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哪些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起了很好的作用?

如题所述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 :西游记 孙悟空 叛逆 追求自由 抱打不平 疾恶如仇
内容摘要: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中心人物。他的故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花果山称王到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他反抗神权,追求自由的叛逆性格;二是护卫唐僧到西天取经,集中体现他不畏自然艰险,征服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前后两个阶段性格基本统一。本文对《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这个中心人物多层次性恪特征进行论述。
《西游记》虽是神魔小说,但并非是作者凭空捏造出来的。这本书扑朔迷离的内容下,隐藏着对深刻的社会问题的抨击。吴承恩生活的明代,统治阶级政治腐败,生活糜烂,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整个社会的秩序处于混乱状态。《西游记》是作者的思想与现实撞击而成的产物。书中至高无上的玉皇大帝,和人世间贪图享乐、昏庸无能的封建统治者在本质上是如出一辙的,只是同样的草包套用了不同的皮囊。替玉皇大帝擒拿孙悟空的如来佛之流,也不过是封建帝王镇压人民反抗斗争的一群帮凶。作者特意塑造了孙悟空这样一个正义勇敢的形象,意在和这群神仙魔怪形成强烈的反差。孙悟空是一个藐视权威、敢于造反的斗士,是一位能上天入地、降龙伏虎的英雄。而且不乏人情味。作者赋予孙悟空无穷的胆量和本领,使其对这些神魔构成极大威胁。在孙悟空的眼中,统治者的宝座并不是铜浇铁铸,千年不倒的。在他看来,“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他遵从的不是君臣之礼,尊卑有别。而是正义当头,勇者为王。因此敢于无所畏忌地挑衅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提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反动”口号;敢于揭穿众神庄严外表下掩藏的懦弱无能的本质。孙悟空生在景色优美,处处莺歌燕舞、瓜果飘香的花果山。在这里,充满了平等和友爱,可以“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这里是人间的福地,是孙悟空眼中避开剥削、没有压迫,可以自由自在生活的乐土,是惟一能够远离一切污浊和喧嚣的净土。神仙佛祖居住的天宫,是一个以玉皇大帝为首的等级森严的统治机构。唐僧师徒西行途中所经过的国度,虽地域风情各不相同,但都妖魔横行,弱肉强食,祸国殃民的罪恶行径随处可见。有的国王为了从妖道那里求得长生不老,不惜残害僧侣。比丘国的国王竟然残忍到要吃掉1111个幼童的心肝。甚至唐僧心驰神往的西天“极乐世界”,也并非如他想象的那样一派宁静祥和,至善至美。而惟有孙悟空居住的花果山水帘洞天,“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孙悟空在取经途中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天界、人间乃至西天也存在的种种丑恶黑暗的现象,更觉花果山的可爱与可贵,对花果山的同类许诺:“功成之后,仍回来与你们共乐天真。”同样,猪八戒虽然从威风凛凛的天蓬元帅,降为一个丑陋不堪的猪身,但是细想起来,猪八戒并不朝思暮想地怀念在天上做天神的逍遥时光,他最留恋的却是在凡间高老庄快乐幸福的生活。可见那个所谓的天国和人间相比,实际上是一个冷冰冰、毫无人情可言的名利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3
有人说:

读红楼,过情关。风月情长,终究梦一场。

读水浒,过利关。尘归尘,土归土,我们的仗义去哪了?

读西游,过欲关。始于慈悲,终于觉悟。

读三国,过争关。心机,天机,契机,人到底争个什么?

四大名著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最有代表性和辨识度的一部分。红楼代表情,西游代表悟,三国代表争,水浒代表义。这也是我们活在世上必须面对的四种人生修行,怎么做,书里其实就能找到答案。

这四本书里有我们的过去,也有孩子的未来

作为经典的文学作品,四大名著陪着好几代人一路成长。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伤春悲秋的林黛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书里的人物、内容,早就融入我们的血液里,成为不可磨灭的记忆。

毛主席对四大名著也有极高的评价:“生子当仲谋,交友如鲁达,信心如唐僧,读书就读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丰富的文学价值通过书中故事,一字一句娓娓道来,积淀成为我们的文学素养。同时书中包含了许多政治、文化、历史方面的知识,全面地描绘了中国人际关系体系,兼具很强的现实意义。

除了深受成年人喜爱,四大名著也是青少年必读的文学经典,以及未来学习中的必考内容。四大名著的内容作为语文文学常识,每年都会成为中考、高考的必考考点。

近几年的中高考试题中,山东、福建、广州选择了《西游记》的内容:《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形象鲜活令人捧腹。请从以下四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与猪八戒相关的故事情节。(80字左右)

①高老庄娶亲
②四圣试禅心 ③义激美猴王 ④盘丝洞受辱

天津、湖南、甘肃考察了《水浒传》的知识;《三国演义》的内容则是被浙江、江西等地选入试卷;2017北京地区高考语文更是把《红楼梦》列为必考书目......饱含每个人的童年回忆,又富有极高的学习价值,四大名著成为了每个家庭必备的一套经典图书。

新的学期又将开始,除了学校的基础教育,书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让孩子从小接触四大名著、阅读经典文学并不只是为了应试教育,也能通过这些作品,让孩子能够学习那些传承多年的智慧,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有了知识的力量,他们才能不断向前,成为一个有见识会思考的人,更好的选择自己未来的生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