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加爵为什么要杀人?

如题所述

观马加爵事件后的深思
因为要写观后感,所以一直和朋友讨论着马加爵,几乎都说他该死、心理变态、神经并脑不好、杀人狂魔……我无法理解他们的看法,只能拼命的说马加爵不坏,却不从从时间的本质上来看待问题,对于马加爵我感到的是痛心,看着他的遗书,鼻子会酸,看着他述说他的没钱买鞋子的情况我很震撼……
其实在我刚开始了解这个案件的时候也被他蓄谋良久,残忍杀害三位同床室友,事后又留下血手印,逃离而去的手段而震撼,潜意识像许多人认为那样他就是一个心理极不健康的变态,是杀人狂魔。但是在后来跟深入的了解后,我发现案件本身并不像媒体所呈现的那么简单,而我之于他的态度也在慢慢发生变化。
作为一名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我们应该用跟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事件,分析事件背后潜在的社会问题。
我们首先来看看马加爵的成长:出生贫寒,成绩一贯优异,顺利考入重点大学,满心希望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一个“人穷志不穷”的农村青少年俨然在我们眼前。再看看他的家庭背景:极度穷困,父母皆为文盲,但对教育很是重视,对马加爵寄予厚望。
我国政府的确是一直在致力于教育的公平化,贫苦子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社会提纲的教育真的有机会改写自己的命运吗?但是事实上像马加爵这样出于农村的学生,明显地处于弱势群体,在进入学校后,往往容易遭受同学的歧视,嘲笑。所以单靠政府制度上的规范是远远不够的,他还需要我们全社会人共同的努力。
再从学校方面讲,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之处,教书是为了育人。学校本该是书香气息浓厚的地方,但是当下大学真的是这样么?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以及复旦大学投毒案等不都是发生在大学?不都是出自大学生之手么?当今大学往往智育成为重点,德育则显得
呆板单调而不被重视。而从这事件我们可以得出学校在教育学生专
业技能,培养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时,万万不能忽视学生的人文素
养以及心理健康。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关键时刻。学校以及整
个社会应该为我们的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不是各种“土豪
跟我做朋友”的拜金主义、功利实用的思想充斥和享乐、虚无、快餐
式的生活态度。
而从马加爵个人方面来讲,他一直存在着人际交往的问题,他
总是认为大家都在鄙视他,嘲笑他。这种情况可能确实存在,但是
也是因为他自身有一种自卑感存在。他虽然有通过学习玩电脑游戏
等来拉近与同学的距离,希望以此来得到同学的尊重,但是这恰恰
也是他认知的偏差。游戏玩的好,人家就尊重你吗?钱多人家就会
尊重你么?我只想说赢得他人尊重的途径很多,但以上两种绝不是。而且他如此冲动的行为,破灭的是4个家庭。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积极进取中锻炼自己的意识品质,获得承受挫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学会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像马加爵那样因为冲动而断送自己的一生。也可以适当的参加
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马加爵的做法是违背法律的,但在很多人看来他又是值得同情的。然而法律的制裁是容不得一点虚假的。唯愿生者吸取教训,死
者安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12
想想看我们每个人的所谓虚荣心,也不过就是不想受到他人的冷眼,歧视甚至是嘲笑罢了,那种被人看不起的感觉有多么难堪和难以接受,大家都想想!!!
而他一个人,忍辱负重了那么久,强迫自己坚强,乐观,宽容,真心实意的待人那么久,
可他终究是个人,不是神,他的忍耐程度是有限的,终于抵不过这万恶社会的不良风气,我真的为他觉得痛心疾首,都在批判着他,没有人站在他的角度想,没有人想到这些贫困孩子的生活,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和艰难....真的能想象,理解一个 囚服是他穿过最好的衣服 的孩子经历和生活吗!物质生活的极度匮乏,精神上还要受到无止境的践踏,伤害甚至是侮辱,这就是这个十几岁孩子的一生!他的孝顺,热心,善良,真诚,朴实,坚毅,忍耐....有太多太多感动了我...
我想,另一个世界,马加爵,这个好孩子,一定可以过的幸福快乐,
他可以无忧无虑的开心的笑出来,因为他的心灵比任何,起码是现在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心灵要纯洁澄澈的多~
第2个回答  2019-03-12
心理不健康,与小时候生活环境影响关系大,长大心态失常,就是通常说的心理变态
第3个回答  2019-03-12
马加爵从小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不善于与人交际。小时候的交际范围就限于家族里那十几个兄弟姐妹,而知心的朋友不多。到了昆明后,朋友就更少了。正因为这样,他渴望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归属、尊重等社会性需要,并且非常珍惜它们。但同学们不尊重他导致他没有考虑到后果,过激杀人
第4个回答  2019-03-12
据说有几个室友用黑历史嘲笑威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