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仅靠道德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吗

如题所述

白岩松:仅靠道德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吗?

经过长时期的讨论修改,《中国医师道德准则》最终敲定40条,并于2014年6月25日在北京召开发布会。

会上,《中国医师道德准则》正式对外公布,呼吁广大医师加强行业自律,弘扬大医精诚。 “这是一个没有强制约束力、但可以成为医生内部道德呼吁和自律的准则。”白岩松在会上推荐。

来自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的领导和百位医师代表、媒体代表出席会议,包括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杨民,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谢启麟,中国医师协会道德建设委员会委员、上海和黄药业董事、总经理周俊杰,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中国医师协会道德建设委员会委员白岩松,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应禄、郑树森,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等人员。

发挥医生的主体作用

“国外的行业组织包括台湾、香港都有行业的要求和准则,我们国家在推进医改过程中,要特别发挥医生的主体作用;其次当前的医患关系不好,我们医生不能要求患者对自己加大信任,而应该用自己的道德准则赢得患者的信任。”中国医师协会张雁灵会长在发布会上介绍。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也呼吁:“期待广大医务人员共同尊崇《中国医师道德准则》,在全社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也期待我们这个准则在全行业发挥更重要的引领作用。”

准则导读

《准则》共有40条,包括基本准则、医师与患者、医师与同行、医师与社会、医师与企业5个方面。《准则》的第一条就是“坚持患者至上,给予患者充分尊重”。《准则》倡导医生要“耐心倾听患者陈述,建立相互尊重的合作式医患关系”“以患者可以理解的语言或方式与之进行交流,并尽可能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正确评价自己的医疗能力”等。

在医患关系方面,《准则》规定:“不因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政治关系、种族、宗教信仰、国籍、出身、身体或精神状况、性取向或经济地位等原因拒绝收治或歧视患者。医师不应将手术、特殊检查和治疗前的知情同意视为免责或自我保护的举措。医师享有对患者处方、治疗或转诊等技术决策的自主权,当患者利益可能受到损害而医师本人无力解决时,应主动通过相关途径寻求解决。”

《准则》特别提出:医师不得参与或接受影响医疗公正性的宴请、礼品、旅游、学习、考察或其他休闲社交活动,对于企业的公益资助、临床研究或学术推广应按规定申报和说明。同时明确规定:医师不得因医药企业的资助而进行有悖科学和伦理的研究,不能为个人利益推销任何医疗产品或进行学术推广。

白岩松现场反问:“仅靠道德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吗”

白岩松在会上讲话

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白岩松,少有的持续关注并支持医生群体的公众人物,关于他为医生说话的相关言论和文章,在医生群体间广为流传,深受医生欢迎。

“医师道德准则因为涉及到太多社会敏感问题,一再改来改去,但是在改完之后发现它迎合了当下时代很多热点问题,我觉得这一点非常值得关注。”作为中国医师协会道德建设委员会里的一员,白岩松在会上说。

对公布的40条医师道德准则,白岩松认为有积极意义,“这是一个没有强制约束力、但可以成为医生内部道德呼吁和自律的准则,希望医生以此为准则在实际中采用。”但他也同时反问:仅靠道德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吗?如果相关的医疗改革不能尽快推行,医生仅靠这个能够持续多久?

白岩松认为医疗体制必须为医生实践这些准则提供土壤,大型医院必须能满足医生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否则“医生按照道德准则来执行了,听了这个患者半小时,那么接下来根本不是这个患者着急的问题,是下一个患者要过来跟医生急,甚至可能会产生患患矛盾。”所以,缺少了体制的支撑,仅靠一个自律和道德准则是没有多大用处的,也无法持续长久。

社会发展转型期的医生压力

上海和黄药业总经理周俊杰在会上讲话

作为医和基金的赞助者,上海和黄药业特派总经理周俊杰到场参会。常年从事医疗相关工作,

周俊杰对医生群体的工作状态非常了解,他在会上坦诚中国目前还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医生担负着巨大的责任和压力,应该享有崇高的荣誉和尊敬。而为了缓和当前紧张的医患矛盾,重审医师精神,发布《中国医师道德准则》意义也是十分重大和必要的。

据了解,上海和黄除了独家赞助“医和”基金,早在2006年开始,就一直配合中国医师协会,在全国30多个省市开展了医师宣言倡议活动,受到了热烈好评。

“医和”专项基金同步启动

在发布准则的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国医师协会还启动了“医和道德建设专项基金”。该基金为公益性质,由上海和黄药业资助,每年100万元人民币,将连续资助五年,用于加强医师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建设,宣传医师优秀人物和事迹,创建和谐的医疗环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