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释义:仲尼的贤能,如日月,是无法越过的。

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子张》

原文节选: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白话译文:  

子张说:“士遇见危险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看见有利可得时能考虑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祭祀时能想到是否严肃恭敬,居丧的时候想到自己是否哀伤,这样就可以了。”

叔孙武叔毁谤仲尼。子贡说:“不要这样做啊!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能,如丘陵,还可以越过去;仲尼的贤能,如日月,是无法越过的。有人虽然想要自绝于日月,对日月有什么损伤呢?只是看出这种人不自量力啊。”

子张说:“实行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道而不忠实坚定,(这样的人)怎么能说有,又怎么说他没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为基础,以立人极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29
仲尼:人名子。日月:这里比喻仲尼的贤德堪比太阳月亮之浩大。得:能够。逾:越过。焉:他,指仲尼。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仲尼的贤德堪比太阳月亮,没有能够超越他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