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爱丽丝》的意境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献给爱丽丝》的意境是——
  《献给爱丽丝》全曲由五段组成。A段用的是A小调,显得温柔而亲切。然后,转到C大调,它是A小调的关系大调,情调顿时明朗起来。B段转到F大调上,出现一个新的曲调这个曲调,感情更加明朗。经过一连串快速音的过渡,又回到A段。C段多用和弦,气氛有了转换。情绪显得严肃而稳重,好似作者在沉思。接下去,出现了一个由三连音组成的乐句。表现热烈的情感。经过一段下行半音阶的过渡,又把乐曲引回到A段,乐曲在非常优美和温柔的气氛中结束。

  二、《献给爱丽丝》:
  《献给爱丽丝》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作于1810年4月27日,相传是为其学生特雷泽·马尔法蒂而作。后来特雷泽将这个曲谱转送给居住在慕尼黑的女友布莱托露。德国音乐学家诺尔发现此谱,于1876年公诸于世。诺尔称乐谱手稿题词为“献给爱丽斯作为纪念,4月27号,路·冯·贝多芬”,将“特雷泽”误为“爱丽斯”,因此就以讹传讹,“致爱丽斯”成为了正式曲名。乐曲旋律清新明快,犹如涓涓山泉在歌唱。第一个插部主题情绪更加开朗,右手快速的分解和弦式的伴奏音型使主题显得活泼流连。第二插部主题由主音的持续低音和弦连接而成,端庄典雅,形成了和主题的对比。最后,主题又一次再现,乐曲在柔美抒情的意境中结束。

  三、《献给爱丽丝》名曲简介:
  贝多芬是集西方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的伟大作曲家。人们都比较熟悉他的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和歌剧等大型作品,但是,他的为数不多的器乐小品,也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钢琴小品《献给爱丽丝》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首。
  贝多芬一生没有结过婚,但是,他一直盼望着能得到一位理想的伴侣。因此,这类事在贝多芬的生活中也有些浪漫色彩的故事流传。1808-1810年间,贝多芬已经四十岁的人了。他教了一个名叫特蕾泽.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在心情非常甜美、舒畅的情况下,他写了一首<A小调巴加泰勒>的小曲赠给她。“巴加泰勒”(Bagatelle)意思是小玩意儿。贝多芬还在乐谱上题上了“献给特蕾泽”这样几个字。以后,这份乐谱一直留在特蕾泽那里。贝多芬逝世以后,在他的作品目录里也没有这支曲子。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处代,德国音乐家诺尔为写贝多芬传记,在特蕾泽.玛尔法蒂的遗物中,才发现了这首乐曲的手稿。1867年,在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诺尔把曲名错写成<献给爱丽丝>。从此,人们反而忘记了《献给特蕾泽》的原名,而称之为《献给爱丽丝》了。
  这个主题把特蕾泽温柔、美丽的形象作了概括的描绘。它在这支曲子里先后出现了十六次,因此,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好似贝多芬有许多亲切的话语要向特蕾泽诉说。后半部分左右手交替演奏分解和弦,犹如二人亲切的交谈。

  四、作者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享年57岁),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七交响曲、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二浪漫曲。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月光》曾以传说的形式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上。
  贝多芬在音乐史的地位是极其突出的,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作为音乐大师,贝多芬对艺术歌曲同样予以相当程度的关注,他是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毕生作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艺术歌曲以极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展现,表达属于全人类的情感。在艺术歌曲的领域里取得了非凡成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6-25
献给爱丽丝》这首钢琴小曲创作于1810年4月,是贝多芬为他的女学生爱丽丝所创作的一首富于情趣的精致的钢琴小品。 乐曲采用回旋曲式结构,全曲共分五个部分(A+B+A1+C+A2),主部(A)先后出现了三次。主部与主部之间先后有两个插部(B、C)插入。两个插部分别塑造了与主部不同的音乐形象。因此使得整个乐曲即存在着形象与性格的对比;同时,又由于回旋曲式特定的陈述方式,将它们又有机地联结在一个整体之内,使得这首乐曲充满了情趣。 主部音乐以8/3拍的节奏,在a小调上出现。开始的音乐感觉亲切、纤细,灵巧而富有叙述性;接着的音乐又趋于明朗和开放。音乐形象使人感觉非常亲切热情,质朴而富有情趣。透过这种描述似乎使得我们看到了一种少女的天真和纯洁。 第一插部是很有色彩的。它一开始就建立在一个新的调性上(F大调),与主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a小调柔和温情的情绪中一下跃入F大调明亮欢快的气氛之中,仿佛使人置身于蓝天露茵之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它是作者从另一个角度对女孩天使般形象的赞美。乐曲紧接在进入了第一插部的第二乐段,在C大调上奏出了歌唱性十分强,并且十分活跃的华彩乐句,它活灵活现地为人们描绘出了女孩心灵的另一个侧面,使人感到在端庄的同时,仍然不失欢快与活跃、爽朗而天真的禀赋。 在紧接着主部的第一次再现而出现的第二插部(C)里,乐思由主部的温柔、灵巧、秀丽;第一插部的明朗、天真、自信而进一步深化。严肃、坚定是第二插部的特点。仿佛是一位履历人生的老人正面对着一颗充满着纯真的心灵慨叹人生。 流畅而活泼的半音阶下行很自然地引出了主部的第三次出现,使人们重又回到了一种洋溢着天真活泼、充满活力的情趣中,并明快地结束了整个乐曲。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