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的笔顺

如题所述

《渠》字笔顺:点、点、提、横、横折、横、竖折/竖弯、横、竖、撇、捺

渠,汉语一级字, 读作渠(qú或jù)  ,上下结构,部首为木。形声字(从水,榘省声)。本义:水停积处,也指人工开凿的水道。渠可作名词、形容词、人称代词、疑问代词。

渠(佢)作为第三人称的代词,最早见于《孔雀东南飞》中的“渠会永无缘”, 此诗出自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庐江郡为古吴、越及东南百越、群舒之地,《史通》记载:“渠、们、底、个,江左彼此之辞。”

“渠”属于古吴语。唐代刘知几《史通·杂说》提到:“渠们底个,江左彼此之辞,乃若君卿,中朝汝我之义。”“渠”作为指示第三人称的用法始于西晋。

字源演变:qú 群纽、鱼部;群纽、鱼韵、强鱼切。

形声字。《说文》:“从水,榘省声。”水渠,人工开凿的濠沟、水道。《说文》:“渠,水所居。”王筠句读:“河者,天生之;渠者,人凿之。” 

《史记·河渠书》:“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蜀守冰,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馀则用溉𣷽。”又,古代车轮的外圈。

《周礼·考工记下·车人》:“车人为车,柯长三尺……渠三柯者三。”郑玄注:“……郑司农云:‘渠谓车𫐓,所谓牙。’”又,盾。

《国语·吴语》:“建肥胡,奉文犀之渠。”韦昭注:“文犀之渠,谓楯也。文犀,犀之有文理者。”又,水名、古地名。又,代词,表第三人称“他”。例不备举。

六朝、唐代时期使用频率较高,到了宋代,由于“他”在口语的使用中更加普遍,“渠”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下降,一般只在诗歌中以“问渠”的形式出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