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水平

如题所述

我认为,要提高大学生的汉语水平乃至人文素质,大学开设语文课程尽管必要,但是远远不够。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必须从改革基础教育的应试体制着手。
我们的大学生汉语水平
普遍低下,已经成了众所周知的严重问题。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汉语水平,不仅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而且反映出一个人人文素养的高低。理所当然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在我的印象中,高校非中文专业一直是开着《大学语文》课程的,但只作为公共课,重视程度不够。指望大学里开设了语文课就根本解决学生汉语水平低下问题,在我看来,却是不可能的。作为母语的汉语水平,更应该在中小学期间打好基础,高中毕业生的汉语水平就应该过关,而不是到大学阶段再去补课。
语文学习必须以熟读深思、坚持练笔为主要方式。只有在此基础上发自内心的领悟才能积淀为文化素养。但在语文课上,学生却没有时间去熟读课文,没有时间去练习作文,时间都被用于完成一套又一套的试卷和习题了。这些习题和试卷自然和语文有关,但这样的练习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应试能力(解题套路和技巧),却很难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
应该说,一位考生如果在高考中语文成绩低下,是难以进入本科院校尤其是重点本科院校的。按照这样的标准,似乎大学生在进入高校时汉语应该是过关的,当然这里的过关是指高中水平,而不是大学中文系的水平。经过12年的语文学习(且不要说从牙牙学语就在学习母语),学生的汉语水平应该能基本满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但为什么这些学生到了大学乃至走向社会后,却被发现大部分不能适应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呢?
这样看来,是我们设置的高考关口没有能如实反映学生的汉语水平。由高考决定的语文教学方式也不利于真正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笔者多年任教,经常遇到这样令人尴尬的现象:平时班里语文学习的优秀生,高考时语文成绩却并无胜算。有的成绩比较理想,有的则成绩平平,个别的甚至低得出人意料。相反,一些平时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却可能爆出冷门。推究其原因,不过是他们较好地掌握了解题套路和技巧。这说明,高考语文的信度的确存在问题。
也正因为如此,语文老师被引导到主要训练解题套路和技巧的道路上去了。恢复高考后的前几年,猜题押宝颇为流行;后来这一招逐渐失灵,又普遍采取了竭泽而渔、大海捞针的战术,大量的套题训练成了制胜法宝。师生的共同目的都定位于发现和掌握解题技巧,应付考试。而为了应付考试进行的强化训练所形成的记忆,在考试过后很快就会被忘记了。真正的文化积淀没有形成,发自心灵的领悟仍付阙如,学生汉语水平乃至整体人文素质的低下就不可避免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要提高大学生的汉语水平乃至人文素质,大学开设语文课程尽管必要,但是远远不够。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必须从改革基础教育的应试体制着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