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相争时高祖刘邦用的什么计谋?

如题所述

楚汉相争时高祖刘邦用张良,替刘邦出了个妙计。计的主旨是利诱,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把项羽统治下的地盘划出一部分给韩信,一部分给彭越,增加齐魏的领地,让他们为了自己封国的土地而参战,另一个是扩大齐国封地至楚,满足韩信作为楚人衣锦还乡的心理需求,封彭越为魏王,使之成为魏地真正的领主。

秦王朝被推翻后,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因为当时项羽自号“西楚霸王”,刘邦为汉中王(简称汉王),所以史称“楚汉相争”。一开始楚强汉弱,中间互有胜负,后来形势逆转为汉占压倒优势。就在强弱转换之际,楚汉在固陵(现在河南太康县)有过一场大仗,汉军战败。

本来,刘邦与大将韩信(即当时的齐王)、彭越(即当时魏国的丞相)约好合兵灭楚,因此在楚汉双方划定鸿沟分界、项军东归之际,刘邦纵兵追击,不料韩彭二人没有按照约定发兵会师,让刘邦在固陵吃了败仗,陷入进退两难之境,只好深沟高垒,固守待援。

当时的形势已很明朗,胜负的关键取决于韩彭是否与刘邦合兵,韩彭合兵则项羽必败,韩彭坐视不理,那么刘邦就危险了。二人已经贵为一方诸侯且重兵在握,来与不来,莫能相强。

况且秦灭亡后,大家转的是恢复旧制、诸侯割据的心思,刘、项共存,相互制衡,于割据是无害有利。当时齐国一著名辩士蒯通就曾帮助韩信剖析天下形势,劝其保持暂时独立,坐观成败,等刘、项两败俱伤之后,收渔人之利。还有,项王的说客武涉也在积极地联络韩信。

关键时候看张良,他替刘邦出了个妙计。计的主旨是利诱,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把项羽统治下的地盘划出一部分给韩信,一部分给彭越,增加齐魏的领地,让他们为了自己封国的土地而参战,另一个是扩大齐国封地至楚,满足韩信作为楚人衣锦还乡的心理需求,封彭越为魏王,使之成为魏地真正的领主。

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马上派使者向韩彭致达此议。果然如张良所料,二人即刻进兵与刘邦会师,围歼项羽。项羽一败涂地,自刎乌江。楚汉相争,以刘邦的完胜而告结束。

通过封官许愿、啖以重利来笼络部属不仅仅是常见的帝王之术,也是民间帮会、团体甚至利害关系人之间的常用伎俩,本来没有什么可称道的。可是反过来想一想,一个办法在世间纷争中被上上下下的人反反复复使用,亦足见其价值巨大,经久耐用。

张良是惯用这一招的高手,从他集万千家财求客刺秦到劝刘邦封韩信为齐王,从拿着刘邦厚赐转赠项伯到劝刘邦分封功臣等,均可为证。至于这一次,更是在关键时候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计看起来没有什么奇瑰炫丽之处,而是在朴实无华中显出巧妙,或者说是归璞返真,近似于大巧如拙的境界。

展资料

战争前期

项羽率北路楚军于巨鹿之战一举歼灭秦军主力40余万,自恃功劳最大,并取得了诸侯上将军地位,统率诸侯之兵,实力雄厚。

与此同时,刘邦率另一路楚军所率义军亦转战于河南,招降纳叛,屡破秦军,先行入关接受秦王子婴投降。按照楚怀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之约,刘邦欲称王于关中。

项羽亦率诸侯军40余万直奔关中。项羽自认功高,自恃强大,遂自行分封天下,并拒绝把先入关的刘邦封为关中王,将其改封到汉中(郡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为王,王巴蜀、汉中三郡,引起刘邦不满。并任秦三降将分别为雍王、塞王和翟王,监察并围堵刘邦。

与此同时,齐相田荣因未从项羽入关而未得到分封,对项羽三分齐地亦甚不满。而原赵国大将军陈馀自认为与张耳功等到,张耳为诸侯王而自己仅为列侯食三县不满,且亦不满项羽逐故王赵歇王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楚汉之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07
离间计,先是离间了项羽与亚夫的关系,使得项羽手下没有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力,谋士离他而去,对形式没有正确的预算。然后又挑拨他手下的大将的关系,使得项羽处于孤立状态。
第2个回答  2020-07-07
楚汉相争汉高祖刘邦屡次兵败于项羽,后九里山一战逼项羽自刎乌江。其中用了韩信的十面埋伏和四面楚歌的计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7-07
入汉之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荥阳兵败化妆潜逃:金蝉脱壳
荥阳兵败假替身:虚虚实实
联合彭越等,声东击西
四面楚歌:攻心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