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

如题所述

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在中国青少年中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以独特的"屋内旅行记"手法,对日常生活的点滴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并给出富有启发性的解答。最初,这个书名源于卢.吉卜林的诗句,书只有5万字,但内容丰富,如同在屋内漫步时的知识探索。伊林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如讲述瓷器和玻璃的制作秘密,水灭火的科学原理,让人在轻松阅读中增长知识。


《十万个为什么》的内容涵盖广泛,从瓷器的起源到玻璃的特性,再到水的性质,看似散乱,实则井然有序。比如,《碗柜》一章通过讲述厨房物品的故事,深入剖析了瓷器和玻璃生产的历史、工艺以及科学原理。这些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小说的叙述,又有科普的讲解,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探索知识的海洋。


伊林的作品,如《人怎样变成巨人》和《人与自然》,更是以科学和社会历史为背景,展现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改造过程。他的科普作品不仅仅是生活常识,更是富含哲理的散文,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科学的追求。


《在你周围的事物》以其独特的科学与文艺结合,让读者在日常事物中发现新知,启发思考。尽管时间流逝,伊林的作品在半个世纪后仍深受读者喜爱,成为青少年和成人的知识源泉。


尽管伊林的作品存在历史局限,但其独特的创作方法和科学精神仍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经验,不断提升科学素养,期待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作品出现。




扩展资料

是我国读者十分熟悉的著名苏联作家。他诞生于乌克兰。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童年时期曾仔细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情况,观察天空和星象。这一切,为他日后用文艺的手法,诗一般的意境、创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础。1914年中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获得金质奖章。从1924年起,他还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创作科学文艺性短文。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艺学院。1927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