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70年出生按2015年新推出的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算,我该哪一年退休

如题所述

1970年出生按2015年新推出的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算,男满60周岁退休,女满50周岁退休。

根据1978年6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规定,下列几种情况可以办理退休:

(1)男性干部、工人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

(2)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的职工,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的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

(3)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的,经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

(4)因工致残,经医院证明(工人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按月享受伤残津贴;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扩展资料:

延迟退休  即延迟退休年龄,指国家结合国外有些国家在讨论或者已经决定要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来综合考虑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就业的情况而逐步提高退休年龄来延迟退休的制度。2013年6月,由于就业压力等多重原因,人社部已经搁置延迟退休的思路,仅仅从研究着手,进行学术探讨。

2013年人民网联合清研咨询、优数咨询所做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反对延迟退休,59%的受访者认为废除退休双轨制的时机已经成熟。此外,73.5%的受访者支持实行弹性退休制。

“延迟退休”话题持续发酵数月之后,是否将纳入正在研讨中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引发外界广泛联想。多方消息来源显示,这一议题或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定调。

此前,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银行等机构已陆续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提交了各自版本的养老保险改革方案。

随后,人社部与多套方案的设计者碰头,在养老制度上达成了多项共识,其中包括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和养老金实行并轨。不过,2013年10月21日,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否认了这一说法,称会议主要是7家研究机构对养老保险改革研究成果的交流和研讨,相关部门并没有发表具体意见。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向中央递交的“383”改革方案中,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被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三大突破口之一予以提出。

2013年我国男性职工60岁退休,女性职工50岁退休(女性干部55岁退休),艰苦岗位男性55岁、女性45岁退休,均从退休时起领取养老金。

面对我国巨大的养老金缺口,延迟退休成为现阶段决策层属意的填补养老金缺口的首选方案之一。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的梳理,早在2004年,“延迟退休”的话题就开始被提出,自2012年全国“两会”以来,持续延烧,至2013年未歇。

此前,人社部多次表示将在我国稳慎推进延迟退休,具体方案未定。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作为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的部门,国家发改委专家就此表态,首次提出了“温和延迟退休”的概念。

在2013年11月2日以“养老”为核心主题的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说,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会越来越长,退休年龄延长是一个早晚的事情。杨宜勇认为,延迟退休不能“一刀切”,可以每年增加一个月或者两个月,比如从2013年开始,退休的就是60岁加一个月,后年就是60岁加两个月,这样温和地延长。

有何影响

如果2022年落地实施,那么以下三个群体将会受到退休新政的影响。

(1)小于等于50岁女性工人(197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女性);

(2)小于等于55岁女性干部和男性工人,主要是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工人(1967年以及以后出生的人);

(3)小于等于60岁男性干部(196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男性)。

由此看出,延迟退休方案影响较大是70后和80后,根据人社部方案将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直到经过相当长时间达到新拟定的法定退休年龄。因此对于90后来说,到退休时估计已经完全赶上了新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延迟退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4

正常情况下1970年出生的按2015年新推出的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算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会延迟退休3年,即在2033年可退休,女性会延迟退休3年,即在2028年可退休。

    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都可以退休。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五周岁,参加革命工作年限满十年的;

    (二)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参加革命工作年限满十年,经过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

    (三)因工致残,经过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

    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机关群众团体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二)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

    (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由医院证明,并经过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四)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城镇个体工商户等自谋职业者、农民合同制工人以及采取各种灵活方式就业人员在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时,累计缴费年限满15周年的,可按规定领取基本养老金。

拓展资料:

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一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到2045年同时达到65岁。

法定退休年龄是指1978年5月2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原则批准,现在仍然有效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文件所规定的退休年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法定退休年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3

1970年出生按2015年新推出的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算,男满60周岁退休,女满50周岁退休。

根据1978年6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规定,下列几种情况可以办理退休:

(1)男性干部、工人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

(2)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的职工,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的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

(3)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的,经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

(4)因工致残,经医院证明(工人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按月享受伤残津贴;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扩展资料:

延迟退休即延迟退休年龄,指国家结合国外有些国家在讨论或者已经决定要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来综合考虑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就业的情况而逐步提高退休年龄来延迟退休的制度。

2013年6月,由于就业压力等多重原因,人社部已经搁置延迟退休的思路,仅仅从研究着手,进行学术探讨。

到2013年11月,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明确了顶层设计中,延迟退休政策渐行渐进。

参考资料:延迟退休-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7

1970年出生按2015年新推出的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算,男满60周岁退休,女满50周岁退休。

根据1978年6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规定,下列几种情况可以办理退休:

    男性干部、工人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

    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的职工,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的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

    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的,经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

    因工致残,经医院证明(工人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按月享受伤残津贴;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扩展资料:

    退休(retire),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劳动者因年老或因工、因病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工作岗位。

    2011年1月起,我国对个人提前退休取得的一次性补贴收入,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政府有关方面不断释放出延龄退休的政策意向,民意调查显示,过半受访者反对延长退休年龄,多数主张按规定年龄退休。

    法定退休年龄是指1978年5月2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原则批准,现在仍然有效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文件所规定的退休年龄。

    2012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提出,我国应逐步延龄退休,建议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现行退休年龄是为,男性60周岁,女性55周岁。

参考资料来源于:退休_百度百科    法定退休年龄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5
  1970年出生按2015年新推出的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算,男满60周岁退休,女满50周岁退休。

  根据1978年6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规定,下列几种情况可以办理退休:

  (1)男性干部、工人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

  (2)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的职工,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的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

  (3)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的,经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

  (4)因工致残,经医院证明(工人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按月享受伤残津贴;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