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时,机体会发生哪些免疫反应

如题所述

微生物与免疫学
绪论
  微生物:是一群结构简单、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
 
病原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及动植物疾病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
 
简述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区别别。
 
答:主要区别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内仅有原始核质,无核膜与核仁,缺乏细胞器,如细菌、支原体等;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与核仁,细胞质内细胞器完备,如真菌
免疫学概论
 
免疫: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自身生理平衡和内环境稳定的生理功能。这种功能在正常条件下对"非己"抗原产生排异反应,发挥抗感染、抗肿瘤等保护作用,而对"自己"抗原则形成免疫耐受,在一定条件下,免疫功能失调时亦可对机体产生有害反应,如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
简述免疫的功能及在正常、异常情况下的表现。
 
答:免疫有三大功能:(1)免疫防御:是主要针对外来抗原的一种保护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可防御或消灭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或其他异物的侵害,以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如果免疫功能失调,功能过高引起超敏反应,免疫功能过低可能有免疫缺陷,容易受感染。(2)免疫稳定:是机体免疫系统内部自控调节的机制,以清除体内出现的变性、死亡或衰老的细胞等,从而维持机体在生理范围内的相对稳定性。当这种功能发生紊乱时,机体可把自身组织成分误认为非己物质而产生免疫应答,从而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3)免疫监视功能:具有识别、清除各种突变细胞和防止持续性感染的作用。如果免疫监视功能失调,机体内自发突变或诱发突变的细胞可以无限制地增殖而发生肿瘤。
免疫系统的组成如何?各有何功能?
 
答: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免疫器官又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周围免疫器官。(1)中枢免疫器官为免疫细胞发育分化场所。包括:胸腺、骨髓、腔上囊(禽类)及其类同组织。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骨髓是造血器官,是各类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又是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腔上囊是禽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外周免疫器官为免疫活性细胞定居和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等。(2)免疫细胞为免疫应答的基本成员。包括: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k细胞等),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等。其中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合称为免疫活性细胞。(3)免疫分子是免疫应答和免疫效应的介质。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等,以及组织细胞表面的免疫分子(膜免疫分子)、粘附分子、细胞因子受体、cd抗原、抗原识别受体。
抗原
 
抗原:是指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即产生抗体或/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在体内或体外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半抗原: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或称半抗原。
 
完全抗原:凡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异嗜性抗原: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不同种系生物间的共同抗原。
 
抗原决定簇:是指抗原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某些化学基团(包括化学基团和分子构象)。
 
肿瘤相关性抗原(taa):此抗原并非肿瘤细胞特有,在正常细胞微量表达,但在细胞癌变时其含量明显增高,即表现为量的变化而无严格的特异性。包括病毒相关肿瘤抗原(如鼻咽癌病人的eb病毒抗原)和肿瘤胚胎抗原。
 
肿瘤特异性抗原(tsa):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和其他肿瘤细胞表面的新抗原。
 
超抗原:某些抗原物质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称为超抗原。
 
免疫佐剂:某些物质先于或与抗原一起注入动物体内,可非特异性地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
 
类毒素:用甲醛处理使外毒素脱去毒性而保留抗原性成为类毒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8
抗原侵入机体后,会引起机体产生先天性免疫反应,同时释放出某种信号.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机体内的树突细胞(具有树状分支和吞噬功能的细胞)获取信号后会引发T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科研人员已成功地将一个胚胎干细胞培育出了树突状细胞.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