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障碍区诊断为d是什么意思

情感障碍区诊断为d是什么意思

疾病简介情感活动超过通常的生理、心理或社会文化标准的现象。人类所有的精神活动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情感成分,极端突出和严重的情感障碍则属于情感性精神病或躁狂抑郁症范围。这里所指的是广义的情感反应的情感状态,在心理学中又常把这类态度体验进一步区分情绪、情感和心境等。前两词常混用,情绪多指短暂强烈的情景性反应,而情感多指稳定持久的深沉体验。心境一般指较持久的情感状态,无稳定对象,而是作为一种情绪背景起作用。情感体验具两极性,如愉快和不愉快,紧张和放松等。在临床上常见到的情感障碍大多为心境异常,或低沉或高扬,而表现为抑郁或躁狂。至于焦虑,有的学者不视为情感障碍,但在本文中一并讨论。应指出,本文所介绍的主要是各种有关精神症状,它们可见于多种不同的精神障碍中。情感是人们对周围事物所产生的反应和内心检验,包含有生理和心理两种成分,前者主要是植物性神经反应,后者表现为喜怒、哀乐等体验。这种反应和体验的表现及其强度一般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当时的生理状态。例如疲劳、疼痛、月经期等都可以影响对事物的情感反应;②当时的心理背景。处于愉快的心境时常会从好的方面去看待周围事物;③对这事物过去的认识。先入之见常会影响对事物的反应;④事物本身的性质。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决定情感反应的主要因素。以上是指一些与个人情感反应有关的因素,对体来说,情感反应还与社会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性别、年龄、宗教信仰、种族等许多因素有关。情感障碍是指不能以上述种种因素来解释的情感反应。临床表现情感障碍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多种症状或综合征,主要的如下。①矛盾情感,又称模棱两可症。指两种矛盾的观念、意向或情感同时存在,无所适从。例如对一个人既爱又恨,由于不能同时表达这两种完全相反的情感,因而反而表现一种情感“凝固”的现象。正常人在要对一件事关重大的事件作出决定时可以出现矛盾情绪和迟疑不决,在对一件无所谓的事情要作决定时也可以模棱两可,但这不会影响日常活动。病态的矛盾情感主要见于精神症。②情感倒错症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不协调。如叙述可怕或悲伤的事情时表现得很轻松,或相反。主要见于精神症。③情感淡漠指对各种通常能引起喜怒哀乐的事情缺乏反应,面部表情呆板冷漠,内心体验贫乏,因此给人一种冷漠无情的印象。有时自我评价也缺乏,既缺乏自信、骄傲感,也缺乏羞耻、自责感。这种冷漠可以是人格异常的表现,也可见于某些器质性精神病或精神症晚期。这种人通常并不意识到或诉述情感贫乏。另有一些病人,虽然客观上并不表现明显的冷漠,但却经常诉述自己“情感空虚”、“快乐不起来”等,这常见于抑郁症,与上述情感贫乏性质有所不同。④情绪不稳指情感反应比较肤浅,非常容易由一个方向引向另一个方向。幼儿一不如意就哭,一逗就笑,这是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少年期以后就趋向稳定。成年人经常表现情感不稳定则是异常或病态,可见于癔病性格、精神发育迟缓、器质性精神病(特别是老年性精神病)等。有时一个一般的事件会引起突然的、强烈的、无法的情感反应(例如偶然提起一个老人的亡妻时,他突然大哭不止),这称为“情感失禁”,这常是器质性精神病的症状,如果是一贯的表现,也可能是人格异常。⑤抑郁中心表现是心境低沉,包括沮丧、悲伤、绝望、自责等体验。另外还可伴有疑病、思维迟缓、自罪妄想、贫穷妄想、虚无妄想、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动作迟缓等症状;在生理方面可以有失眠、食欲减退、闭经、体重下降、容易疲劳、周身不定处的疼痛、胸闷、腹胀等症状。抑郁是各种抑郁症的中心症状。⑥躁狂中心表现是心境高扬,包括乐观、愉快、自信等。还伴有思维敏捷,记忆增强,有时可出现夸大妄想,还可以继发不固定的被妄想、动作增多、多管闲事。在生理方面表现精力充沛、亢进、失眠、体重下降(因太活跃,消耗多)。躁狂是躁狂症的主要表现,亦可见于某些器质性、中毒性精神病和精神症。⑦焦虑是对预期将要出现的特殊情境或不良处境的一种情绪反应。若焦虑反应与当时情境在程度上相适应,便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对不良处境有焦虑就会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避免或减少不利的后果。无不利处境而出现焦虑,或处境因素甚微而焦虑反应极重,均属病态。焦虑的主要表现是内心的紧张不安,也可以同时表现坐立不定。由于焦虑情绪,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和批判能力也有所减退,常只考虑事物对自己不利的一面。焦虑在躯体方面的表现主要是交感神经兴奋,包括瞳孔扩大、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口干、出汗等。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有恶心、呕吐、腹泻、尿频等症状,还可伴有头胀头痛、胸闷胸痛(心前区痛)、呼吸不畅、四肢发抖、阳萎、阴冷等症状。能引起焦虑的原因很多,包括不良处境、健康问题、思想方法问题(杞人忧天)、各种神经症、某些精神病(例如忧郁症)及某些躯体疾病等。⑧情绪阴沉,或称病理性心境恶劣无任何外界原因而突然出现的情绪低沉,紧张和不满情绪的发作。这种情况既包括悲观抑郁的成分,又包括猜疑、敌对的成分,病人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使他愉快起来,对周围事物常很挑剔,极易因一点不顺心的事而大发脾气,也可以自暴自弃,自己糟蹋自己。这种情况可以是一种人格异常的表现,也可以由精神创伤(受、集中营生活)引起,某些疾病(例如抑郁症、精神症、癫痫)或生理状态(例如月经前期)有时也可有此表现。专家观点1.此疾病复发率高达50%-80%,其中50%的患者在疾病发生后2年内复发。为改善这种高复发性疾病的预后,防止复燃及复发,目前倡导全病程治疗。(1)急性期:控制症状,尽量达到临床治愈与促进功能恢复到病前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巩固期:原则上应继续使用急性期治疗有效的药物,强调治疗方案、药物剂量、使用方法保持不变,确保患者病情稳定,降低复燃风险。(3)维持期:维持治疗时间的研究尚不充分,一般倾向至少2-3年,多次复发(3次或以上)以及有明显残留症状者主张维持治疗。持续、规范的维持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抑郁症的复燃、复发率。维持治疗束后,病情稳定,可缓慢减药直至终止治疗,一旦发现有复发的早起征象,应迅速恢复治疗。2.接受疾病诊断,面对它.及时接受正规的治疗。3.消除顾虑,接受药物和心理治疗。很多患者对药物治疗有很多顾虑。常见的顾虑之一为担心药物副反应。不少患者喜欢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或者在网上查阅各种相关内容,但由于一知半解,会觉得说明书上写的所有副反应,甚至包括一些罕见反应都有可能一一发生在自己身上。其实很多常见副反应,比如胃肠道反应、头痛副反应仅是在治疗初期会有,一般坚持服用几天后会慢慢适应,到了药物开始发挥抗抑郁作用时,各种副反应会减轻消失。而且服用某种药物有一些副反应,并不代表服用另一种药物也会有副反应。另一个常见顾虑是担心服用药物会成瘾。其实治疗药物是没有成瘾性的,一些患者减药停药后出现一些不适,首先是因为治疗本身不充分,减药停药后出现了症状的复燃或者复发;或者减药停药方法不正确,如一下子剂量减少太多、停药太快,产生了撤药反应。因此减药停药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还有部分患者及家属会理想化地寻找某种完美的治疗:没有任何副反应、一吃就见效、治疗后保证不再复发,在这种期待下很容易受骗上当。4.建立治疗联盟,共同抗击疾病。疾病的成功治疗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家属、亲友对患者的支持鼓励,对治疗的正确认识,及时与的沟通,会使治疗更加有效。因为门诊时间毕竟有限,而且在与交流时,患者可能会选择性的展现自己的某些方面,而家属、亲友提供一些对患者观察认识的补充资料,会使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疗情况,做出更加正确的判断。5.量化治疗是目前国际比较推崇的辅助治疗方法,指在持续量化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治疗模式,以自评工具为基础进行量化的评估,依据自评结果所进行的治疗决策。量化治疗选择以自评工具(前瞻性的心境作图、IDS自评量表和FISER/PRISE量表)为基础,精准采集数据,增加评估的客观性,而且可以减轻工作负担,简化诊治及研究流程。由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资助的抑郁症序贯治疗(STAR*D)研究证明,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量化手段监测治疗,在提高完全缓解率、预防疾病复发方面比常规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19
材料
藕一根,胡萝卜半根,木耳两朵,百合一个,香芹两根,蒜,盐,鸡精少许,水淀粉适量
做法
1、木耳泡发,洗净,撕小朵;百合去掉褐色部分,掰成小瓣,清洗干净;胡萝卜洗净切片、香芹去叶清洗干净,切小段;藕去皮切薄片;蒜切片;
2、锅中水沸后,在锅中加少许油和盐,依次放入胡萝卜、木耳、西芹、莲藕、百合,迅速焯烫一下,捞出过凉水,滤干;
3、锅中油七成热时,放入蒜片炒香,将所有材料一起放入锅中,快速翻炒两分钟,加盐、鸡精调味,加水淀粉勾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