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海菜这么甜,当地人却没有胖的?

如题所述

说起上海菜,很多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一些标签,比如:“浓油赤酱”、“口味很甜”等等。按道理来说有如此饮食特色的地方菜,那当地人们应该是比较容易胖的,可事实上好像并没有。上海街头上无论叔叔阿姨还是青年男女,好像都是体态轻盈的比较多,所以这次我们就来一步步的解答这个“奇怪的现象”吧。

相对来说上海人确实不胖

因为过度的肥胖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比如心脏问题、血糖、血脂、血压等方面的疾病,所以肥胖确实是一个早该被正视的问题。在2004年左右,我国成年人的普通型肥胖率仅为3.3%,而到了2014年左右,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14.0%,可见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我们不仅吃的好了,而且很多朋友还吃胖了。

但上海地区人们的身材管理相对就做的比较好,根据一些相关机构的报告,上海成年人当中男性的肥胖率为9%到12%,而女性的肥胖率为4%到9%,都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所以从客观事实上来说,上海地区的人们确实相对来讲并不胖。那么这个问题就有点意思了:为什么在人们印象中浓油赤酱、口味偏甜的上海菜,吃了好像却不容易胖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解答一下吧。

一、浓油赤酱和口味甜是上海菜的特色之一,但并不是它的全部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世界各地的美食几乎都找得到,但要提炼一下最能体现这个城市的味道,那必然还是要数上海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本帮菜。

传统的本帮热菜以烧、煨、炒、炖、蒸等方式比较常见,比如闻名遐迩的上海红烧肉、糖醋小排、腌笃鲜、虾子大乌参等等,这些菜确实是展现了一些偏甜、红润、肥嫩、酸甜、醇厚等特点。但这些并不是上海菜的全部,简单的说:在上海菜中也有水晶虾仁、白斩鸡、清蒸大闸蟹、醉鸡等与“浓油赤酱、口味偏甜”的标签关系不大的菜肴。

所以上海菜并非都是“浓油赤酱”和“口味偏甜”的,只不过这些标签化的概念更容易被传播、被记住罢了,并不是浓油赤酱和口味偏甜吃不胖,而是人家并非只吃这些。而且经济发达的上海地区几乎囊括了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美食,人们也有更多的、更丰富的选择。

二、观念的原因

上海虽然本地人口有1400万到1500万左右,但作为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外来人口和旅客数量也是非常多的,而且这里面有很多都是相对年轻一些、还没还得及变胖的人群。

    【运动观念】:现在的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互联网发达之后各种资讯、观念交流变得更快,其中越是年轻的群体接受和理解程度就相对更好一些。上海人运动型APP的使用率4.4%为全国第三,截止2017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上升至42.7%,市民体育消费中位数为2030元,比2016年多了530元。【饮食观念】:随着发展和进步,人们饮食观念也在转变,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一直都是与时俱进、甚至更为领先的,现在很多人也都开始慢慢的更倾向于少油少盐清淡饮食,也更加注意饮食与身体健康。所以上海菜也在不断的革新,并不是简单用“口味甜”的标签可以概括的。

所以上海有着良好的经济环境,人们也愿意了解并接受更多更新的饮食观念、运动观念,所以当地人们身材保持的较好,也是比较正常情况。

三、地理环境因素

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宏观的因素,算是生存环境对于人和动物比较普遍的影响。

一般来讲越是高纬度的地区,越容易有严寒的气候,所以往往人就越强壮、越容易胖,这是自然选择下需要抵御环境中不利因素产生的结果。

而上海的位置算是中纬度靠近低纬度的地区,没有那么漫长和严寒的冬季,所以自然也就相对的不那么容易因为这个因素而变胖。当然虽然人类科技进步,对于环境的改造和适应方式变化,这个因素对于人的影响已经比较弱了。

最后总结一下:

上海菜虽然给很多人一些类似于“浓油赤酱”、“口味偏甜”的标签化印象,但事实上上海美食是十分丰富且多样化的。而且地方饮食风味对于人是否变胖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直接的,更多的还是个人的饮食习惯、运动观念、生活作息等条件起到决定性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7
因为当地人吃饭饮食非常的规律。再加上不是所有的上海菜都非常的甜。所以当地的人是不会吃胖的。
第2个回答  2021-01-17
上海菜甜也只是部分的菜品,并不是所有的菜品都要放很多糖的,而且当地人的日常饮食也只是一些炒青菜,汤之类的,而且南方人的饭量比较小,所以并不会很胖
第3个回答  2021-01-16
上海菜之所以甜,是因为当地人比较喜欢吃甜口的菜,虽然上海菜甜,但是当地人却基本上不会胖,因为当地人做的菜虽然甜,但是少油。菜品不油腻,所以很少有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