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以通货膨胀,社会总需求已大于社会总供给,大量印发纸币,随后将导致货币贬值,为何政府还要扩大内

如题所述

  答:
  你的问题我通过三方面来讲,分别是总需求,扩大内需和发行纸币。
  首先,中国没有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的情况出现。中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国内很大一部分产能是应对国外需求的。所以中国的总供给是一定大于总需求的,这也是中国宏观经济现在面临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的结果就是中国政府持有大量的美元资产,使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风险加大。结合这几天新闻天天放的关于美国定量货币宽松政策,致使中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这本质上就是中国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的结果。
  造成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国的人均收入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也就是说中国人总体上还是比较穷的,穷当然就买不起东西。另一方面,基尼系数表明中国社会的分配造成了严重的贫富不均,这是社会经济发展过于注重效率而忽视社会公平的结果。尽管西方经济学不承认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但事实是贫富不均会造成社会总需求的不足。举个例子来说明:假定有两个人,每个人都是吃三个馒头就会饱。那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每人的钱够买2个馒头,另一种是一个人够买三个另一个人一个也买不起。第一种情况的社会总需求是4个馒头,第二种情况是三个,而两种情况的国民收入是相同的,都是够买四个馒头的钱。中国的现实情况就是,总体穷,并且分配不均匀,造成社会总需求处于较低水平。
  其次讲政府扩大内需的理论依据。前面讲到我们国家的经济运行方式会带来极大的风险。本次金融危机就是最现实的例子。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发达,国际信贷危机并不能通过金融影响我国的实体经济,恰恰是国际贸易影响了我们。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是:金融危机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遭受重创,接着信用危机,接着信贷受阻,接着消费市场受到影响,美欧社会总需求下降,我国出口企业面对的市场萧条,我国的东南沿海企业倒闭,我国银行出现坏账,我国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受到影响。这就是依赖外需的不良后果。我国政府想方设法扩大内需的理由是对上述风险进行规避,希望中国能够慢慢将外向型经济调整成为内需拉动型经济。这也是我国家电下乡,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举措的原因。政府扩大内需的的确确是因为内需不足,不足以支撑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
  再次,要说一下中国增发货币。中国大量发行货币是不得已而为之。在美国增发6000亿美元的情况下,中国又采用盯住汇率制,即央行要保证市场上的货币量用以调节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所以央行要发行相应的足以抵消增发美元产生的汇率波动的人民币。
  总之,上述三个问题其实各自都有各自的原因,但是其联系并不显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11
现在的社会总需求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程度的提高,价格上涨主要是货币超发引起的,而不是由于需求上涨引起,这两者是有差别的。大量的纸币引起了原材料等东西涨价,让有钱人腰包鼓了起来,而不是超发的纸币进入了普通消费者的腰包,让大家购买力增加。目前的资料来看很多产业仍然是产能过剩的。

第二点,扩大内需也是国家战略的要求。因为出口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占的比重仍然过大,由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增大,出口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比起发达国家来讲,我过平均消费仍然较低,当然有钱人的消费倒是很快和发达国家扯平了。

第三,从储蓄率来看,我国内需仍然是很低的。
第2个回答  2010-11-12
上面的回答过于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

所谓的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型通胀只是西方经济学中研究通胀的两种模型,如要看具体某一地区某时间段的通货膨胀现象,则要结合考虑很多现实的具体的情况.而在我国,则更有其独特的市场结构和体制等方面的因素.
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所以,只要没有完全过度到市场经济体制,那么发生的通货膨胀就不能用单纯的需求拉动或成本推动来考量.我国所产生的通胀应该叫体制性通货膨胀:需求过旺成本过高和体制的不完备不协调三者相结合.
产生原因:
1.能源 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技术规模以及效率等"瓶颈"限制,引起结构性成本持高.
2.体制转型的不完全性导致计划经济的残余观念和作风仍然发挥着消极作用.比如投资缺少理性控制造成资料的高需求和收益水平的低下.以及政府效率和宏观调控的低能致使市场价格被不合理的管制和放任所扭曲.

我国现阶段的物价上涨不算严格意义上的通货膨胀,或者只能算温和性的正常性的通货膨胀.主要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注意:可能是!!!)金融市场(以及房地产)其资产流动性所拉动的物价上涨和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所引起的肉类食品价格结构性上涨.

完美答案!
第3个回答  2010-11-11
我们现在需求并不大于供给。而是货币量大于实物。
大量的热钱因为环境导致不能投入实业,就转向实物来追求保值。
再加上我们国家的高税收,在物价低是感觉不明显,现在就特别明显了
第4个回答  2010-11-11
抵抗人民币的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