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愈童年缺爱留下的心理创伤?

如题所述

小时候缺爱的孩子要想去爱别人,就要先使出洪荒之力把自己从那个讨好的躯壳中拔出来,从新把自己养成有自我,有价值感,有核的人,然后才能去爱别人,影响别人,活出价值,成为合格的妈妈和爸爸,将魔咒从此截断,不让悲剧重演。

一个孩子在幼年时期的主要抚养人,特别是妈妈对孩子的态度和养育的方式,对孩子成年以后是否能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特别重要的。

最严重的孩子就是一开始就缺乏主要照顾人的及时回应和感情的依靠,如被遗弃的孩子或者孤儿,虽然被送往福利机构,衣食能够得到保障,但是在孩子最缺乏安全感需要全心照顾的时候,显然是缺乏一个像妈妈般的照顾人,在成年后面对社会人际关系时,就会有强烈的不确定感和不安全的感觉。

次一级的是从小被父母送到老人处养育的孩子或者是留守的孩子,显然比起第一种来,他们的境况要好很多,有老人照顾,能够体会到亲情。在长到五六岁回到父母身边时,很多会出现与父母的冲突和难以相处的问题,缺乏幼年的亲密体验,这种隔阂在后期是比较难以通过自我的调试进行弥补的,往往要通过个人咨询或者家庭治疗,经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来疗愈。

第三种情况是孩子从小就被妈妈养育,一直呆在父母身边,但是母亲由于个人原因忽视对孩子的共情和情绪、体验的反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孩子成为母亲的依靠,有的孩子成为察言观色者,时刻关注母亲情绪的微小波动,把取悦母亲当做己任。在成年后,容易发展成没有边界的讨好型人格,个人的价值建立在满足别人的要求基础上,活成空心人,没有存在感和价值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