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知道好的泥料烧成后的共同点,与次料烧成后的区别,我只想要不加任何化料的传统制壶,望不惜赐教

如题所述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比较困难,首先,我也是一个喜欢钻牛角尖的玩壶的,我试着回答你一下,希望能帮助到你,但并不一定是你想要的答案,我也曾经想要一个正确答案,后来发现现实跟理想是有差距的。
我先说说泥料的好坏,好的泥料烧成后“水色”好,感觉泥料温润,表面肌理自然,像皮肤一样会呼吸的感觉,当然,这种感觉必须有着很多的经验积累才可以体会到,对于一个没有接触过紫砂的人来说,好泥料与一般的泥料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一般的泥料给人感觉很“死板”,泥料中颗粒与颗粒之间的过度不是很自然,很僵硬,而且没有那种皮肤般的呼吸的感觉,让人觉得这就是一块泥巴,干燥的有点“枯”的感觉,好泥料刚烧出来虽然也是干燥的(因为出窑后接触空气中的水分,表面产生应力,有很多不平整的肉眼又观察不到的坑洼,导致光线照射上去产生漫射反应,发散到人眼睛的周边,无法集中反射进入瞳孔,所以感觉干燥无光),但是给人的感觉不死板,感觉稍加泡养就能让泥料充分的吸收水分而变得有光泽,这是一种感觉,没有一些硬性的指标和公式去卡着,只能通过经验的积累慢慢实现。
还有一个小窍门:黄龙山的泥料中,有一些银屑片,零星的散布在表面,这在顾景舟大师的笔记中可以找到相关的记载。
至于你说的不加任何化料的泥料,,,,这个问题真不好回答,因为你对化料的认识我无从得知,举个例子,我们使用的陶瓷中含有铅、镉等有毒性的元素,可我们仍然会使用而且安然无恙,因为烧成温度达到了,所以他们不会在100度的水里析出,紫砂也是这样,只要烧成温度达到了,100度的水是无法析出其中的有害物质的,而且我很负责的告诉你,现代紫砂中有些化工料是必须添加的,比如碳酸钡,当然你去问制壶的人,他们也许会告诉你什么都没加过,因为首先他们也不知道碳酸钡是个什么东西,其次他们告诉你以后你还会买吗?但是如果不加碳酸钡的话,他们制作的茶壶要么风釉(生坯表面接触空气后变黑),要么就花泥、减少产量,增加制作难度,成品率低等等等等,经常用到的还有氧化铬、氧化钴、氧化锰、氧化铁等等等等,是为了让泥料颜色变得丰富而已,如果烧纸温度达到了,是不会有任何危害的,就像我说的陶瓷杯子一个道理,而且,从民国时期已经开始从西洋引进化工原料加入紫砂泥料中,我们经常见到的民国绿就是加入了微量氧化钴,当年紫砂一厂生产的泥料很好,也是得力于顾老对紫砂原料的配置非常成功,所以我的建议是,不要更多的纠结于化料,而是要注意紫砂的烧制温度,有经验的壶友可以通过目测紫砂壶的颜色(很鲜艳的肯定没有烧制到温度或者加入了一些你所谓的化工料)、用壶盖轻轻敲击壶身,根据音频的高低来判断温度是否烧制到位。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不喜欢任何化料的感觉,那就选择一些好一些的紫泥吧,因为目前团泥类和朱泥类的壶有一些是为了达到颜色而添加了一些微量的氧化铬和铁红粉,但是这些对我来说,已经不会困扰我了,过分的纠结,只会过分的痛苦而且容易走弯路,壶的材质美在于自然的肌理,壶的造型美在于造型所产生的气韵,只要深刻的理解这些,我觉得才能更好的玩懂茶壶。
没有得到你理想中的答案吧?回答之前我就知道了,不过,这里面没有正确的答案,答案在于你内心的认识,很多壶友喜欢听故事,哪怕真相就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会相信,就类似于紫砂的起源,都喜欢把“供春”作为紫砂的鼻祖,谁知道真正的鼻祖式的人物竟然是不想被人知道的吴仕父子,而“供春”仅仅是当时对于紫砂壶的称呼呢?所“供”者,“春”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