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基本原理——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如题所述

1. 根吸收养分最活跃的部位是根尖以上的分生组织区,大约离根尖一厘米,而根吸收养分最多的部位则在离根尖10厘米以内。
2. 根能吸收的养分形态包括气态、离子态和分子态三种。
3. 气态养分如二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硫和水汽,主要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植物体内,也可以由气孔经细胞间隙进入叶子内部。
4. 离子态养分主要有阴离子和阳离子。
5. 分子态养分种类不多,植物只能吸收一些小分子的有机物,如尿素、氨基酸、糖类、磷脂类、植酸、生长素、维生素和抗生素等。
6. 植物根在土壤中生长并与其紧密接触,通过离子交换过程吸收养分,但这一过程一般只占植物根系吸收总量的0.2%~10%,远不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7. 根表土壤和土体之间养分浓度存在差异,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迁移,是短距离补充养分的主要形式。
8. 因植物蒸腾、根系吸水而引起水流中所携带的溶质由土壤向根部流动的过程,是长距离补充养分的主要形式。植物蒸腾作用消耗了根际土壤中大量水分,为了维持蒸腾作用,植物根系必须不断地从根周围环境中吸收水分,土壤中含有的多种水溶性养分随着水分的流动带到根的表面。
9. 被动吸收(非代谢吸收)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物理的或物理化学的作用,养分可通过扩散、质流、离子交换等形式进入植物细胞。
10. 主动吸收(代谢吸收)具有选择性。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强度与新陈代谢作用密切相关,并不取决于土壤中的养分浓度。主动吸收的离子只要细胞保持活力,离子就不会释放出来,它们也不与外界环境中的离子进行交换。
11. 植物主要吸收那些分子量小、结构比较简单的有机物,同时也与被吸收物的有机性质有关,如:玉米能吸收甘氨酸。
12. 植物通过地上部分器官吸收养分和进行代谢的过程,称为根外营养。
13. 把肥料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喷洒在植物叶、茎等地上器官上,称为根外追肥。
14. 通过角质层上的裂缝和从表面细胞延伸到角质层的外质连丝,使喷洒于植物叶部的养分进入叶细胞内,参与新陈代谢过程。
15. 供给阳离子时,溶液调至微碱性。供给阴离子时,溶液调至弱酸性。
16. 保持叶片湿润的时间在30分钟到1个小时内吸收的速度快、吸收量大,喷施时间最好在傍晚无风的天气下进行。
17. 双子叶植物因叶面积大,角质层较薄,溶液中的养分易被吸收。稻、麦、谷子等单子叶植物,叶面积小,角质层较厚,溶液中养分的吸收比较困难,根外追肥要加大浓度。
18. 从叶片结构上看,叶子表面的表皮组织下是栅状组织,比凯帆岁较疏松、细胞间隙较大,孔道细胞也多,故喷施叶背面养分吸收快些。
19. 每隔一段时间连续喷洒效果较好,生产实践中掌握在2-3次为宜。
20. 养分进入植物体后,除了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外,大量的养分要进行短距离运输和长距离运输,以提供植物其他器官和组织对养分的需要。
21. 木质部运输是指养分及其同化物从根通过木质部导管或管胞运移至地上部的过程,水和无机养分主要通过木质部向上运输。绝大多数的营养元素以无机离子的形式在木质部运转,离子在木质部导管里运输主要靠质流,是随蒸腾流向上运输的。
22. 韧皮部运输是指叶片中形成的同化物以及再利用的矿质养分通过韧皮部筛管运输到植物体其他部位的过程,养分从老组织到新组织的运输完全靠韧皮部运输,有机养分主要在韧皮部内向上和向下运输。
23. 养分进入植物体内后就参与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发挥着自己的生理和营养功能。
24. 由于植物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对养分的数量和比例要求不同,环境中养分供应水平与程度也不一样,因而,植物体内的养分就会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使养分再分配与再利用。
25. 一般氮、磷、硫、镁、钾较易移动,再利用程度较高,而硼、钙很难被再利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