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如果开班会,以什么形式来开展比较好?

各位朋友请教了。我是一名初三班主任,由于经验缺乏,班级出现了一些我难以解决的问题。很多科任老师都向我反映这些问题。我班的学生比较踏实,而且比较乖,能够比较好地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和作业,对于一些基础性题目,学生一般都会。但是题目只要活点,错的学生就多。特别是那些数理化等科目,学生不够活,理解问题不深刻,一遇到比较活的新的题目就不会或者容易出错,学生根本不清楚怎么办?我们学校是顺德本地最好的初中,应该说智力不存在问题,同时我的管理也不是很严格很死,比较人性,但是出现的问题,一直让我很烦恼。同时我也通过很多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比如让学生多讨论、多问问题,多做一些创新题目等,但是效果仍然不明显!希望各位专家和同仁能多多发言,多给提示和教育,帮助我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不甚感激!班主任压力大啊,哎!

创意: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成为了关注的重点。针对中学生特殊的心理,班主任要如何应对,才能确保学生健康发展,这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的热点。面对这一社会背景,班主任也应该抛弃旧有想法,更新观念,与时俱进,采用新的方法与手段,以求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个人能够为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意识的强弱。拥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化,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成了当前中学教育的当务之急。在这方面,班主任所起到的作用尤为关键,如何协调各学科老师的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这是班主任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而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笔者以为,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以德育为先,树立起学生创新的勇气与正确是价值观。

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重视德育工作是培养创新意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青春期的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也没有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作为班主任,在这个敏感的时期,要耐心细致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引导学生形成诚信、友爱、自尊、自立等优秀品质,这是正确发挥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用新方法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打破常规,积极进取。学生只有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才能放开手脚,有所作为。为此,班主任们不应该仅仅将目光锁定在课堂以内。利用班会课的时间,班主任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名人纪念馆、博物馆或者科技馆之类的场所。学习名人的伟大事迹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而在博物馆与科技馆,学生们可以身临其境的体会文化的魅力与科技的神奇力量。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积极鼓励所有学生参与到班级事务之中,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与讨论,这不同于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在实践中,他们可以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真正的将创新落实到日常实践中。而班主任应该以宽容的心态,耐心的聆听每一个学生的意见,认真的思考他们的建议,并且在班会课上组织全班进行讨论。比如,有学生提出周五调换座位影响班级秩序,拖延放学时间。因此,建议将调换座位的时间改到周一早上,并且在周五放学后各自清理抽屉桌面上的物品,这样既可以保证班级秩序,又节约时间。对此,班主任在积极采纳的同时,还应当鼓励表扬提出建议的同学,以此激发更多的学生提出创造性的建议。还比如,针对抄袭作业、不服从值日安排、不认真劳动等问题,让学生们集思广益,共同商量对策。这样既保证了各项措施的全面性与民主性,同时也把创造性思想渗透到了班级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形成了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创新能力。

再次,要改革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发挥特长。

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不利于有特长、有个性的学生发挥其才能,同时也是对学生个性不尊重的表现,与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背道而驰。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这是对改革评价体制,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最好的一段注解。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可避免的会犯下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班主任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切不可一味批评,而是应该与其共同商量,在原有的错误上加以改进与发展。这种对学生的引导与鼓励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最后,班主任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让学生们在竞争中磨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比如,在班会课的时候,组织各种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兴趣点各不相同的学生都能一展所长。亦或者,可以举办模型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发挥动手能力。这些比赛的举行,可以在学生中间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有利于他们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另外,适时的设计一些主题班会,比如“创新成果展示”,要求学生们介绍一项最新的科学成果。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够感受到别样的轻松,从中也可以学到课堂上学习不到的各种知识。以上的例子表明,班主任应该灵活利用各种形式,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其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潜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项复杂而漫长的工作。班主任在其中要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协调各学科老师、联合家庭与社会的各种力量,以达到最理想的教育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让他们能够顺利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成为合格的创新型人才
理解: 很多老师都有同样的感受:说起孩子粗心大意、审题不清,就叫苦连连,现在的孩子智商高,聪明伶俐,一学就会,但就是学得不扎实,经常出现简单错误,这些错误对于成年人来说,总觉得不可思议,可孩子们为何会频频出现简单错误呢?主要是容易看错、数字颠倒,审题不清。审题不清,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关系,学生看不懂题目意思,就会导致整道题目做错,对于学生在看懂题意时,很多都是自己主观想法造成的。

(一)利用课外时间,训练学生如何看题。教师可以找出几道辅导书所出现的题目,这些题目就是学生从来没做过的,然后要训练。要学生一个字一个字的看题目,看完之后,再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不做题目,只看懂题目意思,如果有时间,每周训练2-3次,应该对正确看懂题意有帮助和改善。

(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看不懂题目意思,那就是理解能力的问题,能够理解题目的含义,那就能正确看懂,这也与孩子的知识水平有关,一道小学数学题目,让小学生来做,他看不懂,但让中学生来做,简直是小意思,这就是小学生和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较大。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1)增加学生的知识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多阅读辅导书,多分析书中内容的具体内容,这样可以渐渐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如果学生把书看完了,但终究讲不出书中的具体内容,分析不出书中的具体含义,这样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没有帮助,只是为简单的看书而看书。

(2)找出一些语文段落或者数学题目,要学生看完一个段落就讲出该段落的含义,总结该段落的中心思想;或者分析一个数学题目,把该数学题目的意思正确讲出来,这些也是培养孩子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训练对学生有帮助和进步,但需要耐心,慢慢来,训练多了,自然会有很大的改善

参考资料:分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