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行义,福垂子孙的出处

如题所述

这是一句中国古代的谚语,意思是:行为端正,有道德,可以给子孙后代留下福报。它强调了道德行为对于家族传承的重要性。
这个谚语出自《论语·公冶长》,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子张的一段对话。子张问孔子:“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令尹子文三次做令尹这样的高官,没有高兴的表情,三次被免职也没有怨恨的颜色,他在做令尹的时候所制定的政策一定告诉新任的令尹,这个人怎么样?)孔子回答:“忠矣。”(这个人很忠心。)子张又问:“仁与不仁,则君子与小人异矣。今以身之不与其为喜愠,何也?”(仁和不仁,君子和小人是有区别的。现在令尹子文的这个态度是不是也是属于君子呢?)孔子回答:“其可谓盛德矣。民无二王,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他可以称得上是品德高尚的人了。老百姓没有两个天子,说的是天上没有两个太阳,民众没有两个国王。)
因此,“安仁行义,福垂子孙”这句话就是从这里来的。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行为,这样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福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24
你好,你是想问安仁行义,福垂子孙的出处在哪吗?安仁行义,福垂子孙的出处在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创作手记。原句出自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创作手记中“履中蹈和身为律度,安仁行义,福垂子孙”。所以出处在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创作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