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常见的心理病症有哪些?

如题所述

我国已经开始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也开始得到社会的关注的,由于特殊的社会伦理和社会心理,老年焦虑症已经成为困扰老年人的重要心理疾病之一。但是,老年人通常面临着老年焦虑症与老年忧郁症两大心理病症。

老年焦虑症

在国人的印象中,西方社会的老年人大多安详沉稳,心境开阔,喜好旅游,还有非常丰富的兴趣爱好和业余活动。而在国内,尤其是城市中,经常会看到一些老年人为了生活中的一点小事而焦虑不安或是提心吊胆。老年人得焦虑症的原因要么源自对衰老的恐惧,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能做了,成了子女的负担,要么对家里孩子心存担忧,比如,孙子要参加高考了,爷爷有时比孙子还要焦虑。

作为家里的子女,更应该去关心老年焦虑症,因为老年人的体质较弱,一旦得了焦虑症后,更容易导致一些严重的身体症状出现。而作为老年人,也要积极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去发现老年生活的乐趣。要知道,“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老年人不应该总是追悔过去,还应该注重开拓现实的道路,遇事想的开,不要轻易发怒,更不必去为子女的事情过分担忧,要相信“儿孙自有儿孙福”。

老年抑郁症

忧郁状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反应。主要是伴随身体疾病、丧偶等而来的痛苦以及退休、经济收入减少或社会、心理上受到的压抑,使得老年人情绪低落、沮丧、痛苦。在此基础上可产生悲观、厌世情绪及自责自罪心理,甚至自杀行为。

“万事空落,百无聊赖”,食欲下降,体重减轻;伴有疑病,虚无和妄想;突出的睡眠障碍和躯体症状等都可使抑郁症状加重。国外学者调查,没有工作和退休的老年人中,有过忧郁体验的占40%~48%,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美国在对250名癌症患者调查时发现,其中156人在发病前曾遭受过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发生情绪障碍。还有人发现,丧偶的男子中冠心病的发生率在40%以上。老人的情感趋于低沉,抑郁症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自杀率也明显要高。早在100年前,著名的自杀研究专家、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凯姆经统计证实:自杀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几乎不分国籍和年代,而在各年龄组中,老年人的自杀率最高。

美国生理学家20世纪初做了大量研究表明,焦虑、抑郁可抑制肠胃蠕动和消化腺体的分泌,导致食欲减退,心率加快,血压上升,血糖增加。很多老年性严重疾病,如心肌梗塞、高血压、癌症的发生也与情绪不良有关。

有关资料表明,各国包括自杀在内的意外伤亡人数中,老年人比例高达50%。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当他们陷入孤独、悲观、厌世的阴影之中,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水平减低,一旦有了刺激情境,如有人自杀了、患了绝症或重病等都会受到感染,与消极厌世的意志产生共鸣,而走上绝路。如上海市某街道就曾发生过8位老人几天内先后自杀的事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24
老龄化心理危机:防止衰老加速

老年人的一些心理危机,重庆寸草心心理医生总结有着一个共同的趋势,那就是年龄越老,孤独、抑郁和多疑等也随之增长。此外,老年人心理危机的产生不是等速、均匀地进行,其发展的曲线有着一个明显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发生在50岁前后。这就说明,人到高龄,主观上机体生理状况会更加衰老,认识能力与自理能力更加下降;而在客观上,社会与家庭对高领老人的关心与照顾未能得到相应的加强。于是,越到高领,老年人的这些心理危机也就越明显。  
那么,老年人如何克服和减轻心理危机呢?  
重庆寸草心心理医生强调对老年人来说,离退休以后不要赋静养老,整日在家围着锅子、桌子和孙子转。这种作法,只能加速衰老,促使心理危机的发生。应该多接触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要多接触些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尤其是比自己年轻的人,使自己多一些朝气,少一些暮气,从心理上年轻起来。要正确对待死亡,生老病死,是人类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此外,参加锻炼,定期体检,有病早治,也有利于心理健康。作为小辈来讲,在关心老人生活和物质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对他们心理上的关注。

天若有情天亦老,心有寸草心忧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