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问题,求高人解

无住生心,生的是什么心?
妙明真心是什么心?
菩提心是什么心?
南无阿弥陀佛,恳请开示

无住生心
清净心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
老师说,须菩提啊,那些大菩萨们,应该按照我下边说的去生起他的清净心。清净心的“心”,指什么心?结合《金刚经》后边的经文,这个心指的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无上正等正觉的心,通俗地讲,就是成佛的心。当然大乘佛法的成佛,不是自我的成佛,而是度一切众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这个心是世俗谛菩提心。什么是“清净”?佛教说清净,对应的那个词叫“染污”或“杂染”。那什么是清净、不染污?基于空性而发的菩提心,就是清净的心。所以生清净心,就是生起菩提心。大菩萨们应该怎么样生起菩提心呢?

何谓妙明真心

《楞严经》是大乘佛教的般若经典。在经典中,佛讲到证心时认为:妙明真心,本觉妙明。

那么何谓妙明真心本觉妙明?在尽虚空遍法界,山河大地由妄想而生,五蕴,六根,六尘,十八界,如来藏乃至众生生命也由妄而生。妄想心,是产生世界现实的根源。生死流转,皆因虚妄所至。何其本性,本自具足。每个人都有自己感知的世间万物,你感知到的对于自己才有意义。所以,佛教讲的世间万物,是以人的主观感知为前提条件的。佛教讲的空不是虚无,而是妙有。从时空观上讲,万物在世间的存在都是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不是永恒、究竟的存在。究竟的存在是形而上的在。现实世界是虚妄不实的。
真心与妄心相对而立。妄心不是另外有个心,是被染污了的真心。所以这个妙明真心本觉妙明,是都具有的,无须外求。去掉染污,心自清明。这个妄心,通常表现为欲望,去除欲望,就是去掉染污。
佛教认为,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成佛是最高境界,菩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菩萨怎样生活?修六度,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止观)、智慧。菩萨修六度,成就就在人间。
道教认为,道是支配世界的力量,道之作用无处不在,遵循道的规律就会有德,世间的一切都要受道支配。
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世间万相,从心物齐观方知是能量之互变,而此能变之自性,固自寂然不动,就是妙明真心。
这样理解,佛教与科学是想通的,世间变化,是能量互变与有规律运动。物理世界与精神世界都是自性功能的显现。能量存在的形式可以是波动,也可以是离子流。
把科学与宗教哲学对立是无知。西方科学家信仰基督教很是正常,但在东方如果科学家信佛教就被认为是迷信。佛教不仅是人生的智慧,也是研究物质世界的一种方法。任何事情走到极端就是迷信,用中庸的思想加以研究汲取才是正确的态度。
“发菩提心”,就是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也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此菩提心之内容,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一.发菩提心是成佛的第一步

我们学佛的初级目的:出离生死苦海,不受六道轮回;
我们学佛的终极目的:上求无上佛道;下化无边众生。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又叫做“诸佛通愿”:诸佛在因地时,都发过这个愿,若无这四宏愿,诸佛无以成佛,佛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以求佛道的因而得成佛之果,法尔如是,自自然然。

如未发求佛道之心,以何因而得佛果?

有《华严经》为证: “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二.发菩提心是判别菩萨与非菩萨的标准

“菩萨”:全称“菩提萨埵”,菩提为“觉”, 萨埵为“有情”(众生),直译为“觉有情”;很多场合,被解释为“觉悟了的有情”。末学以为这个解释值得探讨。问一句:若必须觉悟才有资格称为菩萨,那么,怎么会有“凡夫菩萨”之说呢?

《优婆塞戒经》:“在家之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胜于二乘极果是什么?菩萨!)出家之人发菩提心,此不为难,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是乃名为不可思议。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时,从四天王乃至阿迦尼吒诸天,皆大惊喜,作如是言:我今已得人天之师”!

以上经文不仅明示:“在家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更以“天人师”称赞发菩提心的在家凡夫!
故末学以为:“菩提萨埵”应当解释为:“求菩提(觉)的有情”,也就是:“求佛道的行者”。

因此,发了菩提心,就是菩萨;未发心者,就算有神通乃至有慈悲心,也不是菩萨!

还以《华严经》为证: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三.发菩提心能消重罪

《普贤菩萨行愿品》云:“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镇疑。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无始劫以来,无量罪业,是碍修学佛的主要原因;罪障深而福德浅者,就算聪明才智,也是“钝根人”。因此,消除罪障是学佛的捷径。

《优婆塞戒经》云:“善男子,有智之人发菩提心已,即能破坏恶业等果如须弥山。”

四.发菩提心与往生净土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无量寿经三辈往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之心。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

彻悟禅师:“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16字被奉为“净土纲领”。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开悟只是漫长的成佛道路上的一个必经之关卡。而发心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真学佛法的标志;是凡夫菩萨的标志;是成佛的根本原因。其体广大,其德无边。一切学人当速发无上菩提心!

引用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以表发心之重要、发心之急迫:

“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

很多学人,自念身为罪孽凡夫,未受三皈五戒,何敢以发菩提心而称“菩萨”?

末学此文,意在令一切见闻者知道发菩提心的急迫与重要;一切读者,若愿意学佛,即使一时一处一念之间能持一戒,也应当在阅读本文之后的下一秒立即发心。或者自己挑一个时间,于静室之中,无论有无佛像供奉,皆可礼拜本师释迦牟尼佛而作是言:“本弟子某某,于今日起,尽未来皈依佛法僧;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愿得佛菩萨护持,尽未来不失不忘今日之愿。”如是三称,贵在至诚。

末学就是这样发心的,“尽未来”三字一出口,不觉涕泪皆下。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11
生的是清净心。不住空,不住相,不住中道,现空现有现中,这样来理解的话也可以说是妙明真心,也可以说是菩提心,角度不同而已
第2个回答  2020-03-05
心要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是心之本体,就是妙明真心。二是心之作用。无住生心的心,指的是心之用。有所住即生烦恼,无所住即生智慧。
无所住,从唯识的角度好讲点,就是离开所有属于遍计所执的“心不相应行法”。妙明真心是圆成实性,八识及其相应心所与色法是依他起性,心不相应行法是遍计所执。当我们能破除所有心不相应行法的概念,比如生死、得失、时空等等迷情,就见到实相了,此时依他起就是圆成实,妙明真心常生智慧。凡夫因带迷情故,则常生烦恼。
第3个回答  2020-03-05
阿弥陀佛。心不是指的心脏。心指的是自性,那几个心都是一个意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生灭;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3-05
无住生心,指的是不住贪嗔痴慢疑五毒而生见闻觉知心,不住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而生清净见闻觉知心。妙明真心就是就是智慧生命见闻觉知的能力。菩提心就是产生见闻觉知的根源。也可以说妙明真心就是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