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章法结构有哪些

如题所述

诗歌的章法结构为:起、承、转、合。

1、起,是诗篇的开头,一般是落笔扣题,开门见山,起者或引事起,或就题起,或对景兴起,或比起;其中分明起、暗起、陪起、反起、引起、兴起等等。

2、承,是承接上文,应注意与题目之关合,要扣合首联,连贯自然;要有意为之地去寻找既能承接“起”,又能启下的元素。

3、转,是诗意转折,照顾前后,其基础是跟“承”有情绪逻辑上或事实逻辑方面的关系,把诗境向前推进一步。

4、合,是全诗的结尾,要精炼含蓄,束收全篇。作为章法构成的结束,要与起相呼应,才能使构成在章法上融为一体。

扩展资料:

起、承、转、合之法,为自古以来众多诗人实践的总结。起、承、转、合,反映了近体诗章法结构的一般规律,但并非独一法门。诗贵自然,亦重体式结构上的多种变化。一首好诗,在章法上的最高要求是浑然一体,不辨起束,所谓“圆转如弹丸”,即指此而言。

诗之起承转合章法,古今体本无殊异。古体不拘对偶,依其自然之音节,可以直抒胸臆。虽有字法、句法,然烹炼求工者无多。今体则有一定之格式,谋篇用字,遣词造句,非烹炼无以得工。因此今体诗不如古诗之高远浑厚。

而诗法家数说:“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有实接,有虚接,承接之间,开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顺与逆相应,一呼一吸,宫商自谐。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从容承之为是。至于宛转变化之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起承转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诗歌的章法结构,可 以归结为“起”、 “承”、“转”、 “合”。
律诗的起承转合
比如,该仄字的时候,为了表达出平声字的效果,就会采用阴平。
我们都知道,绝句有四句,律句,有八句。
下面,就以律句为例,来交流起承转合。
律句,共八句
起:就是起句,1,2句为起句
承:就是承句,3,4句为承句,也就是颌联
转:就是转句,5,6句为转句,也就是颈联
合:就是合句,7,8句为合句
起句如果有对仗,也称“首联”;
合句如果有对仗,也称尾联
七律、五律,都是按起承转合这四个部分来做的。
首先,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无论从字型还是字意上讲,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因此,他们的作用,也完全是不一样的。
这是第一点:起承转合,四者,同样重要。
现在我们交流起承转合的第二点:独立性。
所谓独立性,是指四个部分里,随便哪个部分,与其他三个部分,是不同的。
独立性,就是区别于其他三个部分的排它性、唯一性。
比如,仰泳的时候,只能仰泳,使用别的姿势,就是错误。
律诗中,起句就只能是起句,按照起句的要求去做。
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这个根据内容,具体由自己把握。
通常首句入韵(压韵),以不对仗为佳。
首句不压韵,则以对仗为佳。
交流起承转合的第三点:连贯性。
青山横北廓,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我们根据李白的此首作品,来具体说连贯性。
颌联的“此地”,就是连接起句的景。
把承句与起句,进行连接,不使其断裂。
转句的“浮云”,对应承句的“孤蓬”。“浮云”接“万里”
合句以“挥手”接转句的“故人”,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就好象刚才我们讲的混合泳。
四个动作,相互是连接的、连贯的,既是独立的,又具有连续性。
不是游完了仰泳,爬上岸,再跳下去游,而是在池中,连续的动作。
把这几个字联想成一幅画 果然起承转合 很是优美
律句,共八句
起:就是起句,1,2句为起句
承:就是承句,3,4句为承句,也就是颌联
转:就是转句,5,6句为转句,也就是颈联
合:就是合句,7,8句为合句
起句如果有对仗,也称“首联”;
合句如果有对仗,也称“尾联”;
七律、五律,都是按起承转合这四个部分来做的。
首先,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无论从字型还是字意上讲,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因此,他们的作用,也完全是不一样的。
正因为这四个部分的不一样性,才使律诗更美。
那么,具体到创作过程中,就不可以把起句写成承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