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有什么?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07
人來到这个世界,他可能的行为先天都已经被界定好了。如婴儿出生没几个月就可以看、分类及辨识视觉和听觉的讯息。他们似乎可以判定一个声音的空间位置,也可以给一个视觉讯息一个三度表征,并且可以将各个感觉管道收进來的相关讯息应用到同一个外界物体上去。这些先天能力还表现在对“人”的概念的理解。婴儿不必学就知道我们和其他生物的区别,迅速找到同自己同类的“人”。当我们发现同类时,我们第一个念头就是与他沟通,不仅仅是使用手势,最好是还能使用语言。语言能力的原因必须要在人的大脑结构中寻找而不是从外在的环境中寻找。环境只是使原來已经设定好的语言展开出來而已。人类有能力去学习无穷无尽的东西。但是这些能力都在我们天生能力所创造出的文化范围内。年幼盲童对语言的掌握和正常孩子一样,而不像成人学外语那样地痛苦。他们完全没有落后于正常儿童,很显然的,视力并不是掌握语言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为了要证实这些与生俱来的能力,所以要采观察新生儿的方式,因为新生儿跟环境的接触最少。原來婴儿在最初的几个月就有足够的空间视觉能力去辨认深度,并避免掉落悬崖。这个实验引起相当大的震撼,婴儿不再被认为是一张白纸。过去认为语言、推理、 面孔的辨认与音樂的知觉都是源于一个相同、简单的学习机制现正受到严重的挑战。
另外,在有关“语言”的各种实验中,找到了人之所以能成“人”的一个关键就是语言能力,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很多国家的心理学家都尝试着教导猩猩学习人類的语言,从生活起居到教导语言的方式都与人类小孩相同,但其结果却都失败了,当小孩子开始正常地讲话时,猩猩就无法跟得上人类的脚步。这本书对于语言的观点是:虽然动物与人类都有一些复杂的认知能力,但是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在于人的大脑皮质机制,使得我们可以具有语言能力。
人天生就有语言能力,这是人能从其他生物脱颖而出成为“人”的关键。语言能力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拥有它,证明人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他懂得去思考、去沟通,用它來建立社会、甚至是传递文化。语言是思考的工具。语言是人类进步、演化的基石。
人类的婴儿体内带有决定能力的基因。语言是该基因中的一个程序,是我们“人”本质的一部分,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学习得来的。这种能力除了具有共性外,还具有个性,即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不能也不该把每个人培养成一个理想化的人或是一个普遍性的稳定的状态。
人类的这些能力和今后的学习、环境和文化的关系。人的能力一出生就写在婴儿体内。他会在不同的时间启动不同的程序,他有自己的规律和启动机制。婴儿刚出生时,他的世界就已经是组织好的。它仰赖的是一个抽象表征,这个表征生來就有,透过它可以将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等的刺激連接起來。有实验显示七个月大的婴儿可以区分兩个一组和三个一组的东西,孩子在婴儿期就能算术。
人的能力受制于身体的发展和成熟。在身体还没有成熟时,有些能力是隐性的,例如婴儿的“走路反射”:大约在八星期后消失,走路反射在头一年被抑制发生的原因是因为婴儿的骨骼尚未坚硬,无法承受他的重量,故反射动作的消失,目的是在保护孩子不要开步走,直到他的身体准备好了才走。研究人员将婴儿放入水中,婴儿就又有走路反射动作。在我们眼睛后面,大脑有块地方专门负责抑制行为的地方。这地方要到20岁时才发育好,所以,20岁前,孩子是不可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的。16岁的药家鑫故意杀人案,和这块没成熟不无关系。再如,每个父母都会曾为孩子收拾玩具而烦恼,这也和孩子能力还没到有关。在他能力还没到之前。不管你说了多少次,不管你惩罚他多少次,下次,还是不知道收拾。针对以上情况,父母能做的就是接纳。接纳他此阶段的特点。积极一点就是时刻带领孩子一起收。让他觉得收拾玩具比玩玩具更有趣。
人的能力基因一旦启动,环境如果不配合,会给人的能力造成不可逆的创伤。例如婴儿的视觉能力,如出生头七天里不让婴儿见光。这孩子就会永久失去视觉能力。这也提醒我们,隐性能力转为显性能力是有关键期的,这也是蒙特梭利说的“敏感期”。有资料显示,婴儿的词汇数量在兩岁半左右开始成几何数递升,这就是所谓的“词汇爆炸”敏感期,敏感期把握的准,孩子的能力就发展得更好和更突出。因当敏感期来临时,孩子会主动将体内有关神经元进行联结。如果他行为受阻(来之养育着的管束),就会失去这部分神经元联结的机会,该功能就会丧失。如人天生就有掌握语言的能力,只要你给他环境,他就能掌握。你给他的是多语种的环境,他就能掌握多语种。否则,他的语言功能就会丧失。如“狼孩”回归社会,因其过了敏感期,事后怎么教,他也不能掌握。和前面提到教黑猩猩学人类语言是一样的。在没有能力或错过能力敏感期的情境下都不能掌握语言。
各种实验表明,人的能力外显跟能力基因的启动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如果他不启动,任何的教育都是徒劳的。如婴儿走路,儿童收拾玩具,当她们还没启动时,父母就是天天喊,孩子也不会玩了玩具就收拾的。他也不会迈步前行的。因此,学习只有在能力启动时才最有效。因此学习必须是适时的。任何拔苗助长式的教育只会适得其反。因能力启动时,人就有了需求感,需求感会让人主动去学习,同时,学习行为本身会导致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和神经网络的建构。被动的学习不会导致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其回路不会引起其他神经元的连锁反映。也就是不会产生长久记忆,不会联想,不会有创意。因此,如果孩子不愿练琴,而父母老强迫他练时。孩子是学不好琴的。反而会对弹琴产生厌恶感。
环境在能力发展中也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引发、选择及规律化各种天生的机制,但环境是绝对不可能改变有机体的遗传方案的。如多语言环境就能引发孩子语言能力的启动。会让这部分神经元联结更多,突触会更多,神经网络会更密。然而人的总能力是守恒的,这方面能力特别强,另一方的能力就必然会相对变弱。如爱因斯坦在空间能力上就特别强,而语言就显得弱,他是阅读障碍者。能力守恒和不同组合为每个人成为独一无二以及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提供了理论依据。
人的能力和社会文化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最近30年的研究表明,有机体愈演化,它拥有愈多先天的特殊能力与心理特质,而这个心理特质是不会受到当下文化和个别差异性的影响,但却受以往人类社会文化积淀和环境的影响。环境差异与文化的积淀、遗传的不同导致各人种之间的差异。但是尽管文化和环境的差異都很大,产生行为的那个一般性的机制却是不因为环境或文化而有什么差異的。科学要发展就必须把现象分析成简单、一致性的元素,而不是迷失在复杂缤纷的真实里。
人的能力与生俱来,让我们懂得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是独一无二的。人的使命就是成为你自己,发展完善你自己并完成你的使命,最终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4-06
吃饭、大小便的能力。
第3个回答  2019-06-10
只有一个就是 哭
其他的全部是学的
第4个回答  2020-12-0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