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铠

如题所述

古代盔甲日本大铠

日本大铠

大铠是日本所特有的盔甲形制,也是日本人引以为傲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和艺术价值的文化遗产。它大约诞生于平安中期,到镰仓末和室町初达到大成。

室町幕府后期,因为战争的频繁化和平民化,火药武器的引进等种种原因,大铠的地位逐渐被朋丸、腹卷和具足等所代替。

中文名:大铠

国 家:日本

类 别:铠甲

时 代:日本战国

首先是胄,日本人在大铠诞生以后习惯称之为 兜或钵。日本的兜独具特色,是用长条状的竹、皮、铁等扎成,再环向固定,并上漆,通过这样的步骤做成的。到了平安时代,出现了最日本化的“冲角付胄”。

而大铠,乃至于后来具胸、具足时代,各种形形色色的头盔样式,都是从这种“冲角付胄”变化而来的。

这是当世具足的兜,但是除了天边封死,和吹返缩小外,和大铠的兜没有太大区别。大铠诞生之初,在“冲角付胃”的基础上,其所镶之铁钉变大,产生了“严星之胄”,也就是后来星兜的雏形。

而 (应写作左革右每,中文和现代日文都无此字,故暂时用字来代替)的覆颊部分翻转,变为吹返,眉底变大一一这就是日本兜的基本形制了。

兜非完全的半圆形,脑后微凸,顶上有口,称为“天边”一-古人在戴盔前是要先戴上乌帽子的,乌帽子上部扭折后,从天边伸出,如一个上尖下圆的桃子状。盔的前端,有一到三条下端呈花瓣状的条形加固带,称为“葆垂”。“眉庇”上饰以华彩,并装有可拆卸式的前立。

前立

也许因为盔顶要开口塞乌帽子,所以日式兜不能象其它各国的头盔一样把装饰品放置在头顶,就只好独辟蹊径。

插置于头盔的各个位置: 最多的是在前部,称为“前立”,在左右的称为“胁立”在后的称为“后立”。就算后来天边没有了,也只有一小部分头盔在顶上加装饰,称为“顶立"。

大铠时代,最常见的装饰是前立,最常见的前立是“锹形”。锹形种类样式很多,初期则多作狭长形,装在雕镂精美的“锹形座”上面。

后来锹形座干脆做成兽头状,称为“狮啮”。兜上的吹返非常大,并饰有花朵形的金色扣状物,这种装饰在整套大铠的各个部位都可能出现,称为“居文金物”。

鋂分多层 (一般为五层,称为五枚缀),最上连接兜的,叫“钵付之板”,下面分别叫“二之板”、“三之板”、“四之板”......最底下为“菱缝之板”

割据相争的时代,是没有统一铠甲制服的,所以为了区别阵营,笠印和笠标就先后出现。大铠的基本形制,是要在脑后结以笠印,因此即使没有笠印,笠印付环和其上的“绪” (绳带)结成总角,还是都要保留的。

胁楯

大铠的主要质地是竹、革,间亦用到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