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闽南语叫“河洛语”呢?

如题所述

闽南语发源于黄河、洛水流域,由于为了躲避战乱,中原的汉人分别在西晋时期、唐朝和北宋末年分三次大规模南迁至福建闽南,这样也就把河洛语带到福建,闽南以外的闽南语则是后来闽南人向外迁徙形成的结果。
当今的闽南方言是在夷狄人(古代闽越土著人群)与历代多次北方汉人南迁入闽,特别是唐、宋两朝时期北方人入闽的基础上,由八闽远古语音与历代外来语言进行交流、结合而逐渐形成的方言。
闽南语的发音主要特点有:1、多数古浊可平声字,今读音时不吐气;2、念知、登等,有时保留破裂音,成[t]、[I];3、无轻唇音[v]、[f];4、有韵尾[-m]、[-p]、[-t]、[-k];5、声调七类,以上为主,与古代声调系统不尽相当。此外,在闽南语中,文、白语言区别较大。白读音代表本地方言比较久远的源头,据研究,它是秦汉及其以前中原汉人南迁所带来的汉语与当地闽越土著(少数民族)的语言相结合就开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语音体系;文读音则是本地方言与本民族权威的方言(古代的雅言、通语、近代的官话、现代的汉语、词汇、语法等方面向权威的共同语靠拢的表现)。
闽南语保留了相当成分的中国古代特别是唐、宋时期语言的语音、词汇,被海内外语言学者称为中国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因此,研究探索闽南语的发展,对保护、弘扬中国古代语言遗产,研究中国其他语种以及古代闽越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有着积极的作用。
今日的闽南语,即是河洛话所延伸发展出来的,河洛话原本是商朝时的官话,商传至纣王为周武王所灭,留在河洛一带的商民,上阶层者被迫迁至洛邑当奴工,营建新都「成周」,下阶层者被分配至卫、鲁、齐国当农奴,在东方尚存的几支顽强商族只好退回原籍江南,利用丰富的资源发展工商业,而居东南沿海者则形成越族后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03
说到河洛语,就不能不提最早的潮州和泉州,漳州从潮州和泉州拆出,厦门又从漳州和泉州拆出,90年代潮州三分为潮汕三市。
这一片地区在商周时期存在着浮滨文明,它是商周的河洛人南下留下来的文化遗址,跟中原的文明联系比较深。其分布在当今的闽南和潮汕、莆田地区。但是,随着西边的南越国和东边闽越国的入侵,河洛人的文明又被百越影响,而当时存在于这一地区的南海国也因为反叛汉朝而被平叛。隋唐之后,潮汕和闽南部分区域又分别隶属广东、福建,甚至还有被深圳前身的东官郡管辖的经验。之后,大量中原汉人南下,中原河洛话和本地的“浮滨族群”混合,形成了现在的闽南语系。历史上潮汕和闽南,跟政治中心的福州和广州天高皇帝远,隔着许多大山,族群其实比较稳定,也没有被广府和闽东同化,其发源可能并不是闽越和南越的百越部落。浮滨文明在华南沿海比较特殊,因为其出土的文物能发现很多商周文明的直接联系,周边区域更多是受到当时南方的楚人和越人的影响,典型的就是广州在楚国时代就已经是楚廷,文化更多是楚文化的延伸,而福州出土的文物则有大量吴越的影子,现在的福州文化底蕴更靠近浙江,广州文化底蕴明显更华南。
闽南语系之后又不断扩散,在粤西的雷州半岛和海南、台湾岛都留下了踪迹。但是,闽南各族群的分家时间非常早,混居在东南亚和新加坡也都分的很清楚,厦漳泉的闽南语被称为福建话,潮汕被称为潮州话,海南闽南语则称为海南话,台湾闽南语则被称为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