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生活所迫,谁又愿逼得自己才华横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5
昨天刷到马龙的一个采访视频,他说到自己成为世界乒乓球排名第一的成长历程:

"成为世界冠军很容易,但成为全国冠军很难。为了成为世界冠军,我曾经爆冷出局过,失败过,甚至有迷茫想要退出的过。

不过最终我都克服了困难,开始学习各种打法,日复一日去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终于打败了国内的对手,成为了世界乒乓球排名第一人!"

看完这个视频,我深受感悟,这让我想起一句曾经很火的话:

"若非生活所迫,谁愿意将自己搞得一身才华。"

实际上,很多所谓的才华横溢,背后其实都是迫于生计。

是呀,现在不管是小孩还是成年人都讲究内卷,而真的想要在这个内卷化严重的环境中脱颖而出,身上没能多两把刷子,根本不可能有出头之日。

特别是在职场上,"定制化人才"特别明显!

许多人都面临一个现状:在一个行业多年,却只了解自己手头的工作,对公司其它部分完全不清楚,隔着一个团队就好像隔着一个行业。

时代变化这么快,所谓稀缺的技能和工作随时可能被淘汰,过几年就不再被需要。

要想不被定制化,得让自己成为一个万能材料,做成螺丝钉也好,变成锤子也罢,去哪儿都能用。

哈佛商业评论的一项研究指出:对2000家公司调查后发现,比起知识技能来说,公司更看重员工的通用能力。包括:发挥天赋、做出正确决策、分析与解决问题、讲故事、快速学习、创新力等等。超过一半的公司把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这三点,列为员工最重要的能力。

另外,谷歌、亚马逊和微软都强调了通用能力的重要性,包括学习能力、好奇心和创新力等。

不管未来行业被颠覆成什么样子,通用能力是任何时代、任何职业都用得上的。只要我们掌握这些能力,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如果一份工作只能够给你知识和技能,却无法让你提升通用能力,那么它很可能会让你成为“定制化人才"。

所以,平时多学一个技能,多掌握一种底层思维,人生就多一种可能。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大拇指法则:

在当代社会,很多领域,如果你没有成为少数的“大拇指”,就很难有生存空间。

职场里的真相是,一流人才赢者通吃,二三流人才无生存空间,你要么出众,要么出局。美国作家乔恩·阿卡夫提出过一个职业储备公式:

职业储备账户=(人脉+技能+品格)×勤奋

这个公式中的加法项有3个因子,人脉代表你是谁,技能代表你会做什么,品格代表你是什么样的人,而乘法项因子勤奋,会成倍扩大3个因子作用。

如果希望在职场中具备竞争力,这4个因子最好都能齐头并进,而不要出现明显短板。否则,短板因子会显著影响其它长板因子发挥。

早点学会投资职业储备账户,才能早为职业危机做好准备。

泰戈尔说:“有些事情是不能等待的。假如你必须战斗或者在市场上取得最有利的地位,你就不能不冲锋、奔跑和大步向前。”

作家王耳朵说过的一句话:

一个人靠什么才能在社会立足,不被人轻易取代?最核心的要素,无非是以下两点:稀缺的个人价值,和自觉快速成长的能力。

确实,我们唯有抓住一切碎片时间,未雨绸缪不断学习新技能,彪悍成长,才能避开被中年,被代谢的危机,成为社会里那个不被轻易取代的人。

所以,平时多给自己赋能吧,除非你接受被时代洪流淘汰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