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填图原始资料归档

如题所述

单永杰

(甘肃省地质调查院 兰州 730000)

摘要 数字填图系统是“数字地质”的开端,可使地质工作实现全程数字化。目前已普遍应用于不同比例尺的野外填图、化探及矿产远景调查等各类项目的野外工作中。本文从介绍数字填图的基本概念、野外原始资料的产生、表达形式以及数字填图原始资料的种类等几方面,与传统方法形成的原始资料进行比较,总结了数字填图项目原始资料的特点,对数字填图项目原始资料的归档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数字填图 原始地质资料 归档

原始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重要的成果资料,是再次开展地质工作的基础依据。从20世纪末期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首先使用数字填图系统以来,数字地质填图系统日趋成熟和完善。到目前为止,可实现地质工作的全程数字化,并普遍应用于不同比例尺的野外填图、化探及矿产远景调查等各类项目的野外工作中。

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和手段的革新给原始资料的立卷归档带来了新的要求,即怎样对数字填图原始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归档管理,以便更好地为使用者服务。本文从数字填图原始资料的种类、形成过程、表达形式(格式)、归档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 野外数字填图资料的形成过程及表达形式

数字采集系统工具的野外硬件基础为COMPAQi PAQ掌上机、笔记本电脑、COMPAQi PAQ外置GPS、数码相机、扫描仪或数字化仪。软件基础为RGMAP系统软件(包括野外采集系统RGMAP3850、室内桌面系统RGMAPGIS),MAPGIS标准软件。

在完全实现野外路线观测过程的全数字化描述的基础上,建立野外路线数据库、野外总图数据库、实际材料图数据库、剖面数据库、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同时创建了不同阶段数据库的互通,真正实现了区域地质调查全流程的一体数字化。

通过PRB数字填图技术获取野外观测数据可十分方便地形成野外实际材料图,从空间到属性、从属性到空间进行检索,最终形成野外原始基础地质数据库,并输出地质图及各数据室内资料整理操作过程、数字填图的成果表达等内容。经过数字填图野外PRB数据采集到室内PRB数据系统整理后,形成的PRB库就可以统稿野外实际材料图、建立空间数据库和投影统稿1:5万地质矿产图的制作过程。数字填图的最终成果还可以实现多源数据与空间数据的挂接、检索与分析。在数字桌面填图系统上,生产新的数字矿产远景调查成果主要有空间数据库、数字地质图、各种专题图(遥感解译地质矿产图、构造地质矿产图、矿产地质图等)。

2 数字填图原始资料的特点

数字地质调查不是一个应用程序的简单应用与开发,而是一个数字地质调查的综合性平台,数字填图使区调工作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实现区调全过程数字化,增强了地质调查成果的表达,拓宽了公益性基础地质调查的服务领域,形成了面向地质调查、符合区调工作特点的综合信息平台。

与传统方法相比,数字填图原始资料有如下特点。

2.1 载体不同

传统上在野外形成的原始地质记录、图件,主要载录在各种纸介质上,而数字填图则常以计算机硬盘、光盘等信息载体为介质,以数字的形式存储,并且数据可以通过数据库进行多种处理。随着网络化的发展,数字地质资料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形式进行传输,方便资料的研究、相互交流和利用。

2.2 信息完整、准确

按照《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的地质档案质量管理要求,重点从完整、准确、系统、规格、清晰、载体质量、整饰等七个方面验收纸介质地质档案立卷归档。在数字填图中,上述7个方面由填图系统预设,并自动完成。项目成果数据库与输出的成果资料具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因此不会出现资料信息丢失等不完整和人工转录、计算、转绘造成的错误和误差,其完整性和准确性毋庸置疑。

2.3 归档简便、快捷

一个1:5万地质填图项目所形成的野外手图多达十几张,仅野外填图记录簿一个作业组就可能有几十本。在原始资料归档中,最重要的是检查资料的齐全程度,除了要检查填图记录簿、实测地质剖面的重要数据(产状、地层代号、厚度、长度)、野外手图和实际材料图的规范、齐全程度外,还要检查野外手图的内容是否全部转绘到实际材料图上,二者是否吻合等,可见工作量之大。

数字填图原始资料的检查,在归档中可免去了以往各类资料的表达格式、内容的完整性、规范性和一致性检查,也可根据需要分别进入图库进行检查,大大减小了归档工作量和繁杂的检查工作,使得归档验收工作简便、快捷。

2.4 方便查询,支持不同需要的资料检索、提取

数字野外地质填图实现了地质观察的图、文、像的数字化信息采集,具有可视化的多源空间数据获取、存储与管理功能,还可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利用原始的或最终成果数据、任意提取和重组数据,消除了纸介质载体不可分离的单一性缺点。对相关的成果及数据,可编制多种数字化专题图件,使区调成果在更广阔的领域为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服务。

3 数字填图原始资料归档

数字填图形成的资料,在原始资料归档中主要分类在底类和观类。数字填图形成的原始资料与纸介质归档要求一致,都执行《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数字填图形成的“底类”文件目录下的文件,是经评审完成的原始数据和成果报告数据;“观类”文件是按照归档要求直接从数据库中输出的文件(包括输出为纸介质形式)。区别于传统的纸介质原始地质资料归档方法。为了便于叙述和理解,现以三岔口等6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为实例,对数字填图原始资料的归档进行说明。

3.1 底类

在文件目录下(如“底0001—0034”),是三岔口等六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矿产图说明书、地质矿产图空间数据库;三岔口等6幅元数据采集(XML格式)、元数据采集(TXT格式)和Memapgis6.7软件。电子文件夹与之相对应,载体形式是ZD。

3.2 观类

一般以电子载体形式归档(D),分别将图件保存为MAPGIS和图片JPG两种格式,文字保存为WORD格式,表格保存为EXCEL格式。

在文件目录中(如“观0001—0024”)是分图幅野外记录本,如J47F009015(三岔口-1)野外路线记录本、J47F009016(三岔口-2)野外路线记录本。该电子版是从野外手图库中直接导出后,经过编排后建立的Word格式的野外路线记录本文件夹。打开该文件夹即可阅读各图幅野外地质记录,记录本件号依次按图幅编排,电子件号同文件目录件号完全吻合。

在文件目录中“观0025—0048”是《三岔口》等6幅区调项目形成的1:2.5万实际材料图,从Memapgis系统工作目录中复制出来,并输出为图片格式,建立(三岔口-1)1:2.5万实际材料图文件夹(0025),储存格式为MAPGIS格式(*.WP、*.WL、*.WT)和图片格式(*.JPG)。

在文件目录中“观0049—0052”是从数字填图库中复制出来的实测地质剖面文件夹,下含每条剖面的所有原始记录和图件资料。

在文件目录中,“Rgmapping观0139—0183”文件夹是在数字填图系统Memapgis7.0平台下建立的工作目录(RGMAPPING)的原始拷贝,是数字填图系统形成的所有原始资料。

4 结语

综上所述,RGMAP系统在数字填图原始资料归档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底类”和“观类”资料都是以电子载体方式存储,大大节省了存放资料的空间,提高了成果图件的利用率。同时要求资料管理人员努力学习相关信息技术知识,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资料管理工作的结合,更好地服务于地质工作。但也正是由于数字填图资料具备的上述特质,与传统纸介质资料相比,其唯一性不能得到保障,对涉密资料的管理和保密措施、方法、技术等和涉及有偿使用资料的权益保障问题,有待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方成名,葛梦春.RGMAP的特色与效果.新疆地质,2003,21(增刊)

张克信,李超岭,于庆文等.数字地质填图技术中的数字剖面系统.地层学杂志,2007,31(2)

方成名,葛梦春.RGMAP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方法及应用.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4,27(3)

李超岭.PRB数字填图技术体系研究.国土资料信息化,2005(6)

沈莽庭,骆学全等.数字填图技术在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填图中的应用.资源调查与环境,2008,29(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