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女生明明很生气还要强颜欢笑?

如题所述

这两天“女生因为吃面崩溃”让“煤气灯效应”这个心理学概念又一次进入了大众视野。

从视频的对话可知,女生之所以跟老板说面难吃,是因为她等了半个小时才上来,而且期间女生并没有对老板发火,可上来之后才发现面条坨了,还带鱼腥味。妻子想跟老板反映问题,丈夫嫌妻子丢脸,独自离开。随后二人在车内争论,女生强调自己是因丈夫的嫌弃而愤怒,男子则重复“小餐馆面不好吃很正常”“跟老板反映没必要”。最后男子录下妻子崩溃大哭的视频,把它传至社媒平台。

许多网友指出,视频中男子所做的正是典型的煤气灯操纵(The Gaslight Effect),这是一种施加情感虐待的心理操控手段,让受害者逐渐丧失自尊,产生自我怀疑。当女生竭力想说明“我不是因为吃面生气”的时候,就已经落入陷阱。


什么是“煤气灯效应”呢?

“煤气灯效应”是一段双方共同制造的操纵与被操纵的关系。操纵者一方认为自己什么都对,觉得自己拥有权利;被操纵一方特别在意另一方的感受,并且允许对方定义的自己世界。

煤气灯效应概念最早起源于1938年的话剧《煤气灯》,被首次关注是来自于20世纪初期的根据话剧剧本的改编版电影《煤气灯下》。

在电影《煤气灯下》中,钢琴师安东为了将妻子宝拉继承的大笔遗产据为己有,一面将自己伪装成潇洒体贴的丈夫,另一面又不断使用各种心理战术将妻子逼疯。

比如他故意藏起宝拉的胸针,再向宝拉索要,眼看宝拉找不到的时候,他就故意说宝拉记忆力变差。又或者故意操纵煤气灯,等宝拉看到煤气灯忽明忽暗时,他就说煤气灯没问题,是宝拉在疑神疑鬼。此外,安东还会对所有的仆人说,宝拉生病了,而且暗示宝拉是“精神”有问题等。

久而久之,宝拉就渐渐就相信,自己是真的不正常。在丈夫缜密的心理操纵下,宝拉逐渐变得神经兮兮,怀疑现实、质疑自己,最后在精神上几乎完全依附于安东。

最后,她已然无法相信自己的记忆和认知。她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越怀疑自己,就越困惑、越歇斯底里。她极度渴望获得丈夫的认可、听到他说爱她,他不但不肯,还一再表示她已然精神错乱。

这种试图破坏他人对现实的感知的情感控制,也因该电影而得名为Gaslighting(煤气灯效应)。

2007年,心理学家罗宾·斯特恩(Robin Stern)结合20年的临床经验出版了《煤气灯效应:远离情感暴力和操纵狂》。


说回这个视频,这位男士的行为算不算是一种煤气灯操纵呢?

《煤气灯效应》一书的作者罗宾·斯特恩指出,在这样的情境中,不断自证,希望得到对方的认同,就等于给了对方“把你逼疯”的权力。而那位丈夫确实也是这样做的:避重就轻,顾左右而言他,不愿听懂妻子的话,直到妻子崩溃。

当然,只是一个视频,我们这些“吃瓜群众”是无法从片面的信息中了解他们日常的生活状态是怎么样的,所以咱也不能盲目站队!以下的讨论全部基于煤气灯效应展开哈!

煤气灯效应操纵人心的5个手段

1. 贬低他人的情感:当别人向你哭诉Ta的悲惨遭遇时,你是否做出过这样的回应:“太夸张了吧,这点小事没必要这么难过吧?这样的回应贬低了他人对自身感情的认知,责备对方的情绪反应过于敏感和极端。

2.故意岔开话题:伴侣:“你今天怎么忘记关灯了?”你:“你的记忆力有什么毛病吗?”

这不仅会扰乱对方的思路,还会让ta怀疑自己的问题是不是不需要或不值得被回应。这种对谈话主题的主导,可能不是煤气灯操控的一个显著表现,但这往往是一个开始。

3.习惯性说谎 :他们会大言不惭地说着谎话,即使被质疑也从来不承认自己在撒谎。相反,他们还会指责对方:“是你在编造故事,你说的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长久以往,这些微小的谎言与扭曲会对他人的精神健康造成很严重的影响,让受害人开始怀疑甚至改变自己认知事实的方式。

4.用否认来回答 :“我不记得了!”“根本没有那回事!”“你是不是记错了?”这些句式在煤气灯操控中很常见,通过否定自己做的错事,来扰乱对方的记忆。

 5.让对方处于被孤立的状态:切断或削弱Ta的人际关系网,也是煤气灯操控的一种表现。煤气灯人往往会这样告诉别人:“有人在你背后说坏话。”“大家都不喜欢你。”“他们都不相信你。”

总之,在亲密关系中,如果对方习惯性地否定你和你的想法,暗示你无理取闹,暗示你情绪不稳定,总是企图把自己的行为模式套在你身上,不肯承认自己的问题,总在重复不重要的细节,而无视你的正常诉求,不顾你的合法合理的权利,那么你要小心,你可能遭遇了精神虐待和情感操纵。


煤气灯操纵非常隐蔽

被操纵的一方的心理是非常希望获得对方的肯定、认可、欣赏和认同,将对方过度理想化,认为对方说的就是对的,自己需要按照对方的说法去做,否则就会产生愧疚感。

操纵者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在操纵,而是真的认为自己就是对的,自己的一切行为都是为对方好,在拯救对方。


“煤气灯效应”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不相信。不相信操纵者说的话,认为对方说的不对。

第二个阶段:辩解。因为自己不是这样想或者这样的意图,因此会替自己的行为辩解。

第三个阶段:压抑。当对方屡次这样说,而自己又将对方看的太重要,因此觉得自己就是有问题,开始按照对方说的去做了。


最后,任何以强制“我都是为你好”为名的“好”多半是打压,以后面对质疑时,我希望你有勇气说出一句:“那只是你的看法,我没必要跟你解释。”

如果适当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界限,而对方仍然不尊重或恼怒,这个人极其缺乏界限概念的同理心,请远离他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