释然。
然而此中真义并非人人悟得,君不见“别人笑我忒疯癫”?而“我”,却不以为然:“我笑他人看不穿。”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昔日叱咤风云富贵至极的君王将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没,势已落,连花和酒这些在他们生前不屑一顾的东西都无法奢望了,甚至连坟茔都不保。如果他们在天有知,也只能无奈地看着农夫在自己葬身的土地上耕作了。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一句收束,戛然而止,余味绵绵。
通观全诗,层次清晰,语言浅近,回旋委婉,近乎民谣式的自言自语,然而就是这样的自言自语,却蕴涵的无限的艺术张力,给人以绵延的审美享受和强烈的认同感,不愧是唐寅诗中之最上乘者。这也正合了韩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荆潭唱和诗序》)的著名论断。
这首诗中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的两个意象是“花”和“酒”。桃花,最早见诸文学作品,当于《诗经·周南》之《桃夭》篇,本意表达一种自由奔放的情感。而至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一出,桃花便更多地被用来表达隐逸情怀了。古代,桃还有驱鬼辟邪的意思,而“桃”与“逃” 谐音,因有避世之意。在唐寅的诗中,“桃花”这一意象频频出现。

赏析二:

桃花坞位于苏州城北,宋时曾是枢密章粢的别墅,后废为蔬圃,被唐寅看中,于正德二年(1507)建成于桃花庵别业,自号“桃花庵主”,那一年,他38岁。 唐寅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就隐居在这里,呼朋引类,诗酒度日。《桃花庵歌》是其诗词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况、自谴兼以警世之作。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起首四行,有如一个长长的“推”的镜头,由远及近,将一个画里神仙陡 然呈现在读者面前。短短四行,重复用了六个“桃花”,循环复沓,前后钩连,浓墨重彩,迅速堆积出一个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设定的情境之中。不紧不 慢的语调和语速,又加重了读者的亲切感和好奇心:这桃花仙人究竟过得是怎样的神仙生活?
接下来的四行便展开一幅“醉卧花间”的美图: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 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看这桃花仙人何等逍遥,何等快活,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醉酒赏花。这里,花与酒,已不完全是诗人藉以 谴怀的外物,简直是诗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说也成了独立的生命个体,花、酒与人,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以上几句,可谓作者自况,意象生动、鲜明而有深义。 那个曾经幻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学子唐寅不见了,那个烟花柳巷醉生梦死的风流才子不见了,痛也痛过,乐也乐过,在经历了几年放浪生活之后,唐寅 终于还是选择逃离闹市,为自己选定这一处世外桃源,和继娶沈氏,开始了相对平静的隐居生活。虽仕进无门,毕竟身有所托,又值壮年,美景逸思,一咏成诗。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此一句承上启下,道出了诗人的志趣所在:与其为了荣华富贵奔波劳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间快活逍遥:“车 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车尘马足”只是富贵者的趣味,而花和酒注定与贫者结缘。如果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这 两种人两种生活自然有着天壤之别,但换个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贵者须得时刻绷紧神经,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过活,而所谓贫者,却能多几分闲情,多几分逸趣,反 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实,更加轻松和快乐。以上六行全用对比描写,感情在激烈的碰撞中展开,每一句中,因用韵的关系,前紧后舒,充分表现出诗人傲世不俗的个 性,和居处生活的的超脱与释然。
然而此中真义并非人人悟得,君不见“别人笑我忒疯癫”?而“我”,却不以为然:“我笑他人看不穿。”
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昔日叱咤风云富贵至极 的君王将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没,势已落,连花和酒这些在他们生前不屑一顾的东西都无法奢望了,甚至连坟茔都不保。如果他们在天有知,也只能无奈地 看着农夫在自己葬身的土地上耕作了。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一句收束,戛然而止,余味绵绵。
通观全诗,层次清晰,语言浅近,回旋委婉,近乎民谣式的自言自语,然而就是这样的自言自语,却蕴涵的无限的艺术张力,给人以绵延的审美享受和 强烈的认同感,不愧是唐寅诗中之最上乘者。这也正合了韩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荆潭唱和诗序》)的著名论 断。

赏析三:

从表面看唐伯虎这首诗浪漫优雅看破红尘,逍遥自在不失高傲轻狂。我看其实不然!他的字里行间暗示的“道法”!可以肯定的说:他是个悟得玄机妙法得“道”高人!
他诗中有诗!文中有文!?否则他在最后说了一句:“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所以我以个人的观点为大家分析一下;这首诗的真实含义。
他说:“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在古代“桃花”离不了“爱情”的含义,“庵”又是出家人之所!?“桃花仙”那自然是修道的神仙!?大家想想我却不知如何用“桃花”来换酒钱呢??他又说:“酒醒只在花间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哪里有那么多的桃花可换酒钱,岂不是“太疯癫”了?他又说:“若将贫贱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他把自己比作“贫者”,不要小看“贫者”这两字;古代凡是出家得道高僧或
道人他们都自称:“贫道、贫僧”,所以“贫者”在天,“贫贱”是百姓自然在地咯!!?道教八仙之一全真派北五祖,.唐—吕洞宾《敲爻歌》里说:“酒是良朋花是伴。花街柳巷觅真人,真人只在花街玩。摘花戴饮长生酒,景里无为道自昌。一任群迷多笑怪,仙花仙酒是仙乡。洞中常采四时花,时花结就长生药。长生药,采花心,花蕊层层艳丽春。时人不达花中理,一诀天机值万金。”
道教通微显化真人明 张三丰 《无根树》里说:“无根树,花正新,产在坤方坤是人。摘花戴,采花心,花蕊层层艳丽春。时人不达花中醒,一诀天机值万金。借花名,作花舟;句句敲爻说得真。无根树,花正青,花酒神仙古到今。烟花寨,酒肉林,酒肉穿肠道在心。打开门,说与君,无花无酒道不成。”
佛教禅宗达摩祖师说:“吾本来此土,传法度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二祖慧可:“本来缘有地,因地种花生;本来无有种,花亦不曾生。”三祖僧灿:“花种虽因地,从地种花生;若无人下种,花地尽无生。”四祖道信:“花种有生性,因地花生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五祖弘忍:“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复无种,无性亦无生。”六祖慧能:“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究竟“花”在宗教中代表什么意思!?这个可是“天机”不能泄露。
佛祖释迦摩尼将禅法传与迦叶,当时就是手拿一朵鲜花,在场的众弟子谁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有迦叶“拈花一笑”、佛祖自然把禅法传与迦叶一人、
唐伯虎的“花与酒”之中玄之又玄啊!!因此他在最后说:“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意思是;你们看不到古代帝王的墓葬埋在那里,是因为墓葬早已成了耕作的农田。大家自然看不到地下埋着墓葬,也自然都看不懂我诗中的含义。唐伯虎号称“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绝不是简简单单的有华丽诗词就可以当得!!自古真正的好文章,都是文中有文!诗中有诗!!所以当今人们也只懂得欣赏唐伯虎的这首诗,谁也猜不透他真实的含义。否则他说:“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意思很明显。

赏析四:

大家都知道“诗言志”,唐伯虎的这首诗实质上就是一幅自画像式的言志诗。诗中分五个层次,层层递进,由外到内,逐步深入地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唐伯虎。
诗的开始四句,就是一幅自画像。自比桃花仙人,在桃花坞自建的桃花庵中,种树赏花,好不自在!“又摘桃花换酒钱”一句看似荒唐,实则也是唐寅的生活写照,权且可以这样理解:唐寅经常以桃花为题材写字作画,用来换取酒钱。
接下来的四句更是这幅自画像的进一步延伸,非常形象地展现给人们一个狂傲不羁,花间独坐,自饮自斟,自有风流的唐伯虎。
再接下来的四句是从性格上展现给人们一个“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花落水流,一片自然。将车马权贵视如尘土,将酒盏花枝奉为天人”的唐伯虎。
再接下来的四句是从对现实生活的不同理解上展现给人们一个心灵深处蔑视社会腐恶,未曾同流合污的唐伯虎。
最后四句则是写了一个超凡脱俗,洞穿世事,并且言之凿凿,十分理性地规劝世人的唐伯虎。
全诗语言浅显,近乎口语,但给人的感觉却是荡气回肠,绵延强烈。正如韩愈所说:“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